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女孩的自白與對社會未來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是一名跨性別女,2004年出生於臺灣。自從國中知道自己其實是想成為女生之後,開始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像個女生,於是讀了女性主義,閱讀了女性心靈相關的文章或小說等等,內心仿佛對於以前覺得沒什麼的事情變得極為敏感,例如就算沒有任何男生,我依然無法使用男廁。但還好有一群很好的姐妹陪著我上女廁,即使她們也會害怕我對她們做了些什麼,但感謝她們的信任,讓我在校園生活不至於太過悲慘。而現今雖然很開心臺灣跟世界平權潮流,正努力推動免術換證,但我能同理生理女性的擔憂,所以反對無條件免術換證,即使受到一些跨性別女、生理女的誤會,或者生理男的無情嘲笑,但我希望我能夠用我自己的善良及同理他人的想法去改變大眾對於每個不同的個體產生不同的認識與同理,也預想未來不再有女性因為晚回家而害怕自己走在暗巷,期待跨性別能受到與生理女一樣的待遇,也期待以男性為主的優勢社會能被打破,成為全人類的社會。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前言、我的性別認同困難 小時候上完廁所問姊姊「為什麼我沒有雞雞?」我姊說「神明說你原本在媽媽肚子裡是男生,但是因為爸爸外遇,所以預言破掉了,你變成女生。」 我相信這個蠢話26年。   一、初次接觸第二性 國小某天瞥見長輩在看成人影片,從此之後就對「做愛」很有興趣,國小就會上網搜尋相關影片或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跨性別運動」其中一環便是「替換語言」,包含重新定義「女人」一詞,許多支持跨性別運動者,以「分娩人」、「月經人」、「前洞人」稱呼生理女性。 筆者認為這種支解語言的作法,一點也不友善。 誰用「分娩人」稱呼女人? 2024年8月,一名吳姓男跨女通過訴訟手段達到「免術換證」——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此文想法源於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想說,一起來分享! 兩位不同年齡的女子想法語錄~曾經的她也是一名自由的女子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雖然自認是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個性和想法和喜好比較偏男性,但我心理和生理認同依舊是女孩子。 如果交往的對象是女孩子,我想做盡男方做的事,舉凡開車門、駕駛、拉椅子、讓座、、陪伴逛街、給妳好吃的喜歡的甚至付款等,危險的和會弄得髒兮兮的我來就好,希望對方開心,我都會想去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前言、我的性別認同困難 小時候上完廁所問姊姊「為什麼我沒有雞雞?」我姊說「神明說你原本在媽媽肚子裡是男生,但是因為爸爸外遇,所以預言破掉了,你變成女生。」 我相信這個蠢話26年。   一、初次接觸第二性 國小某天瞥見長輩在看成人影片,從此之後就對「做愛」很有興趣,國小就會上網搜尋相關影片或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跨性別運動」其中一環便是「替換語言」,包含重新定義「女人」一詞,許多支持跨性別運動者,以「分娩人」、「月經人」、「前洞人」稱呼生理女性。 筆者認為這種支解語言的作法,一點也不友善。 誰用「分娩人」稱呼女人? 2024年8月,一名吳姓男跨女通過訴訟手段達到「免術換證」——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此文想法源於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想說,一起來分享! 兩位不同年齡的女子想法語錄~曾經的她也是一名自由的女子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雖然自認是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個性和想法和喜好比較偏男性,但我心理和生理認同依舊是女孩子。 如果交往的對象是女孩子,我想做盡男方做的事,舉凡開車門、駕駛、拉椅子、讓座、、陪伴逛街、給妳好吃的喜歡的甚至付款等,危險的和會弄得髒兮兮的我來就好,希望對方開心,我都會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