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讓我們心靈深處開啟一扇門,以我們的有限與短暫,迎向無限與永恆
重看一次這篇心得 作家陳韻琳寫得真好
完全寫到我心裡的話 不用再花力氣整理成文字了 真好
一直覺得理想的告別式就是像電影『大智若魚』最後那樣
一群真正的朋友來聊聊天 說說自己認識的『他』是什麼樣子的
讓家人更了解另一面的親人
其實葬禮不用燒什麼 念什麼 有啊沒有的
也不用接受不認識的長官來敬禮 司儀還要祝他事業順利
不用跪不用拜 也不用敬禮
其實每個人不都是一個珍貴而獨立的個體嗎
不管彼此相差幾歲 謝謝我們共處的一段時光
秉持互相尊重的原則 生死之前還要分尊卑貴賤嗎
握握手或拍拍肩 給家人一個微笑 說一個跟逝去的親人朋友有關的故事
這樣比罐頭塔 燒香 庫錢 代寫的罐頭祭文 更能帶來安慰吧
這是我從十六歲就這樣覺得的
二十年後同感
『Do's and Don'ts for a teenager in bereavement』
- 不要亂給建議
我爸去世當天親戚很熱心地對我說 『要去唸公費的做老師 把家裡的錢留下來栽培妳的兄弟』
真是哭笑不得啊
來表示關心的親戚 少說點話不會怎樣的唷
哈 在這裡說出來真好
這個時代應該不會有人這樣講了吧
以防萬一 還是先寫一下
不管怎麼樣
想表達關心 陪伴就好
2. 不要強迫青少年們『講出來』
特別是那種宗教團體 與 心靈成長團體
不是每個人都合這種調性的
大人喜歡就去吧
但可以給青少年們多點私人空間跟尊重唷
要相信他們的自癒能力
每個人的悲傷週期不一樣
但是終究會找到自己的方式
3. 多說說逝去的親人生前的故事
永遠記得大智若魚最後
大家圍著一起談笑 聊著父親生前趣事的樣子
那真好 是我告別式的理想型
如果哪天是我的告別式 就是要這樣
念經什麼都不用
大家聚在一起 聊天 說故事 最棒了
我記得 有一段時間 我覺得父親太早去世了
我都還不太知道他的許多事情
在家裡翻著抽屜 翻開他的藏書 找他的筆記
想要多瞭解他一些
如果可以多說一些過往開心的回憶 真的很棒
4. 每天寫一件好事
小時候還不流行正念
事情發生的時候
常常會覺得 全世界只有我難過
後來學到Three good things
經過練習,可以改變我們處理訊息的偏差,讓我們記得更多正面的事情
太痛苦的時候 三件好事都嫌多
那麼寫一件吧 總會有一件好事
雖然 直到今天 每天的壞事還是比好事多得多
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5.永遠記得 事情會變好的
雖然現在一切看起來都很灰暗
在漫長的歲月之後 一切會好起來
學者研究哀悼的週期 有四個階段
•Worden Four Tasks of Mourning
•1. Accept the Reality of the Loss 接受失去至親的事實
•2. Experience the Pain of Grief 深刻體驗痛苦與悲傷
•3. Adjust to an Environment With the "Deceased" Missing 嘗試適應沒有至親的世界
•4. Find an Enduring Connection with the "Deceased" While Embarking on a New Life 找到重新開始的方式
Worden,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 Fifth Edition, 2013
四個階段不會一下子走完
悲傷會來來回回不停在生活中盤旋
有時候你會被新事物吸引
有時候你會試著轉換角色與觀點
有時候你覺得一切似乎好了起來
突然悲傷又來擾人 你也搞不清楚是否想要『不悲傷』了
繼續難過下去 也許會跟逝去的親人多一些連結吧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coping with bereavement. Source: Stroebe and Schut(2001).
但是親愛的
你終究會走過
太陽會再升起
現在哭泣是沒關係的
但是一定要記得一切會變好
就在不久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