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角度人不是來此世發現什麼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兩者之間的真正區別。你可以看到為什麼「左角度」人不是來發現什麼的。它不是。它在這裡是為了把話傳出去。它在這裡是為了溝通。它在這裡是為了把訊息傳遞給那個卦內的那個過程的新周期。這就是工作。基本上,他們所傳播的是他們從「右角度」的「純真」中學到的東西。
畢竟,我所做的大部分教學都是關於「右角度」發現的問題,因為他們是那些在清白中生活的人。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所有困境,等等,你只能通過觀察那個背景下的「右角度」人來瞭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因為只有他們會根據他們的「純真」向你展示在那個背景下實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它可以被測量和看到。這都是「宇宙」(Maya/Maia)。然後它可以被測量和傳播。
所以你想要的是一個「純真」的人,這樣當關係不成功的時候——1/3——他們真的會受苦。而不是說他們是「左角度」,說「石板」已經表明,痛苦將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或者不管什麼情況。你有一種感覺或預感。這是很不同的。這對項目來說是不同的,因為「大程序」想要這樣。
另一方面,我們不一定贊成這樣做。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這是這個過程。幸運的是,我們都能通過所有的配置「人生角色」,所以我們不必感到——我可以讓你們都知道,如果你們是「右角度」,最終在某些時候,你們又會變成「左角度」。這是它對我們的工作方式。我們經歷了所有這些過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581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設圖/人類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一無二的Projector 的其他內容
有一些「人生角色」,例如第6爻的「人生角色」,其中主要的工作是在生命的後期完成的。也有許多「人生角色」,真正的工作是在早期完成的。對於1/4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早期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情緒型的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你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交易。因為拒絕是一種誘惑。
你要嘛成為一個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要嘛不。你要嘛活成一個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要嘛就不。沒有中間地帶。說實話,絕對沒有中間地帶。
5爻兒童的父母只有一個技巧。這個技巧就是,「我不能,你能嗎?我不能,你能嗎?」因此,這是一個不斷要對其孩子說「我不能。你能嗎?」的父母。現在,對於一個5爻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說:「我不能;你能嗎?」來得更健康了。
本文闡述了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必須依賴Color(色調)動機這個實際工具,以便審視及校正出現在他們生活之中正確的人,並通過觀察轉化而遠離那些會把他們拉離正確動機的「不正確」的人。
Human Design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它是多麼的準確。你確實能看到。我尊重占星師的知識,對行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和揭示,行星意味著什麼。我尊重各個方面,但只有在它們真正發揮作用的情況下。
有一些「人生角色」,例如第6爻的「人生角色」,其中主要的工作是在生命的後期完成的。也有許多「人生角色」,真正的工作是在早期完成的。對於1/4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早期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情緒型的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你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交易。因為拒絕是一種誘惑。
你要嘛成為一個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要嘛不。你要嘛活成一個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要嘛就不。沒有中間地帶。說實話,絕對沒有中間地帶。
5爻兒童的父母只有一個技巧。這個技巧就是,「我不能,你能嗎?我不能,你能嗎?」因此,這是一個不斷要對其孩子說「我不能。你能嗎?」的父母。現在,對於一個5爻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說:「我不能;你能嗎?」來得更健康了。
本文闡述了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必須依賴Color(色調)動機這個實際工具,以便審視及校正出現在他們生活之中正確的人,並通過觀察轉化而遠離那些會把他們拉離正確動機的「不正確」的人。
Human Design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它是多麼的準確。你確實能看到。我尊重占星師的知識,對行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和揭示,行星意味著什麼。我尊重各個方面,但只有在它們真正發揮作用的情況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真假選擇,如何平衡自己⋯ 要把工作完成在原生世界,真心不是根本,假意才是需要。如何成就假意,就是對獎勵的執著,不能說真心話。真心的執著就是演化真愛,對於獎勵可以不要。結果,要如何完成工作在原生世界,就是一種學問了。 原生世界:不知真、不知假、不知善、不知惡。 點覺一:要贏得原生世界,本該同流。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失控的正向思考,並不是說正向思考現在失控了,然後過去的正向思考並沒有失控,正向思考做為一種反映情緒的感知狀態,我想它是人的一種天性,畢竟,「相信」有希望的未來,總能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更能有些作為。 關於什麼是正向思考,我傾向將它定義為:「我相信」什麼。相信,有時候是一種一廂情願;有時候是一種生命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真假選擇,如何平衡自己⋯ 要把工作完成在原生世界,真心不是根本,假意才是需要。如何成就假意,就是對獎勵的執著,不能說真心話。真心的執著就是演化真愛,對於獎勵可以不要。結果,要如何完成工作在原生世界,就是一種學問了。 原生世界:不知真、不知假、不知善、不知惡。 點覺一:要贏得原生世界,本該同流。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失控的正向思考,並不是說正向思考現在失控了,然後過去的正向思考並沒有失控,正向思考做為一種反映情緒的感知狀態,我想它是人的一種天性,畢竟,「相信」有希望的未來,總能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更能有些作為。 關於什麼是正向思考,我傾向將它定義為:「我相信」什麼。相信,有時候是一種一廂情願;有時候是一種生命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