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0/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儲存文章 與 準備發佈 的距離

我最近幾個月自學鋼琴,在 YouTube 頻道我找到一位YouTuber 他拍攝的教學影片講解清楚明白易懂,大喜過望,他拍的「貝多芬-給愛麗絲」鋼琴曲教學影片,我反覆觀看,同時做筆記練習彈奏。
我一邊學習,一邊對貝多芬作曲功力越來越佩服,買了一本「貝多芬傳」,想多了解這位又熟悉又陌生音樂家的坎坷人生。
在書中「關於音樂」這章,我讀到下面這段話,是貝多芬寫給另一位音樂家喬治湯姆森信函的摘錄:
「我的作品一經完成,就沒有再加修改的習慣。因為我深信部分的變換足以改易作品的性格。」
當然貝多芬筆下的作品是指他的作曲,我想對於文字寫作者應該有參考價值。
方格子格友們作品完成之後,是否通常不做任何修改就立即發佈呢?還是會把作品儲存下來,過一陣子再做修改然後發佈?還是會反覆斟酌,經過不斷儲存再修改的過程,完全滿意才進入發佈階段呢?
我在方格子是一個新手,經驗有限,這幾天我的習慣是:
我事先心中對文章內容會有一個整體的輪廓,接著進入「開始寫作」模式,用文字把心中的概念鋪陳開來,文字架構大致完成之後,稍做修改編輯,然後按下「儲存並離開編輯器」,起身去做一些與文字無關的事情,把心思抽離文章,隔段時間之後進入「編輯」模式,用比較客觀的角度把作品再做幾次整理後再按下「儲存並離開編輯器」,第二天再度回來對文章內容做最後潤飾,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就按下「準備發佈」。
唐代詩人賈島對於詩中所用「推」字或用「敲」字反覆思考琢磨,相較於貝多芬作品完成不做修改的習慣,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態度。
如果用方格子「儲存文章」與「準備發佈」的距離做比喻,賈島的距離也許是好多天甚至更長時間,貝多芬的距離也許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我的距離也許是隔夜的時間,各位格友的距離是什麼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