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帶來更寬闊的天地―"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專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就去看書,還有,我小學念的是老松國小,學生太多,教室、老師都不夠,必須輪流上課,所以我從小一到小六,每天都只有上半天課,又沒補習,時間很漫長,就拿來讀書。

小學時候我做班長,功課也不錯,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去同學家時,都很受歡迎,我每次去同學家,最重要的就是去借書,因為我們的家境普通,沒辦法常買書,我又愛看書,就去同學家借。

到同學家,我都會先了解一下他家有什麼書,把書分成兩堆,我看過的跟我沒看過的,然後跟他借,一次借五本,看完還給他,再換五本。就這樣,一個同學家、一個同學家的書都被我讀完了,因為我看書很快。三、四年級過了,五、六年級,又換了一批新同學,新同學又有他們原來的同學,所以又有新書可以借啦。

因為常去同學家,同學家人我也很熟,有些交情,四、五十年後還管用呢!有些同學要去哪裡玩,怕老媽不准或是盤查,就說:「我是跟李偉文出去啦。」我的正面形象到現在都還有威力,這些老同學的爸媽覺得跟這個愛看書的班長一起玩,不會有什麼差錯。

到了國中,開始流行武俠小說,古龍、金庸一套一套,我也買不起,又著迷,就慫恿比較有錢的同學去買,買了先借我。那年頭也有趣,同學好像完全不在意他們買書、我看書這種事。

因為太沉迷於武俠小說,還引起老師關切,到我家探訪,要我爸爸多注意我。看武俠小說看到功課一落千丈,從全校第三落到七、八十名。因為老師的提醒,我自己後來稍微節制了些,畢竟要準備聯考了。我一直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自我管理,只要指點一下就好,不需要用太多強制力。

同時看三個類別的書

閱讀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書是我的良伴。我覺得閱讀是一個內向、資源少的孩子擴大、豐富自己世界的最好辦法。

現在很多學校有「故事媽媽」的團隊,我常常去跟這些故事媽媽分享想法,特別是去到那些偏遠的學校。我會跟他們說,住在鄉下地方的孩子可能家境窮、資源有限,沒有什麼文化刺激,有些甚至爸媽都不關心。如果我們能夠幫助這些小孩喜歡上閱讀、讓他們知道可以去哪邊找到閱讀的資源,或者幫它們多募一些書,他們的人生將因此有不一樣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一直在推動閱讀,因為我覺得看書可以給一個窮孩子,給一個比較害羞、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的孩子,一個更寬闊的天地。

我看書通常不太有計畫,有點隨緣,不過我有個小分類,大概會同時看三個類別的書籍,一類的書是當時的新領域書,例如十多年前開始讀生態方面的書,那時生態議題剛興起。新領域的書開始會看得慢些,先找一些經典來看,一次只能看一點點,因為有些地方看不太懂,要慢慢進入。第二類是比較擅長的領域,因為已經很熟了,所以可能一本書四、五個小時看完。第三類就是休閒、或者很熟的東西,一本書只要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看完了。有時看完還可以指出哪裡寫得不好,可以怎麼寫得更好。

這三類書我同時看。同時看有好處,一方面是學習到新的東西,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信心,覺得沒有那麼吃力,讀起來有點成就感。這三類書也就等於自己的「三個階段」:一個是自己實力還不夠的部分;一個是剛剛好可以契合、掌握的,多讀就多充實;第三個是自己的實力已經超過書所乘載的訊息,但是我可以看一看別人用什麼角度來講這件事情,那也是個學習。

小時候讀的書影響深遠

小時候因為資源少,我通常有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不大挑。印象中,有兩本書最難忘:《十五少年漂流記》和《櫻桃園》。《十五少年漂流記》是東方出版社出版的,講的是一群少年漂流到小島上,一起合作分工、解決困境。《櫻桃園》是水牛文庫出版的,內容是英國倫敦四個都市的小朋友,因為有人身體不太好,媽媽就把他們送到鄉下的叔叔家。他們碰到一個在山裡的野人,野人帶著這四個小朋友到大自然裡,這些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珍貴知識,也讓身心靈更強壯了。整本書講的就是都市人怎麼進入自然領域。

小時候看的書,有持續的影響力,甚至影響我選擇生活的方式跟職業。我嚮往一群好朋友一起冒險、共同努力的那種情誼。參加童軍團、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喜歡走進大自然,或多或少都是受到這兩本書的影響吧?

