圖解傳統口袋戰術與閃電戰的差異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是說二戰時德國以機械化部隊,成功進行閃電戰以後,這種以高度機動化為基礎的新型戰術,就開始廣為人知,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但多數人對於閃電戰的認知,其實有一點錯誤,並不是速度快就叫閃電戰,不一定要使用可以高速前進的裝甲車輛,才能進行閃電戰。這最好的反例就是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將領山下奉文以腳踏車隊所組成的奇襲部隊,奪下新加坡,也被視為是一次閃電戰的成功典範。所以閃電戰的重點,並不在於使用的裝備,而是戰術觀念。

raw-image

此次的烏克蘭戰爭,就出現了一個最好的反例,俄羅斯擁有裝備完整的機械化部隊,其營級戰鬥群更是專為高速機動作戰而設計的單位,最後卻在烏克蘭北部戰場上一敗塗地,只能退回到烏克蘭的東部與南部,打最傳統的口袋戰術。甚至口袋戰術還屢屢失敗。在拙作「烏克蘭戰爭爆發百日後為何為陷入僵局」一文中有大略說明了一下,目前烏克蘭戰爭的發展情況,與俄軍為何放棄閃電戰,改採最古老的口袋戰術。


不過要進一步說明傳統口袋戰術與閃電戰的不同,用文字是比較難理解的,因此這裡改用圖示的方法。以紅色箭頭來代表攻方,而以黑色線條來代表防守方的各道防線,以最典型的攻守情況,來做為說明。

raw-image

圖一,在雙方開始交戰之前,黑色的防守方設下了多道防線,並將指揮所設在防線的最後方。而攻擊方則有多個主力,分別擔任攻擊箭頭。雙方在開闊的戰場上短兵相接,在這裡暫時不考慮地型或其它的因素。

raw-image

圖二、在傳統的口袋包圍戰術中,攻擊方的其中一個主力在打出缺口後,第一件事是轉向敵方防線的側翼或後面,配合其它的攻擊箭頭,形成夾擊之勢,以擴大戰果。這時防守方的第一道防線,就面臨了一個抉擇。繼續堅守會被包圍,若不想被包圍,就得快點撤退。如果第一道防線的部隊選擇撤退,以保留戰力,那攻擊方就完成了第一次的突破,在第一道防線打開了一個缺口。

raw-image

圖三、萬一防守方沒有撤退,或是來不及完全撤離,在第一道防線遭前後夾擊之下,很快就會被打出第二道缺口,讓攻擊方可以包圍這條防線上的守軍,最後不是圍殲這些守軍部隊,就是守軍部隊投降。當然歷史上也有守軍部隊可以堅守到奇蹟出現,等到友軍救援,但這其實需要一些客觀條件的配合,才有機會。在大多數時候,這種情況都不會發生。

raw-image

圖四、一旦防守方第一道防線上的部隊撤退,或是被包圍殲滅後,攻擊方就打開了一個安全的正面,可以繼續進軍,最多就是留下側翼警戒的少數部隊。主力可以朝防守方的下一道防線推進。繼續這種「突破、包圍、殲滅」的戰術。

raw-image

圖五、閃電戰的作法則完全不同,在突破第一道防線以後,並不轉向第一道防線的側翼或後方,與友軍夾擊第一道防線上的守軍,打開更大的缺口。反而直接衝向第二道防線,兵貴神速,最好在第二道防線上的守軍還沒有意識到第一道防線已經被突破時,就發動攻擊,讓第二道防線上的守軍措手不及。

raw-image

圖六、快速突破第二道防線以後,一樣繼續向前深入,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攻擊第三道防線。如果速度夠快,越後方的防線因為準備不及,往往越容易被攻破。但是攻擊方孤軍深入,也會陷入危險之中,如果防守方是經驗豐富、處變不驚的善戰勁旅,那很可能會立刻合圍,而讓發動閃雷戰的攻擊方,反而陷入被包圍的窘境中。所以發動閃電戰需要良好的協調能力,能快速發動攻擊,快速移動,否則就會像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一樣,在戰爭前期常被截斷補給線,在缺乏油料、彈藥與食物下,只能丟棄裝備逃離戰場。

raw-image

圖七、當攻擊方順利突破防守方的第三道防線,就可以依事前的情報,直撲防守方的指揮所、後勤支援點,一旦成功摧毀敵方的指揮系統、後勤支援,則敵方仍然大致完整的三道防線,就會陷入群龍無守、一片慌亂的情況,快速崩潰。這時友軍就能不費吹灰之力,破壞整個防線,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俄羅斯一開始的計畫,就是希望像這樣,快速突破烏克蘭的多條防線,直接攻擊基輔,一舉瓦解烏克蘭的指揮中樞,讓烏軍陷入混亂中,可惜最後俄軍以完全失敗收場。

