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郊山]田薯連走...都竹筍沒挖地瓜。加贈騎龍古道迷你行,補課樟之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4.24
天氣:晴天且熱,下午突來一場大雨
參加隊伍:來爬山
路線行程:台北搭車→如來禪寺(出發)→田寮山→毬子山→水頭排山(午餐)→鎮石山→薯園山→如來禪寺
加菜:樂善堂→騎龍古道(騎迷你龍至兩座糯米橋繞一圈)
田薯(甜薯)聽起來就像要挖地瓜有點好吃的名稱,欸~可別說聽成田鼠...田薯連走取的當然是山頭名第一個字(田寮山走到薯園山),都位於橫山鄉,因此也有人稱為橫山五連峰。這邊的山系海拔不高,一路穿梭在海拔5-600左右的竹林(私人土地,不要亂拔筍子)、柳杉造林和雜木林中,有些山徑是陡上或陡下,不過陡的路段都不長,只是蠻滑的。沿途經過蠻多竹林(筍園)因此比較適合冬天來,夏天會太悶熱且餵蚊子啦!
早上7點在台北集合後出發,往新竹橫山方向出發,這附近比較有名的景點應該是大山背山那一側吧!這一區的道路不寬,我們乘坐中巴還能進入,大巴就不行,特別提出是因為下山時遇到大巴硬是行駛進來,完全把路卡死,逼得我們中巴和後面一串小客車都只能倒退。
8:50 抵達如來禪寺,門口有寬敞的地方可停車,還有洗手間,以如來禪寺為出發點走田薯連走,剛好路線設計可走一圈O行。
如來禪寺
9:00 整裝後從如來禪寺出發,走馬路上坡,轉個彎繼續走馬路往上(要走過越嶺點馬路才會往下坡)
馬路越嶺點的轉彎處旁有個鐵皮工寮,繼續順著馬路往下走,經過看起像山中別墅的"四季雲嶺",這段馬路在桐花季時,看來也是桐花之路。
9:17 土地公廟登山口,這裡有路牌,可是被樹擋住其實蠻不顯眼,這段馬路往下是"田寮 北窩",我們剛走來的方向是往"上坪 大山背"。往土地公廟登山口上去,路牌則是寫步道觀景台。
傳慣例,經過土地公廟我都會習慣拜一下,請土地公保佑行程順利。這個土地公小廟顏色鮮豔豐富棒棒的,整個很吸睛,裡面的神明牌寫:靈樹聖王伯公,不知道指的是不是背後那棵大樹?
9:25 踏著枕木搭建出來的步道緩坡向上,來到觀景台。
田寮山觀景台
觀景台其實就是一片草地,有張木製桌椅。從觀景台看出去的視野主要是山下竹東的市鎮風景。樹上有牌子寫往田寮山15分,毬子山90分。
9:29 觀景台旁有清楚的山徑,順著稜線往上走,雖然坡度有一點陡,但樹根土路蠻好走的。
穿過一片竹林上坡,旁邊有掛紙牌標註為私人土地,勿隨意摘採竹筍。竹林的土徑則比較黏滑,優點是可以拉著竹子輔助下。被竹林滿滿整片綠色包圍,很顧眼睛。
9:40 上來到山頂,很狹小的空地,容納不下我們整隊的人,所以拍完照的就從山頂標牌樹幹旁山徑往前(竹林下坡)
田寮山,H647M,無基點無展望,註明山名的牌子則掛在樹上。然後下面標示往毬子山的牌子,路程時間有90分和40分兩種,差很多耶~只好實際走等等計算時間。
從田寮山過來先走過一片竹林後,就在雜木林中行走,山徑雖有起伏但坡度不大,地上偶有要跨倒木或倒竹,且路徑會經過幾棵大樹,或是搭配季節,地上看到冒出頭來的竹筍。
10:05 過一處大岩石壁的邊坡窄路
10:06 大岩壁過來就是叉路口,樹幹上有路牌,左轉上去往毬子山寫2分鐘,嗯~可見剛剛在田寮山的牌子,從田寮山到毬子山40分才是正確的。右轉則是往水頭排山,先上去摸毬子山再下來往水頭排。
上毬子山的這個坡很陡,而且踏點是鬆軟的土,所以覺得比較滑,幸好有架繩輔助,不過人多的時候要上坡下坡的會塞車,因為寬度大概只能維持單向道,這個坡上去右轉就到稜線上的毬子山。
毬子山,H672M,總督府圖根補點,周圍有天然岩石作為基石的護石。
毬子山基石往前看也有清楚的山徑,因此在基石等拍照時,都看到有人從那端走上來,地圖上沒看到山徑,不過這樣從地圖判斷,從我們剛要走往田寮山登山口的產業道路,另一方向的產道看來是有登山口的。基石旁的樹幹上有題詩:毬子山高如星空,高望八才百川峰。石刻圖根總督府,靈峰佑保登山客。
嗯~在毬子山山頂不覺文青起來了呢!
