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懷著大愛做小事,生命因奉獻而富足給讀者的一句話:不要去評斷別人,因為會讓我們錯過許多美好的事物,也不要太早評斷自己,這會使我們錯失精彩的人生。
我小時候正遇上臺灣人口快速增加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漸漸安定下來後,大家都拼命生小孩的時期。我讀的老松國小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現在只有五百多個學生的校園,在當時可是擠了一萬多個學生。
【小標】童年時光
因為校舍不足,只好把學生分為上午班跟下午班,共用一間教室,也就是某些班級這周只要上午上課,隔周就改成上午放假、下午上課,各班輪流只上半天課,因此印象中小學時期就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漫長午後等著打發。我們家住在萬華火車站後面的一間二層樓高的小公寓,在二樓頂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戶邊看課外書,在安靜閱讀中憧憬著外面的廣大世界。在那個沒有補習也沒有電腦、電玩與電視的童年,幸好有課外書,陪我渡過一個又一個獨自在家的漫長時光。
有時候碰到鄰居的玩伴跟我一起放半天假時,就可以一起玩耍。雖然小時候住的萬華是臺北市最熱鬧的地區之一,但房子附近還是有些荒廢的空地,可以讓小孩子們去冒險。我們偶爾會去灌蟋蟀,抓金龜子來玩,也經常玩踢空罐、過五關,人數多一點時,也會分組玩棒球。
【小標】與書本結緣
記得小時候臺灣的物資還很匱乏,書很珍貴稀有,即便到舊書攤(類似現在的二手書店)買那些殘缺不全的便宜舊書,能買得起的數量還是非常有限,都要存很多的零用錢才能買到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所以一但買到書,往往都會興奮個好幾天沒辦法好好睡,把書翻來翻去的欣賞著。
有二本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的童書,一直留在我身邊,冥冥中與我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相合。一本是《十五少年漂流記》,描述一群少年因意外漂流到小島,一起分工合作解決困境的求生冒險故事。另一本是《櫻桃園》,內容是在英國倫敦四個兄弟姐妹,因為身體虛弱,爸媽就把他們送到住鄉下的叔叔家調養身體。他們碰到一個住在山裡的野人,野人帶著這四個小朋友探索自然,獲得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珍貴知識,也讓身心靈更強壯了!
不知道是不是《十五少年漂流記》及《櫻桃園》的影響,我嚮往一群好朋友一起冒險、共同努力的情誼,參加童軍團,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正好就是這二本書的主題。
有人說,小說是可以讓我們從虛構出來的故事中,尋找到自己真實人生的價值與方向。當我們喜歡一本小說,崇拜書中的主角或厭惡故事裡的某個角色,這些情緒就在無形中影響與建構我們的價值觀了。
【小標】走向荒野
不過讓我的書呆子形象大轉彎的,是後來參加了童軍團。童子軍有很多野外活動,也訓練我們利用大自然的知識來野外求生,而且都是和許多同伴一起完成很多任務跟挑戰。
那時候我們到野外活動若要過夜,都是露宿在野外。當時我們的露營跟現在流行的露營活動完全不一樣。
通常都是自己揹著睡袋帳棚以及一切需要的東西,徒步走在山林裡,到了傍晚時分就要開始尋找適合搭帳篷的地方,往往還要花不少時間清理地上的小石頭,甚至用鏟子把地上整平才不會睡一睡就滾下山坡。
記得有一次到思源埡口露營,這是雪山山脈跟中央山脈唯一相連的交會之處。我們在一個廢棄的軍營旁紮營,睡到半夜忽然聽到台灣黑熊的吼聲,然後附近的林子也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我們又緊張又興奮,還偷偷拉開帳棚拉鍊往外張望。
在野地裡聽到熊吼聲跟在動物園裡聽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在大自然撞見大型的野生動物時,那種驚喜與震撼,可以讓我們每個細胞與感覺,重新連接回古老祖先在曠野中求生存的那種生命力。
思源啞口附近有武陵農場,附近公路有宜蘭縣台中縣的交界牌,冬天前後站上這兩山交會之處,可以目睹東邊下雨西邊晴的神奇景象。因為東北季風挾著濕氣沿著蘭陽溪湧向思源埡口北向山谷,形成茫茫的冷霧與陣陣的寒雨,但是在馬路的另一側,因為濕氣越不過中央山脈,所以台中方向就是豔陽高照晴朗的天氣。
【小標】以開放的心擁抱自然
我們從小為了應付考試,而背誦很多的自然知識,讓我們誤以為萬物都有標準答案,但是其實這個世界常常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生命還是充滿了令人驚嘆的神祕。
我的讀書習慣是「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還沒弄懂,然後就把它放在心上,先跳著往後面看下去,或許不久就懂,或許長大一點就懂,但是我不會讓一個問題卡住,而僵在那裡什麼也動不了!面對神祕的大自然也一樣,我們認真的觀察著,對觀察到的現象先不下結論。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所能經驗最美的感情,是神祕的感覺,這也是所有科學的起源。不能讚嘆宇宙奇妙的人,活著與死了沒什麼兩樣。」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同時也失去體驗浩瀚宇宙的無窮;當我們失去到森林裡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遇見生命的感動,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會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
對萬物懷抱著好奇的心情,不預設立場,也不要求什麼事情都立刻要找到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就是最重要的科學精神。也希望你能永保好奇、學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