我們一開始籌備「荒野」時,就決定到某個人的家裡去開會,從來不會在外面的咖啡廳開會,最常去的當然就是我家。我們要塑造一種「開放家庭」的文化。當然,也因為我們是義工組織,每次去咖啡廳,誰付錢呢?在家裡就沒有這個成本。再加上,我的成長經驗中,常常去同學、朋友家,所以很習慣這種模式。

「荒野」的朋友常到家裡來,我們也常常帶孩子到不同的人家裡,這對我的孩子有很好的影響,「荒野」的伙伴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人,他們有機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在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到不同的人生態度。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錢的、會讀書的、不太會讀書的,都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我們以「家庭」為單位跟人交往,也讓孩子擁有跟很多同齡小孩一塊成長的美好經驗。

一家人的書桌

這種開放家庭的做法和喜歡閱讀的習慣,也讓我們家的設計有些與一般家庭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家客廳有個比較大的空間,沒有家具,方便伙伴來時可以席地而坐。還有,我家一進來,牆邊就是一張很大的書桌,沒有電視。我跟太太下班、孩子放學回到家,我們就會一起在這書桌上,看書、寫功課還是工作。有時我會坐在書桌旁的電腦桌,我們共同的書房就在客廳裡。

一家四口人就一起在這張桌子上讀書、做事,然後每個小時起來,到客廳中間那塊空地活動,跳跳繩啦還是吃點小點心,輕鬆一下,也有些交談。「下課十分鐘」過後,四個人又回到書桌前。一家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大書桌或者工作桌,我覺得這對家庭情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等,都很重要。

我和太太、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寫功課,小孩很自然跟著我們閱讀。她們看到的書比我小時候多,多了好幾倍哦,整個環境都不一樣了。我不太控管她們的閱讀。記得她們剛上國中的時候,班上流行羅曼史小說,同學傳閱,她們也借回來看。我太太有點擔心,跟我說:「這樣的書不是很好,內容有些地方有點糟糕,很多胡扯,女兒讀這種書好嗎?」太太的意思是希望我跟孩子分析一下,叫她們別看了。當時我沒有馬上出面。我跟太太說,以她們的閱讀水準,應該自己就會區分好壞。第二天,孩子主動跟我說這些書很難看,不看了。

提高閱讀的眼界,自然懂得選擇

我對孩子的閱讀或其他,是提供給孩子正面的、價值高的東西,去導引他們的興趣,讓她們知道什麼東西是真的好,讓她們自然而然對不好的東西產生不了興趣,覺得讀起來也沒什麼意思,就不去靠近。她們平常讀的書有了「密度」和「高度」,不夠好的、太鬆的,她們自己也讀不下去,因為眼界已經慢慢培養起來了。

我很少限制她們這個不能讀、那個不要碰。老實講,父母愈是這樣,孩子對那些愈有好奇心。出現在我家書架上的書,多少有些價值,很多也是我看過的,女兒有興趣拿去看,我也放心。她們平日看些什麼,我當然也在觀察和注意。

我的小孩不看漫畫,這點我反而有點擔心,因為這個世代的孩子很多是看漫畫長大的,她們的思考方式、表達方式,很多也是漫畫式的。我的小孩如果不熟悉漫畫的節奏和形式,或許會跟同一世代的人有隔閡,這對她們也不好。你在什麼世代長大,不要脫離那個世代的習慣太遠,要跟那個世代的溝通語言連得起來。漫畫只有對白,一格一格的對話,到底誰在對誰講,視覺解讀能力和讀懂裡面的邏輯,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會鼓勵女兒去看漫畫,我不想她們失去某些方面的樂趣或訓練。

透過閱讀,連結世代

女兒因為喜歡看書,跟老師有不錯的互動,聊天的時候會跟老師說,這本書不錯,推薦老師趕快去買,或者借老師看;老師看到好書也會借給她們。因為閱讀,她們跟老師的關係非常好。

要讓孩子喜歡閱讀,父母本身是不是喜歡讀書,也很重要,因為孩子會學習大人的行為模式。還有,家裡要有書,要讓孩子常常看得到書,他有興趣、好奇,自己也會拿起來看看。閱讀對孩子很重要,他們可以從書裡面得到個人生命的典範、認同,或者說一種生命的撫慰,也就是一種「被理解的撫慰」。我覺得這個挺重要的。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有他人很難觸及的角落和層面,親子之間也可能如此。書有那麼多種、作家有那麼多類型,不同的生命經驗和想法,可能就有機會與孩子產生對話。

