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2.04.24
天氣:晴天且熱,下午突來一場大雨
參加隊伍:來爬山
路線行程:台北搭車→如來禪寺(出發)→田寮山→毬子山→水頭排山(午餐)→鎮石山→薯園山→如來禪寺
加菜:樂善堂→騎龍古道(騎迷你龍至兩座糯米橋繞一圈)
田薯(甜薯)聽起來就像要挖地瓜有點好吃的名稱,欸~可別說聽成田鼠...田薯連走取的當然是山頭名第一個字(田寮山走到薯園山),都位於橫山鄉,因此也有人稱為橫山五連峰。這邊的山系海拔不高,一路穿梭在海拔5-600左右的竹林(私人土地,不要亂拔筍子)、柳杉造林和雜木林中,有些山徑是陡上或陡下,不過陡的路段都不長,只是蠻滑的。沿途經過蠻多竹林(筍園)因此比較適合冬天來,夏天會太悶熱且餵蚊子啦!
早上7點在台北集合後出發,往新竹橫山方向出發,這附近比較有名的景點應該是大山背山那一側吧!這一區的道路不寬,我們乘坐中巴還能進入,大巴就不行,特別提出是因為下山時遇到大巴硬是行駛進來,完全把路卡死,逼得我們中巴和後面一串小客車都只能倒退。
8:50 抵達如來禪寺,門口有寬敞的地方可停車,還有洗手間,以如來禪寺為出發點走田薯連走,剛好路線設計可走一圈O行。
9:00 整裝後從如來禪寺出發,走馬路上坡,轉個彎繼續走馬路往上(要走過越嶺點馬路才會往下坡)
馬路越嶺點的轉彎處旁有個鐵皮工寮,繼續順著馬路往下走,經過看起像山中別墅的"四季雲嶺",這段馬路在桐花季時,看來也是桐花之路。
9:17 土地公廟登山口,這裡有路牌,可是被樹擋住其實蠻不顯眼,這段馬路往下是"田寮 北窩",我們剛走來的方向是往"上坪 大山背"。往土地公廟登山口上去,路牌則是寫步道觀景台。
傳慣例,經過土地公廟我都會習慣拜一下,請土地公保佑行程順利。這個土地公小廟顏色鮮豔豐富棒棒的,整個很吸睛,裡面的神明牌寫:靈樹聖王伯公,不知道指的是不是背後那棵大樹?
9:25 踏著枕木搭建出來的步道緩坡向上,來到觀景台。
觀景台其實就是一片草地,有張木製桌椅。從觀景台看出去的視野主要是山下竹東的市鎮風景。樹上有牌子寫往田寮山15分,毬子山90分。
9:29 觀景台旁有清楚的山徑,順著稜線往上走,雖然坡度有一點陡,但樹根土路蠻好走的。
穿過一片竹林上坡,旁邊有掛紙牌標註為私人土地,勿隨意摘採竹筍。竹林的土徑則比較黏滑,優點是可以拉著竹子輔助下。被竹林滿滿整片綠色包圍,很顧眼睛。
9:40 上來到山頂,很狹小的空地,容納不下我們整隊的人,所以拍完照的就從山頂標牌樹幹旁山徑往前(竹林下坡)
田寮山,H647M,無基點無展望,註明山名的牌子則掛在樹上。然後下面標示往毬子山的牌子,路程時間有90分和40分兩種,差很多耶~只好實際走等等計算時間。
從田寮山過來先走過一片竹林後,就在雜木林中行走,山徑雖有起伏但坡度不大,地上偶有要跨倒木或倒竹,且路徑會經過幾棵大樹,或是搭配季節,地上看到冒出頭來的竹筍。
10:05 過一處大岩石壁的邊坡窄路
10:06 大岩壁過來就是叉路口,樹幹上有路牌,左轉上去往毬子山寫2分鐘,嗯~可見剛剛在田寮山的牌子,從田寮山到毬子山40分才是正確的。右轉則是往水頭排山,先上去摸毬子山再下來往水頭排。
上毬子山的這個坡很陡,而且踏點是鬆軟的土,所以覺得比較滑,幸好有架繩輔助,不過人多的時候要上坡下坡的會塞車,因為寬度大概只能維持單向道,這個坡上去右轉就到稜線上的毬子山。
毬子山,H672M,總督府圖根補點,周圍有天然岩石作為基石的護石。
毬子山基石往前看也有清楚的山徑,因此在基石等拍照時,都看到有人從那端走上來,地圖上沒看到山徑,不過這樣從地圖判斷,從我們剛要走往田寮山登山口的產業道路,另一方向的產道看來是有登山口的。基石旁的樹幹上有題詩:毬子山高如星空,高望八才百川峰。石刻圖根總督府,靈峰佑保登山客。
嗯~在毬子山山頂不覺文青起來了呢!
