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十年前《看見台灣》滿是傷痕,而今呢?|NOWA看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說:海報取自網路《三嘻行動哇 Yipee》

▲圖說:海報取自網路《三嘻行動哇 Yipee》

隨手拿起電影原聲CD播放,隨著旋律想起之前為了《看見台灣》連續兩天進戲院觀影,那時寫過一篇心得分享,對照今日土地已經病入膏肓的傷,憶起齊柏林導演2017年為了拍攝續集不幸墜機殉難的往事,不勝唏噓。雖然始終不缺環境保育的聲音,只是經濟發展優先的國土開發政策,小民只能祈禱蒼天保佑。

何國杰大師遠赴布拉格進行電影配樂,打造出的氣勢磅礡的樂章;吳念真自然流露的情感,加上慣有的口氣,敘述動人的旁白;透過齊柏林導演兩年多400個小時的飛行,高空攝影捕捉到的精彩畫面,造就了獨特的觀影經驗與視覺震撼。

  • 不要懷疑,這就是台灣;如果你沒有看過,那是因為你站的不夠高。
  • 你以為自己是前往高山觀光,殊不知其實在探險。
  • 我們對房子的價值, 在乎的是它一坪多少錢?卻不在乎它明天是否安全!
  • 為了種植可以換來新台幣的作物,山坡地的樹林被無情的剷除。喔不,用資本市場的話來說,應該是 "有效率" 的被剷除。

以上的句子是影片中我印象深刻的旁白。連續兩天進戲院觀賞,居然在同一個畫面落淚兩次,還好導演引領我們看見台灣、認識台灣,期待大家進而關心台灣。

電影畫面中的真實,讓現場觀眾時而驚喜、時而嘆息,許多的矛盾與無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或許暫時得不到答案,但以往可能你我不知道,或是因為看不到的現象,現在開始思考我們如何表達對土地的敬意。

土地像母親毫無埋怨的餵養世世代代,我們都只是過客,唯有珍惜愛護才能傳承給下一代。

僥倖。漠然。改變

即使明明已經立法規範了,台灣人還是心存僥倖,反正捉不到我,捉到了就說大家都是這樣啊,關說一下就戳掉了;

而一般大眾或許因為明哲保身或事不關己,所以選擇自掃門前雪的想法,別在我家這邊搗亂就好,這樣漠然的態度,才會讓黑心不良的人有空間繼續操作;

還好洪箱和賴清松等人的覺醒,拋磚引玉影響周邊的親友,期待改變大家過往習以為常的想法。

角度。高度。態度

然而,種植高麗菜、高山茶、甚至於檳榔樹的人,他們也是辛勤流汗的認真討生活、並沒有作奸犯科,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些該全部都怪罪他們嗎 ?

電影藉此請觀眾拉高視野,從高度綜觀全貌、了解台灣遭受到的傷害,希望大家試著理解這些過程,台灣很小我們都是一家人;

讓我們自我反省就從態度著手,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可千萬不要只會『怪天、怨地、罵政府』。

映後。導演交流

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的片尾,有段合唱團小朋友在玉山頂上手持國旗的畫面,看到這一幕我哭了,本以為是導演事前安排設計的畫面,電影放映後導演現身與觀眾交流才知道這段拍攝花絮 ...

當時直升機準備返航,地面人員(校長)請他再繞兩圈有個畫面要他捕捉,後來導演透過攝影機看到玉山頂上孩子們手持國旗的畫面,內心激動不已,當下忍住情緒冷靜完成拍攝。導演說他一激動就沒辦法拍,儘管熱淚盈眶,仍是強壓情緒,把畫面拍完才落下淚來

一回到停機坪地面後打電話給校長,怎麼會想到這個安排,校長透露說這一群布農族的孩子(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之前到國外公開演唱或比賽時,孩子們問校長:「為什麼只有我們不能拿著自己的國旗」,校長內心十分難過,所以這次帶領大家登玉山頂,除了想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並希望透過電影能留下這個畫面讓大家《看見台灣》,表達對這個國家、這片土地的敬意...

推薦連結


《看見台灣II》4K宣傳片

尾聲

由於《看見台灣》耗資9千萬元拍攝完成,其中有一半的來自企業的基金會贊助支持,因此導演希望要先從公益出發回饋社會;從募資平台籌措經費獲得3000名網友支持,辦理第一場露天放映的公益場開始,接著得到金馬獎評審的肯定,陸續有超過1000場的包場,導演也跑了300場戲院進行QA,兩個月的時間票房超過兩億元,也代表有一百萬人次觀影。

這部當年如此轟動的電影,它不僅是紀錄片還是我們身處寶島台灣的故事,2022年再回放一次,心中憶往並觀照今日不禁感傷。看看齊導在大陸的演講,有《賽德克·巴萊》中擔任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高聲吟唱的畫面,還有何國杰大師得現身說法,這部沒有男女主角的影片,堪稱台灣傳世的經典之作。

齊柏林1964-2017,紀錄片導演、航拍攝影家、環境保護提倡者。
影片中揭露的亞泥採礦讓太魯閣山頭光禿一塊的畫面,而環保團體發起的「撤銷亞泥非法展延」聯署,直至 2022/02 召開諮商同意投票會議,在抗議聲浪中,亞泥花蓮採礦權案83%當地部落支持,以壓倒性同意通過,繼續在當地採礦。
※ 關心更多 → 鑿碎的部落 族人的對立