所以從這幾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要成功發動閃電戰的關鍵,在積極主動的基層官兵,這樣才能快速在戰場上解決問題,不斷推進。而還極度仰賴後方指揮系統下令的部隊,是絕對難以發動閃電戰的。同時還要有被包圍的心理準備,所以需要負責且專業、臨陣不亂的士兵。而俄軍在遇到烏軍迂迴包圍時,往往驚慌失措,丟棄裝備逃跑,是他們在第一階段作戰徹底失敗的主因。最後是事前的情報蒐集非常重要,否則就算成功打開了敵方防線的缺口,部隊也不知道後面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線情況,指揮所與後勤支援點在哪裡,難以快速摧毀敵方的指揮與後勤系統,讓閃電戰變成一場災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3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烏俄戰爭的一個簡短戰鬥影片,也只是過去一年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在烏俄之間的一小部份,不過也是整場烏俄戰爭的一個縮影,可以從中看出無人機的效益、砲擊的威力,以及烏軍究竟如何與一個世界強權在正面戰爭中打平的。
Thumbnail
這是烏俄戰爭的一個簡短戰鬥影片,也只是過去一年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在烏俄之間的一小部份,不過也是整場烏俄戰爭的一個縮影,可以從中看出無人機的效益、砲擊的威力,以及烏軍究竟如何與一個世界強權在正面戰爭中打平的。
Thumbnail
這不是和平時期放假出門找路,你可以花時間拿地圖出來研究半天,戰場上很確定有敵軍坦克出沒,一秒鐘的延遲都會是致命的。若正好又遇到敵軍襲擊,不會有閒情逸致翻地圖確認狀況,更別說你前方的僚車剛剛才被擊毀,自己即將是下一個。筆者的意思是,開戰三天後沒打下基輔,包括筆者在內,都開始認為這場戰爭將會曠日廢時。
Thumbnail
這不是和平時期放假出門找路,你可以花時間拿地圖出來研究半天,戰場上很確定有敵軍坦克出沒,一秒鐘的延遲都會是致命的。若正好又遇到敵軍襲擊,不會有閒情逸致翻地圖確認狀況,更別說你前方的僚車剛剛才被擊毀,自己即將是下一個。筆者的意思是,開戰三天後沒打下基輔,包括筆者在內,都開始認為這場戰爭將會曠日廢時。
Thumbnail
情報收集的遲緩,導致修正作業來不及,至少趕不上進攻計畫,且俄國士官素質與軍官落差甚大,導致除了少數軍官,多數人都不具備制定計劃的能力,進一步壓垮參謀作業。反過來說,烏克蘭守軍都是在地人,有些人經營戰場很久,對這些細節非常清楚,這對數量較少的守軍來說就是優勢,可以集中火力在能夠進攻的路線上。
Thumbnail
情報收集的遲緩,導致修正作業來不及,至少趕不上進攻計畫,且俄國士官素質與軍官落差甚大,導致除了少數軍官,多數人都不具備制定計劃的能力,進一步壓垮參謀作業。反過來說,烏克蘭守軍都是在地人,有些人經營戰場很久,對這些細節非常清楚,這對數量較少的守軍來說就是優勢,可以集中火力在能夠進攻的路線上。
Thumbnail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Thumbnail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Thumbnail
這幾周要來談一下,打了大半年的俄烏戰爭,究竟有多少可以檢討的地方。不說總檢討,是因為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窺得全貌,故只談談當前可以確定的。
Thumbnail
這幾周要來談一下,打了大半年的俄烏戰爭,究竟有多少可以檢討的地方。不說總檢討,是因為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窺得全貌,故只談談當前可以確定的。
Thumbnail
是說二戰時德國以機械化部隊,成功進行閃電戰以後,這種以高度機動化為基礎的新型戰術,就開始廣為人知,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但多數人對於閃電戰的認知,其實有一點錯誤,並不是速度快就叫閃電戰,不一定要使用可以高速前進的裝甲車輛,才能進行閃電戰。這最好的反例就是太平洋戰爭時......
Thumbnail
是說二戰時德國以機械化部隊,成功進行閃電戰以後,這種以高度機動化為基礎的新型戰術,就開始廣為人知,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但多數人對於閃電戰的認知,其實有一點錯誤,並不是速度快就叫閃電戰,不一定要使用可以高速前進的裝甲車輛,才能進行閃電戰。這最好的反例就是太平洋戰爭時......
Thumbnail
在無線電通訊的發達,以及車輛等快速移動的手段出現下,前線已經不需要全線駐軍。若敵軍集結大軍,我方再相對也集結即可,倘若發現無線電干擾,也正好表達敵軍進攻的意圖。當射程拉到數公里以上,戰場就會跟第一次大戰不同,這點光從第二次大戰後,韓戰、越戰再到波灣戰爭,技術的進展是一日千里。但實際上?
Thumbnail
在無線電通訊的發達,以及車輛等快速移動的手段出現下,前線已經不需要全線駐軍。若敵軍集結大軍,我方再相對也集結即可,倘若發現無線電干擾,也正好表達敵軍進攻的意圖。當射程拉到數公里以上,戰場就會跟第一次大戰不同,這點光從第二次大戰後,韓戰、越戰再到波灣戰爭,技術的進展是一日千里。但實際上?
Thumbnail
在進入二次大戰前,筆者要把戰略上的控制觀念重新解釋一次,不然會弄不清為何一次、二次大戰的戰法,戰略邏輯會跟過去差異這麼大。這個核心觀念,就是訊息傳遞的速度,光速一定比音速快,騎馬總是比人跑要快。因為,進攻或防守都一樣,偵查敵軍位置都佔在首位,現實不是遊戲,會有很多重點城市,以及各式各樣的要塞可以選,
Thumbnail
在進入二次大戰前,筆者要把戰略上的控制觀念重新解釋一次,不然會弄不清為何一次、二次大戰的戰法,戰略邏輯會跟過去差異這麼大。這個核心觀念,就是訊息傳遞的速度,光速一定比音速快,騎馬總是比人跑要快。因為,進攻或防守都一樣,偵查敵軍位置都佔在首位,現實不是遊戲,會有很多重點城市,以及各式各樣的要塞可以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