10:25 回到叉路口往水頭排方向是在杉木植林區中陡下,下到平緩處有翠綠的草地和堆疊的伐木樹幹。
從杉木林的邊緣是一整片看起來舒服的草坡,草坡旁有條小徑,順著小徑往下走。
10:31 接到水泥產道後陸續經過幾間住家,順著產業道路往下走。
10:37 經過的叉路口在牌子上有標示是往私人土地,所以順著大路繼續往下走(不過看地圖,借道這條私人土地也是可到水頭排山)
走在產業道路旁時,旁邊整片一層層種植的樹林和草地,像是綠色地毯,這片樹林大家經過時讚美不已。
10:43 不要走太快,記得要看看左邊,會看到往水頭排山的登山口。
進入水頭排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樹根土路的陡上坡
10:51 一路順著稜線往上,路徑算蠻清楚,左方有叉路,樹上也有綁布條,但是地圖上沒有,只能用方向猜大概也是剛剛另一條私人土地產業道路通上來的路徑。
10:58 經過電塔後順著稜線走,經過一處亂石堆
11:00 上來山頂是一處平緩寬敞的大草地,原來此處稱為木頭山起飛場,是飛行傘的起飛場所。木造階梯上方有觀景台,基石則在觀景台旁。
水頭排山,又名樹頭排山、木頭山,H595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木頭山起飛場的觀景台旁空地,視野居高臨下很寬廣。
站在觀景台看向下方的起飛場草原,及山下的市鎮。在這邊午休,不過草原沒遮蔭,觀景台上有遮蔭的地方也只有邊緣,已有先來的他隊山友在休息,走往觀景台下方有處寬敞的竹林遮蔭路徑。
午餐的竹林,大家就是各自坐在路旁遮蔭處,居然還有吊床超享受。這段寬敞竹林路徑也是吃完午餐後,要接續走的路徑方向。
備註:水頭排山的竹林很美很清幽,可是竹林筍農不開心山友從他土地上過,會打擾他(中午後續行遇到上來整理竹林的主人)
這麼寬敞又視野好的場地,大家不是飛行傘,還是排成一排當作要起飛啦~
11:53 午休結束,走著竹林寬敞的水泥路往下,不過隨即要右轉上稜。
11:55 進入鎮石山登山口,有些許桐花散落在地。這段陡坡不長,上去就是左轉順著稜線走。
12:00 上稜後穿過竹林而行,隔著竹林左邊可看到電塔。往前走到較寬敞的路時,竹林的主人阿伯剛好上來整理田地,並表示不希望登山客借道他的土地,前方的紅牌子亦有寫著"私人土地請勿進入",所以之後若要走水頭排山-鎮石山這一段,看起來旁邊還有些小叉路,可能可找找看繞一下路的取代路線。
12:03 從左邊小徑叉上去稜線。
12:15 陡上一小段土坡後,順著鎮石山稜線走,右邊山谷一片霧茫茫,過午後就起霧了啊~另有一種靜謐之美。而且此時鎮石山稜線上風大變得很涼爽。
12:18 路中間出現一塊大石頭,原來山頂一顆大石,故名之。鎮石山,H645M,無基石,天氣晴朗時視野應該是不錯?樹上掛的牌子寫著往薯園山30分。
站在鎮石山處看往下方溪谷的風景,山坡看下去一朵朵站立的松樹在霧中錯落有致,彷彿是一位位森林精靈耶~
順著窄稜繼續往前,雖然右側是山坡山谷,但山徑也不寬,但其實還蠻安全的,經過大石頭這處還被標示:隱藏巨石休息區。
12:25 走一段陡下的山徑。
12:31 穿過竹林進入雜木林上坡,旁邊樹幹上的牌子標示往薯園山10分鐘。
12:38 不用10分鐘就到囉!叉路口,右邊上去即是薯園山,左邊是下山的山徑,空地不大,因此拍完基點照片的隊友就先回到叉路口的下山路徑等待。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山頂四周被樹木圍繞而無展望,基點周圍被整理出一片空地,但空地不大,約容納7~8人還可以。嗯~這一天收穫了2顆總督府的點呢!
