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就是「拉坯」。(註1)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大學一年級時,就看著老師將練好的土放在「拉坯機」(註1)上,就開始做出許多器皿,像是杯、碗、盤等不同造型,說實在,真的覺得很神奇。
還記得那時,期末要完成六個一樣的器皿,那時好像是做杯子。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從「定中心」讓心穩定
通常看到老師在做時,學生多少都會想說應該不會太困難。但其實不然,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記得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不斷練習,固定完後就要接著下一步,也是所謂的「定中心」。(註2)
如果大家有去鶯歌或是觀光區等,有些現場可以實際體驗拉坯,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其實大部分老師們都會協助定中心,因為後面要拉出不同形狀的器皿其實不是最困難的事。
另外有體驗拉坯的朋友,記得機器上有水盤嗎?
因為土需要水才能固定,定中心也需要水,而剛開始不太知道水量要多少,只要感覺很難推或摩擦力很大,就會習慣加水。最後裝在水盆的水,根本就像是直接倒在機器的水盤中,很像是游泳池。
雖然一直加水,但定中心說不定還沒完成,接著可能會有很多狀況,像是土會變得太軟,也會發現土會變少,甚至會卡在手上斷掉之類的情況發生。
這時就必須將土重新拿起,回到練土的步驟,練完後也要等水分少點才能繼續拉坯。
做到現在,雖然自己還在學習,但「定中心」這件事,是最基礎且重要,也需要磨練,也是最困難的。
例如蓋房子地基要打好的概念,如果要蓋起大樓,或是很複雜的建築,底下必須要穩固,不然很容易發生意外或倒塌。
當時大學剛練習時,會想說如果沒有定好直接拉會怎麼樣,說實在的,就是會更不好控制,但只要有定好中心,後續做造型會相對容易許多。
也因為自己決定要走藝術創作這條路,當時幾乎每天都會拉坯,手一直碰水,所以都會脫皮,也會皺皺的。自己也會故意找麻煩,就是讓土很晃的狀態下,訓練手接觸很不穩的土後,能不能把它調整好。
經過不知道多少時間後,好像逐漸了解該如何取捨水分的控制。水盤的水也不再那麼多了。
自己感覺很像要馴服一匹失控的野馬,雖然看似要控制,但其實是要順從,傾聽感受土的語言。
另外也感受到,如果當天有很多事要處理,等於心中有很多事在腦中,常常會造成拉坯時會有不穩定的狀態產生。
因此,後來在自己定中心的過程,學習著先將心平靜,往往這時可以在其中使心情逐漸穩定。
註1:拉坯是一種製陶動作,推拉土製坯體。
註2:大眾普遍都說拉坯機,但專有名詞是「轆轤」,有著中心轉盤以旋轉的方式製作作品。現今都是電力作動為主,但還是有傳統式,像是手動或是腳踢等啟動方式。
註3:要拉坯體之前的穩固步驟,要將土穩定地固定在轆轤正中間。簡單說就是機器旋轉時,要看不出來土在轉那樣穩定。
待續…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