10:25 回到叉路口往水頭排方向是在杉木植林區中陡下,下到平緩處有翠綠的草地和堆疊的伐木樹幹。
從杉木林的邊緣是一整片看起來舒服的草坡,草坡旁有條小徑,順著小徑往下走。
10:31 接到水泥產道後陸續經過幾間住家,順著產業道路往下走。
10:37 經過的叉路口在牌子上有標示是往私人土地,所以順著大路繼續往下走(不過看地圖,借道這條私人土地也是可到水頭排山)
走在產業道路旁時,旁邊整片一層層種植的樹林和草地,像是綠色地毯,這片樹林大家經過時讚美不已。
10:43 不要走太快,記得要看看左邊,會看到往水頭排山的登山口。
進入水頭排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樹根土路的陡上坡
10:51 一路順著稜線往上,路徑算蠻清楚,左方有叉路,樹上也有綁布條,但是地圖上沒有,只能用方向猜大概也是剛剛另一條私人土地產業道路通上來的路徑。
10:58 經過電塔後順著稜線走,經過一處亂石堆
11:00 上來山頂是一處平緩寬敞的大草地,原來此處稱為木頭山起飛場,是飛行傘的起飛場所。木造階梯上方有觀景台,基石則在觀景台旁。
木頭山起飛場
水頭排山,又名樹頭排山、木頭山,H595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木頭山起飛場的觀景台旁空地,視野居高臨下很寬廣。
水頭排山,H595M,圖根點
站在觀景台看向下方的起飛場草原,及山下的市鎮。在這邊午休,不過草原沒遮蔭,觀景台上有遮蔭的地方也只有邊緣,已有先來的他隊山友在休息,走往觀景台下方有處寬敞的竹林遮蔭路徑。
午餐的竹林,大家就是各自坐在路旁遮蔭處,居然還有吊床超享受。這段寬敞竹林路徑也是吃完午餐後,要接續走的路徑方向。
備註:水頭排山的竹林很美很清幽,可是竹林筍農不開心山友從他土地上過,會打擾他(中午後續行遇到上來整理竹林的主人)
這麼寬敞又視野好的場地,大家不是飛行傘,還是排成一排當作要起飛啦~
11:53 午休結束,走著竹林寬敞的水泥路往下,不過隨即要右轉上稜。
11:55 進入鎮石山登山口,有些許桐花散落在地。這段陡坡不長,上去就是左轉順著稜線走。
12:00 上稜後穿過竹林而行,隔著竹林左邊可看到電塔。往前走到較寬敞的路時,竹林的主人阿伯剛好上來整理田地,並表示不希望登山客借道他的土地,前方的紅牌子亦有寫著"私人土地請勿進入",所以之後若要走水頭排山-鎮石山這一段,看起來旁邊還有些小叉路,可能可找找看繞一下路的取代路線。
12:03 從左邊小徑叉上去稜線。
12:15 陡上一小段土坡後,順著鎮石山稜線走,右邊山谷一片霧茫茫,過午後就起霧了啊~另有一種靜謐之美。而且此時鎮石山稜線上風大變得很涼爽。
12:18 路中間出現一塊大石頭,原來山頂一顆大石,故名之。鎮石山,H645M,無基石,天氣晴朗時視野應該是不錯?樹上掛的牌子寫著往薯園山30分。
鎮石山
站在鎮石山處看往下方溪谷的風景,山坡看下去一朵朵站立的松樹在霧中錯落有致,彷彿是一位位森林精靈耶~
順著窄稜繼續往前,雖然右側是山坡山谷,但山徑也不寬,但其實還蠻安全的,經過大石頭這處還被標示:隱藏巨石休息區。
12:25 走一段陡下的山徑。
12:31 穿過竹林進入雜木林上坡,旁邊樹幹上的牌子標示往薯園山10分鐘。
12:38 不用10分鐘就到囉!叉路口,右邊上去即是薯園山,左邊是下山的山徑,空地不大,因此拍完基點照片的隊友就先回到叉路口的下山路徑等待。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山頂四周被樹木圍繞而無展望,基點周圍被整理出一片空地,但空地不大,約容納7~8人還可以。嗯~這一天收穫了2顆總督府的點呢!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
12:47 薯園山旁,就是竹林陡坡直接下山,雖然略滑,但是還可以多少抓竹子輔助,陡坡不長,下來經過一處電塔的水泥基座。
12:51 經過幾棵香蕉樹,就出來到平緩的苗圃區,沿著苗圃的草坡地往外行走。
苗圃中會看到一些種植得很可愛的樹木植株,沿路欣賞苗圃的樹木往外走。
12:56 從苗圃走出來到產業道路,左轉後就是都順著馬路行走。
走在產業道路上,整叢的金毛杜鵑開得燦爛,旁邊的紅色九重葛都失色了
金毛杜鵑對面的紅磚屋也頗有古意,尤其屋旁還有一棵樹看過去剛好獨立在屋旁,像是守護房子的大樹般。
魔芋(東亞魔芋),大家很開心路邊就看到這少見的花
東亞魔芋
13:38 走回至如來禪寺的停車廣場,大家簡單整理好上車,看看時間尚早,既然田也巡了,薯也挖了,那就去樂善堂追加行程。
14:19 中途遇到對向來的大巴整個堵住車道,所有車輛用倒退的方式退回到可以回車處,花了比較多時間才抵達樂善堂,此時抬頭看天色昏暗,還傳來打雷聲...