12:47 薯園山旁,就是竹林陡坡直接下山,雖然略滑,但是還可以多少抓竹子輔助,陡坡不長,下來經過一處電塔的水泥基座。
12:51 經過幾棵香蕉樹,就出來到平緩的苗圃區,沿著苗圃的草坡地往外行走。
苗圃中會看到一些種植得很可愛的樹木植株,沿路欣賞苗圃的樹木往外走。
12:56 從苗圃走出來到產業道路,左轉後就是都順著馬路行走。
走在產業道路上,整叢的金毛杜鵑開得燦爛,旁邊的紅色九重葛都失色了
金毛杜鵑對面的紅磚屋也頗有古意,尤其屋旁還有一棵樹看過去剛好獨立在屋旁,像是守護房子的大樹般。
魔芋(東亞魔芋),大家很開心路邊就看到這少見的花
13:38 走回至如來禪寺的停車廣場,大家簡單整理好上車,看看時間尚早,既然田也巡了,薯也挖了,那就去樂善堂追加行程。
14:19 中途遇到對向來的大巴整個堵住車道,所有車輛用倒退的方式退回到可以回車處,花了比較多時間才抵達樂善堂,此時抬頭看天色昏暗,還傳來打雷聲...
分AB組各自帶開,A組是奮發組要上大崎棟山,B組則是走騎龍古道的,才分開不久,就下起大雨,大家各自奔逃了(反正車子還在路邊停車處)
大崎棟步道我上次來這附近和逃學步道走過一圈,下雨不想爬山,就冒雨補拍原有樂善堂正殿屋脊。
大山背樂善堂創建於清光緒16年(1890年),由鍾石妹、藍正然創建,光緒19年落成,命名為樂善堂。由於鍾石妹抗日,日軍攻上大山背,樂善堂被燒毀,1905年鍾石妹重建廟宇。現存的廟宇樣貌則為1928年修建,民國95(2006)年為縣定古蹟,101年4月動工修復,發現正殿屋脊已斷裂,更新屋脊後將原正殿屋脊保留展示。
原有屋脊的裝飾有左右堵頭,依照解說牌的內容,左堵頭是麒麟和鳳凰,右堵頭是金絲雀和金馬,皆以牡丹花和菊花為配飾。由略顯斑駁的圖案推測,這片應該是右!(因為那隻鳥比較像金絲雀而不像鳳凰...)
這應該是屋脊中間的柳條磚和火珠。
躲在大山背農民市集裡避雨,一會雨勢稍緩,伸手接接沒雨滴,我決定走去騎龍古道,因為我之前走過大崎棟山和騎龍古道,但發現若以樟之細路的路線看,我漏掉一小段從樂善堂這邊接過去的騎龍古道,沒錯,我純粹就是要補樟之細路缺的那一小段騎龍啦!
