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不該買的保險 投資型保險

保險是風險管理方式 一個實體風險由集合實體轉嫁 其中損害補償原則換句話說
不能因保單獲利 但後續延伸出不一樣的
像是投資型跟儲蓄型保單 這些皆為投資人盈虧自負
而過往政府為鼓勵買保險 在稅法上提供優勢 就能衍伸此次主題
可以買投資型保單的最大也是唯一理由 直接破題 稅務規劃的優勢
(另有最低稅負&實質課稅)
取自wiki &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取自wiki &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投資型保險是投資+保險
投資型保險對比一般壽險 有機會能夠創造出更高槓桿的壽險理賠
讓高資產族群的避稅 透過合法的管道 會有不一樣的打造方式
那投資這塊呢? 投資型其他作用 我歸類於懶惰的成本 對投資績效無正面幫助
《被動收入?月月配息?》
拿自己的錢配息 真棒? 花不值得費用打造被過度跨大的被動收入 需要嗎?
自己賣股配息 效用幾乎等同於投資型保單的提解 還省下這筆費用
僅因為你懶惰 你以為團隊比較厲害 付出懶惰的成本
《專業團隊監控? 靈活股債配置?》
長期而言80%的主動基金落後指數 投資型都是長期投資對吧
哪個理專號稱說短期投資的 可以分享給大家笑一下
拿你的錢賭一個長期80%落後的商品會是剛好那20%??
但賭錯就是投資者負責 都是市場的錯
號稱躲開下跌? 跟到上漲? 同時完成兩件事難如登天
多數幾乎都是股債配置 長期為64配 那何不買AOR就好?
原本可以買指數投資的1000萬 因為理專的介紹而改買投資型
結果績效差勁時 浪費的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 仍然是投資人自行負擔
那多付的經理費 管理費 用處是? 是你對賭的門票 是你懶惰的成本
理專100戒也沒用 絕對不是甚麼適合的客戶 適合的商品
沒有任何人適合高費用的商品
創造出爛商品 代價就是資訊不對稱的投資者 承擔
更高的成本沒有更好的對價 這是金融業常見的事情 而且合法
你換的會是服務 三餐問候 衣食保暖 一次買1000萬以上的投資型保單
相信能有尊爵不凡的關心
總結 投資型保險適合甚麼人?
有高壽險槓桿的需求者
以及懶惰 願意高費用換低投資績效
歷來金融業都是東西越複雜後面的成本越高
2008金融海嘯就是透過不斷的包裝房貸 引發的金融危機
因為高費用&經理人操作不當&持續提領 讓淨值歸零 保單無效
還相信理專跟你說 「你領20年之後 領回本 剩下的都是多領的了」
近3~5年的多頭賣了N張保單 幾百幾千億的資金出去
回測都是亮眼 不會領不到啦
砰的一聲 2022熊市的考驗 會不會有經濟衰退 停滯性通膨不知道
但我會知道買指數型ETF會比投資型保單來得安穩度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