延伸閱讀:在《閃閃發亮之地》疼惜土地 守護我們的島嶼家園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04
地球村的現在, 只能先從自身要求
:00 (*在中國 南極大陸?
avatar-img
NOWA 沙龍
28.8K會員
443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NOWA 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3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Thumbnail
2023/09/13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Thumbnail
2023/03/02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Thumbnail
2023/03/02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Thumbnail
2022/11/21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Thumbnail
2022/11/21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連續假期最末一天,我進了戲院看了「悲情城市」,當年上映時我並沒有去看這部隱約訴說著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悲情故事,但因此片重新繁榮的「九份」倒是去了無數回。 印象中當時台灣有幾部刻畫著九份,金瓜石一代的國片,「戀戀風塵」「多桑」都有進戲院觀賞,唯獨此片感覺訴說著「悲情」而望之
Thumbnail
連續假期最末一天,我進了戲院看了「悲情城市」,當年上映時我並沒有去看這部隱約訴說著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悲情故事,但因此片重新繁榮的「九份」倒是去了無數回。 印象中當時台灣有幾部刻畫著九份,金瓜石一代的國片,「戀戀風塵」「多桑」都有進戲院觀賞,唯獨此片感覺訴說著「悲情」而望之
Thumbnail
一部電影難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悲情城市》的幸與不幸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它是談及二二八事件的作品中,名聲最大的一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有目共睹,技術面幾無失手,藝術面(時代氛圍的呈現)也讓人著迷。《悲情城市》乘載了大量的讚賞光環,也就無可避免會引來更認真的檢視。
Thumbnail
一部電影難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悲情城市》的幸與不幸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它是談及二二八事件的作品中,名聲最大的一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有目共睹,技術面幾無失手,藝術面(時代氛圍的呈現)也讓人著迷。《悲情城市》乘載了大量的讚賞光環,也就無可避免會引來更認真的檢視。
Thumbnail
隨手拿起電影原聲CD播放著,想起之前為了《看見台灣》連續兩天進戲院觀影,當時寫過一篇心得分享,對照今日土地已經病入膏肓的傷,想起齊柏林導演2007年為了拍攝續集不幸墜機殉難的往事,不勝唏噓。雖然始終不缺環境保育的聲音,只是經濟發展優先的國土開發政策,小民只能祈禱蒼天保佑。
Thumbnail
隨手拿起電影原聲CD播放著,想起之前為了《看見台灣》連續兩天進戲院觀影,當時寫過一篇心得分享,對照今日土地已經病入膏肓的傷,想起齊柏林導演2007年為了拍攝續集不幸墜機殉難的往事,不勝唏噓。雖然始終不缺環境保育的聲音,只是經濟發展優先的國土開發政策,小民只能祈禱蒼天保佑。
Thumbnail
場地:木柵老泉山上劇場 場次:1998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場地:木柵老泉山上劇場 場次:1998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雖然我是高雄人,但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是到了台北唸大學之後才開始看影展,而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高雄電影節。這次在高雄電影節看了一些有趣的作品,想要挑幾部來談談。
Thumbnail
雖然我是高雄人,但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是到了台北唸大學之後才開始看影展,而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高雄電影節。這次在高雄電影節看了一些有趣的作品,想要挑幾部來談談。
Thumbnail
因緣際會參與《蘇黎世台灣電影展》開幕,又因緣際會協助主辦單位撰寫精選影展電影簡介,在一切的「因緣際會」下,對於遙遠的家鄉陌生又熟悉的情緒在心裏經常波動。
Thumbnail
因緣際會參與《蘇黎世台灣電影展》開幕,又因緣際會協助主辦單位撰寫精選影展電影簡介,在一切的「因緣際會」下,對於遙遠的家鄉陌生又熟悉的情緒在心裏經常波動。
Thumbnail
二十一世紀,擔任過台灣這個那個電影獎的評審。評審們常常感慨各類別的質/量參差不齊,紀錄片與動畫總是大批佳作湧到,其他類別往往乏善可陳。既然參賽的紀錄片質精量鉅,只能讓其中一兩部得獎,未免辜負眾多芬芳。有些評審建議何不為紀錄片增設獎項,畢竟,紀錄片已然向世人展現台灣之光。
Thumbnail
二十一世紀,擔任過台灣這個那個電影獎的評審。評審們常常感慨各類別的質/量參差不齊,紀錄片與動畫總是大批佳作湧到,其他類別往往乏善可陳。既然參賽的紀錄片質精量鉅,只能讓其中一兩部得獎,未免辜負眾多芬芳。有些評審建議何不為紀錄片增設獎項,畢竟,紀錄片已然向世人展現台灣之光。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拍攝的地點是在馬來西亞,時代背景包含日本慰安婦、共產黨崛起、與被英國殖民統治等歷史。其實台灣過去也有共同類似的經歷,而本片導演林書宇是個台灣人,雖然有在美國念書,但大部分求學成長工作經歷都在台灣,因此對他的挑戰是跨國製作─不只台灣和馬來西亞,也包含英國和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拍攝的地點是在馬來西亞,時代背景包含日本慰安婦、共產黨崛起、與被英國殖民統治等歷史。其實台灣過去也有共同類似的經歷,而本片導演林書宇是個台灣人,雖然有在美國念書,但大部分求學成長工作經歷都在台灣,因此對他的挑戰是跨國製作─不只台灣和馬來西亞,也包含英國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