14:39 從農民市集出發,往樂善堂反方向走,經過竹35-1的4K處牌子後,走左下的叉路,這個路口處其實沒看到任何騎龍古道的牌子,是看離線地圖走的。
14:43 順著柏油路下坡直走,路邊開始看到石頭做的...石墩?上面顆有騎龍古道的字。有幾位隊友看天氣穩定,也走過來一起散步。
右邊的階梯看起比較像古道...打開地圖看,其實後面會相通,決定採取右去左回繞一小圈,剛好把我漏掉的騎龍古道這一小段補起來。
進入步道口是平緩水泥鋪面,只是路面上滿是落葉和桐花,且剛剛下過雨,所以要小心路滑。
接竹林裡的下坡階梯,周圍一片青翠。
階梯下坡經過一片栽種的果園之類,園子旁的小狗探知我們路過,還急吼急吼的奔來,看到我們隊伍有好幾人,還拿著登山杖(剛下過雨又下坡比較滑,幸好有順手把登山杖帶著),就作勢邊叫邊往回跑了。抬頭看到不遠處的雨後山嵐,迷迷濛濛升起。
14:53 石階下到底看到紅磚圍牆,左轉可以繞回去,右轉有民宅接往下的路。本以為這紅磚牆也是民宅,走到正面看原來是小廟宇,但是門口對聯的字樣已消失,看不出是供俸什麼神明,可能是伯公廟,客家聚落很多是伯公廟。
在轉角處的民宅主人,看到我們一群遊客,詢問我們目標,說要走去大山北月(豐鄉國小舊址)大概還要40分喔(指著我們剛剛下樓梯時看到那片山嵐處)~我們就決定走這附近一小段漫遊就好。這間民宅門口大樹上整簇像棉花的白花,原來是澳洲茶樹(感謝樹幹上有掛小小的名牌)。從民宅前的水泥路繼續往下走,想不到這段水泥路才是大魔王,路上長滿青苔,被雨水浸潤過後超滑的啦~居然要慢慢亦步亦趨走著馬路。
15:00 下來就看到騎龍古道的石板路,上下兩條路會相通,重點是前方,前方有座橋啊(照片中有人之處是橋下)~
過橋後回頭看,就只是座平凡無奇的橋,頂多注意到兩側是方形石塊堆疊。橋頭旁邊,也有剛剛那個獅頭石柱,刻的字變成:糯米橋。
但是若站在橋下的步道朝橋上看,由石頭堆成拱形的洞,滿布綠色植物,橋下活水形成一面水潭,就很有古橋的味道了。這座在路標上是三號石橋。
這座糯米橋完全就是個很好拍照的場景,好幾位隊友在此流連拍照。
我則過橋後繼續走花崗石板路繼續往前,走一小段右上階梯可往楊家古厝,往前則是大山背人文生態館,此處有設路牌。往前去探一段路況,前面階梯下去就是接下方土路回程。
順著步道走到此叉路,其實我缺失的騎龍古道就補完了。前方的鐵網圍籬處我有印象,之前從大山北月走騎龍古道繞一圈有路過鐵圍籬。所以此處下方溪流處也有座糯米橋。
階梯下來到溪邊就是第二座糯米橋,一樣也是被綠色覆蓋著。
從橋邊走幾步小徑,從旁邊拍糯米橋比較完整。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質,作為砌橋石塊間相黏的材料,因此稱為糯米橋。騎龍古道沿途繞一圈有三座糯米橋,剛剛走過來就拜訪兩座啦!
15:43 看看時間不早,就不走階梯,走土路接水泥路繞回上方的竹35-1,沿途偶有幾段可看到桐花綴路面。
16:00 回到樂善堂停車處不久,在門口的攤販買罐仙草茶或洛神花茶消暑解渴(也有現煮行動咖啡車,只是走過去時說咖啡賣完囉)。幾位走大崎棟步道的勇者也回來了,我們糜爛組笑著問有無走到大崎棟山,他們說出發不久就下大雨,還是拚著往上爬到山頂啊~(要給他們比個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