分AB組各自帶開,A組是奮發組要上大崎棟山,B組則是走騎龍古道的,才分開不久,就下起大雨,大家各自奔逃了(反正車子還在路邊停車處)
樂善堂
大崎棟步道我上次來這附近和逃學步道走過一圈,下雨不想爬山,就冒雨補拍原有樂善堂正殿屋脊。
大山背樂善堂創建於清光緒16年(1890年),由鍾石妹、藍正然創建,光緒19年落成,命名為樂善堂。由於鍾石妹抗日,日軍攻上大山背,樂善堂被燒毀,1905年鍾石妹重建廟宇。現存的廟宇樣貌則為1928年修建,民國95(2006)年為縣定古蹟,101年4月動工修復,發現正殿屋脊已斷裂,更新屋脊後將原正殿屋脊保留展示。
原有屋脊的裝飾有左右堵頭,依照解說牌的內容,左堵頭是麒麟和鳳凰,右堵頭是金絲雀和金馬,皆以牡丹花和菊花為配飾。由略顯斑駁的圖案推測,這片應該是右!(因為那隻鳥比較像金絲雀而不像鳳凰...)
屋脊
這應該是屋脊中間的柳條磚和火珠。
躲在大山背農民市集裡避雨,一會雨勢稍緩,伸手接接沒雨滴,我決定走去騎龍古道,因為我之前走過大崎棟山和騎龍古道,但發現若以樟之細路的路線看,我漏掉一小段從樂善堂這邊接過去的騎龍古道,沒錯,我純粹就是要補樟之細路缺的那一小段騎龍啦!
14:39 從農民市集出發,往樂善堂反方向走,經過竹35-1的4K處牌子後,走左下的叉路,這個路口處其實沒看到任何騎龍古道的牌子,是看離線地圖走的。
14:43 順著柏油路下坡直走,路邊開始看到石頭做的...石墩?上面顆有騎龍古道的字。有幾位隊友看天氣穩定,也走過來一起散步。
騎龍古道沿路石柱
右邊的階梯看起比較像古道...打開地圖看,其實後面會相通,決定採取右去左回繞一小圈,剛好把我漏掉的騎龍古道這一小段補起來。
進入步道口是平緩水泥鋪面,只是路面上滿是落葉和桐花,且剛剛下過雨,所以要小心路滑。
接竹林裡的下坡階梯,周圍一片青翠。
階梯下坡經過一片栽種的果園之類,園子旁的小狗探知我們路過,還急吼急吼的奔來,看到我們隊伍有好幾人,還拿著登山杖(剛下過雨又下坡比較滑,幸好有順手把登山杖帶著),就作勢邊叫邊往回跑了。抬頭看到不遠處的雨後山嵐,迷迷濛濛升起。
14:53 石階下到底看到紅磚圍牆,左轉可以繞回去,右轉有民宅接往下的路。本以為這紅磚牆也是民宅,走到正面看原來是小廟宇,但是門口對聯的字樣已消失,看不出是供俸什麼神明,可能是伯公廟,客家聚落很多是伯公廟。
廟宇圍牆
在轉角處的民宅主人,看到我們一群遊客,詢問我們目標,說要走去大山北月(豐鄉國小舊址)大概還要40分喔(指著我們剛剛下樓梯時看到那片山嵐處)~我們就決定走這附近一小段漫遊就好。這間民宅門口大樹上整簇像棉花的白花,原來是澳洲茶樹(感謝樹幹上有掛小小的名牌)。從民宅前的水泥路繼續往下走,想不到這段水泥路才是大魔王,路上長滿青苔,被雨水浸潤過後超滑的啦~居然要慢慢亦步亦趨走著馬路。
15:00 下來就看到騎龍古道的石板路,上下兩條路會相通,重點是前方,前方有座橋啊(照片中有人之處是橋下)~
三號石橋
過橋後回頭看,就只是座平凡無奇的橋,頂多注意到兩側是方形石塊堆疊。橋頭旁邊,也有剛剛那個獅頭石柱,刻的字變成:糯米橋。
百年糯米橋
但是若站在橋下的步道朝橋上看,由石頭堆成拱形的洞,滿布綠色植物,橋下活水形成一面水潭,就很有古橋的味道了。這座在路標上是三號石橋。
這座糯米橋完全就是個很好拍照的場景,好幾位隊友在此流連拍照。
糯米橋(三號石橋)
我則過橋後繼續走花崗石板路繼續往前,走一小段右上階梯可往楊家古厝,往前則是大山背人文生態館,此處有設路牌。往前去探一段路況,前面階梯下去就是接下方土路回程。
