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的自由貿易體系下,自然美個國家都會把它的資本和勞動力用於最能為自己的社會帶來福利的地方。這種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與整個社會經濟密切相連的。
《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大衛李嘉圖
上一課提到了比較假設的條件,接著使用比較分析理論解釋貿易是如何發生的,並且也說明了通過貿易是如何對雙方產生好處的
接著,就讓我們來瞭解到底李嘉圖認為貿易是怎麼發生的
2x2模型
透過2x2模型的分析,最終可以發現,雖然國家兩項產品都是絕對優勢產品,但是在選擇相對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下,可以提高兩項產品在國內的總量,並提高整體消費
但是,這裡有個重要的前提為「換回的數量比放棄的數量高,才一定會有好處」
不過因為使用相對優勢理論,所以兩個產品在國內一定會有價格差,看起來也會有套利的空間,但在現實上卻不一定如此
使用可能性生產曲線解釋比較優勢理論
接著,又換個方式使用可能性生產曲線來解釋比較優勢理論,以及貿易如何發生的
一國中兩個商品的生產量可以化成一條線,而這條線的斜率就是兩者的相對價格
如果當放棄相對劣勢產品的生產,進而轉移到相對優勢產品的生產時,會使得斜率往外增加
此時,在先的生產曲線上的消費點和生產量的差異,就是可供貿易產品的量,而這三個點的連接就是「貿易三角形」
正常來說,比較優勢理論下兩國所畫出的貿易三角形應該是一樣的
這時候也表示了比較優勢理論的成立
結論
雖然從絕對優勢理論到相對優勢理論,都是個在許多假設前提下所產生的貿易狀態,但在現實狀況下卻不可能發生
不過這兩個理論,卻是為後續理論打下了基礎,後續再加入更多條件,慢慢地演變成符合現今的貿易狀況,並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