孩子的閱讀,去圖書館借書當然是個辦法,但是我認為有些書還是應該買給孩子。我的方法是,孩子去圖書館借了書,我會仔細觀察,什麼樣的書孩子最喜歡,就買給她們。還有一點,現代人的生活空間比較小,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處理家裡的東西,父母會留下孩子的照片和一些紀念品,但常常會把書丟掉或者送人,我認為這不對!再怎麼樣也要擠出空間留下一些孩子讀過、而且對她們非常重要的書。

想想看,幾十年後,孩子再讀到自己小時候讀過的書,發黃的紙頁、那個早已不在的版本、還有上面的字跡、眉批,這多有紀念性啊!人所讀過的書是她心靈的軌跡,多少要留一點下來,但大部分孩子自己不懂得要留。你問他:「什麼書要留」他說:「全部丟掉好了。」所以父母要幫忙保留。之前我拿當年讀過的《蛹之王》、《試管蜘蛛》給小野簽名,那場景真的很感人耶!

兩個女兒因為我們跟著看書、看各種表演,也會發生一些好笑的事。之前她們老師出了個作業:寫出最喜歡的明星。結果我女兒寫翁倩玉,老師二十幾歲,根本不曉得誰是翁倩玉。真的很爆笑,寫了一個老師世代都不認識的明星。我們看黃梅調的電影DVD、民歌三十年演唱會,女兒都參與。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回憶、過去的事,但對她們這個世代來講,是創新。從來沒有接觸過,當然是新東西。而且這是爸媽成長過程中所經歷過的,應該讓孩子多接觸一些,試著透過閱讀和這些影音,把兩個世代串連起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這些年,不管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滿坑滿谷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生動,種類繁多的兒童圖物,內心總是充滿許多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是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多精彩的書可以看,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感慨現在的孩子因為影音聲光娛樂太多,很容易失去了安安靜靜進入閱讀世界的機會。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玩,沒有什麼才藝班補習班,也
Thumbnail
 最近這些年,不管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滿坑滿谷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生動,種類繁多的兒童圖物,內心總是充滿許多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是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多精彩的書可以看,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感慨現在的孩子因為影音聲光娛樂太多,很容易失去了安安靜靜進入閱讀世界的機會。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玩,沒有什麼才藝班補習班,也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Thumbnail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Thumbnail
走進湯城牙醫診所,如果不注意那一方小小招牌,一定會以為走進社區圖書館。從門口、玄關到候診室,甚至前往洗手間的通道,滿是書櫃、書牆,觸目所及都是書。漫畫、偵探小說、武俠小說、人文、自然、藝術、科學、雜誌、期刊,琳瑯滿目。 從這樣的空間擺設,就知道這家診所主人一定極度愛書。 診所主人,是知名親子作家李偉
Thumbnail
走進湯城牙醫診所,如果不注意那一方小小招牌,一定會以為走進社區圖書館。從門口、玄關到候診室,甚至前往洗手間的通道,滿是書櫃、書牆,觸目所及都是書。漫畫、偵探小說、武俠小說、人文、自然、藝術、科學、雜誌、期刊,琳瑯滿目。 從這樣的空間擺設,就知道這家診所主人一定極度愛書。 診所主人,是知名親子作家李偉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我小時候正遇上臺灣人口快速增加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漸漸安定下來後,大家都拼命生小孩的時期。我讀的老松國小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現在只有五百多個學生的校園,在當時可是擠了一萬多個學生。 【小標】童年時光 【小標】與書本結緣 【小標】走向荒野 【小標】以開放的心擁抱自然
Thumbnail
我小時候正遇上臺灣人口快速增加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漸漸安定下來後,大家都拼命生小孩的時期。我讀的老松國小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現在只有五百多個學生的校園,在當時可是擠了一萬多個學生。 【小標】童年時光 【小標】與書本結緣 【小標】走向荒野 【小標】以開放的心擁抱自然
Thumbnail
當我們一打開紙本書、開始閱讀,書就會消失。」以牙醫師兼親子作家身分廣為人知的李偉文,如此形容紙本閱讀的神奇,「透過閱讀,孩子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緒或學問所構築的世界,學習更專注、吸收更深刻。」 家裡隨處都是書 閱讀讓孩子對世界好奇 借書中人物觀點取代訓誡 價值觀潛移默化
Thumbnail
當我們一打開紙本書、開始閱讀,書就會消失。」以牙醫師兼親子作家身分廣為人知的李偉文,如此形容紙本閱讀的神奇,「透過閱讀,孩子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緒或學問所構築的世界,學習更專注、吸收更深刻。」 家裡隨處都是書 閱讀讓孩子對世界好奇 借書中人物觀點取代訓誡 價值觀潛移默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