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面對畢設的深淵( 2 )撫摸深淵的皮

    說說對於議題初淺的思考架構
    “在分析任何東西都應該思考他的前、中、後.”
    我在思考避難時.參考了諾亞方舟.也是從前、中、後開始.代表著PPR預防(Prevent)、保護(Protect)、重建(Rebuild).我希望我的設計可以包含這三個層面(不一定是字面上的意思.有可能是附加價值)
    預防(Prevent)→首先思考的點是.現在台灣尚存的避難型建築最多的就是“防空洞“.但這些空間的存在意義是基於極端的大環境.當這個極端條件消失時.剩餘的殘值就是未知數.比如說-水里無主防空洞(閒置80年)基隆百年防空洞(長期閒置成為治安死角).慢慢地這些空間會受到時代錯位的影響.成為負面的空間...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就拿基隆來說吧(最近基隆的防空洞做了改建.常常佔據新聞版面).最近改建的是基隆信二路上的一個防空洞.興建於二戰時期,日軍預計做為戰時指揮中心以及結合地方周邊的居民防護所(爬文的.所以不確定訊息有沒有誤.很抱歉).在都市規劃上.都會把避難、逃生、疏散動線做一個完整的規劃(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發生事情要優先逃到哪).所以我就查詢基隆各個有防空洞的里.並且對比基隆的疏散避難圖防空避難圖.發現原為避難所開發的空間(防空洞).卻在疏散避難圖及防空避難圖中未曾被提及.這些避難資源.經過地方政府的整理後.成為一種觀光資源.(畢竟觀光的頻率及效益比避難來的大).這讓我思考我的建築(裝置)會不會在未發生災難時.成為閒置空間.導致成為治安死角.在預防(Prevent)的前提下.是不是要更多的跟都市對話?增加附加機能?這個建築(裝置)在都市中的腳色定位要再去思考.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EWNmqq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EWNmqq
    保護(Protect)→這是最考驗人性的問題.若發生毀滅性災難時.到底要救多少人才算成功?諾亞讓各種動物一組及全家8個人上船.他成功嗎?不.雖神說要懲罰壞人.但並非所有死去之人都是壞人...他失敗嗎?也不.他帶著人類的基因活下來了...自私或不自私.成功或失敗.在這個問題上.成為雙面鏡.
    對我來說.面對毀滅性災難時.能活下來就是希望(就算我不是那個活下來的).這已經無關乎那些雙面鏡價值觀.『這是一定要先自我剖析的信念.這樣在做設計時.才不會被自己或是他人道德綁架
    接著.我本來想對台灣有可能碰到的地震、極端氣候、戰爭、海嘯、瘟疫來做發展.但在跟同學、老師討論過後.有兩大方向.↓
    (1) 抓一種毀滅性災難當做一個大方向,發展建築、科技產品,架構完整後再延伸思考有沒有可能納入其他的防災機能
    (2) 把每個災難劃分成各種程度.以各種災難的最高程度去綜合設計至架構完整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3090103.aspx
    重建(Rebuild)→傳說.之所以現在找不到諾亞方舟的殘骸.是因為諾亞在大洪水退去之後把船體拆了.拿來重建家園.對於我的裝置來說.是必要附帶或是乘載這項機能.這讓我想了兩種災後重建的框架
    (1) 建築裝置成為安置所.在附近或是更佳的地方新建
    (2) 以建築裝置當作主軸.做延伸新建
    這兩種架構.現在思考可以使用代謝派的思維.以及中軸3D列印的技術.但是這屬於未來的想像.所以我認為我應該會將重建(Rebuild).簡化成延伸安置所(也可能是個很極簡易搭的空間).至於延伸新建的部分.如果有時間.會做成概念圖或是未來想像架構在畢評時說明
    https://www.pinterest.com/pin/5981411996873538/
    以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