順著步道走到此叉路,其實我缺失的騎龍古道就補完了。前方的鐵網圍籬處我有印象,之前從大山北月走騎龍古道繞一圈有路過鐵圍籬。所以此處下方溪流處也有座糯米橋。
階梯下來到溪邊就是第二座糯米橋,一樣也是被綠色覆蓋著。
從橋邊走幾步小徑,從旁邊拍糯米橋比較完整。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質,作為砌橋石塊間相黏的材料,因此稱為糯米橋。騎龍古道沿途繞一圈有三座糯米橋,剛剛走過來就拜訪兩座啦!
15:43 看看時間不早,就不走階梯,走土路接水泥路繞回上方的竹35-1,沿途偶有幾段可看到桐花綴路面。
16:00 回到樂善堂停車處不久,在門口的攤販買罐仙草茶或洛神花茶消暑解渴(也有現煮行動咖啡車,只是走過去時說咖啡賣完囉)。幾位走大崎棟步道的勇者也回來了,我們糜爛組笑著問有無走到大崎棟山,他們說出發不久就下大雨,還是拚著往上爬到山頂啊~(要給他們比個讚啦!)
avatar-img
20會員
105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早上睡過頭追趕隊友的行程,因為經過久違的帕米爾公園,特此記錄。只讀過地理課本上帕米爾高原的我,帕米爾公園是個好奇的名詞,原來這是紀念民國39年國共內戰期間,有約300多人的軍人及眷屬,穿過帕米爾高原及新疆,輾轉來到台灣,後來成立帕米爾囓雪同志會,在此處開墾建設園區,內有很多于右任的墨寶提字。
馬武督部落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在泰雅族語「武督」意思是人員物資匯集處,於日治時期改為「馬武督」沿用至今。此次參加馬武督山蓮包山行程,大家一開始就想是那個綠光森林拍攝地點啊,整個就想要走網美路線,暢遊馬武督森林,可是領隊說怎麼可以讓你們那麼爽?我們進去的森林更美喔~以馬武督之名誘拐大家爬山啦!
前兩星期到武界滿江紅,因濁水溪寬闊而覺紅萍小。今日趁預報早上還是好天氣,來趟臺北滿江紅。先走大崎頭步道後就看天決定,反正周圍路線眾多。從大崎頭步道拾階而上,不久就可往下看到水梯田層層相疊,有著綠色的藻類間或幾池紅色的藻類,這種高低層次比武界的遼闊則是屬於雅致的美。而後接坪頂古圳步道訪坪頂新圳和登峰圳
塗潭山、灣潭山、碧潭山,三座山名中間都有個"潭"字,所以稱為三潭連走,不過走的其實都是山,而不是水潭。雖然山都不高,但路線清楚,陡滑處也都有架繩,可以欣賞直潭淨水場及碧潭橋周圍的山水風光,是半天悠閒輕鬆行的好路線。
住在武界部落的民宿,門口順著馬路往前走到橋邊,就可見到聞名的武界滿江紅。我們就吵著要去看紅萍,大有沒看到滿江紅就不去爬山,要在地上打滾耍賴。欣賞此時才有的武界美景後,前往武界山縱走橫屏山(原路來回),沿途可見干卓萬群峰及水社大山等壯闊山景,還可見到日月潭一隅,也讓我延宕多年的埔里六秀再加1啦!
三來稜山屬於中央山脈,登山口在萬大林道上,是往來干卓萬群峰必經之處(是指登山口),但較少獲得山友的青睞,大家走萬大林道多是要進行干卓萬群峰。沿途在杉木植林中陡上至三來稜山,領隊還說要來三次才夠。從三來稜山往螺婆間山雖一路往下,仍是在優美的樹林中穿梭,途中有展望處可看到卓社山及郡大山金子山的稜線。
這是早上睡過頭追趕隊友的行程,因為經過久違的帕米爾公園,特此記錄。只讀過地理課本上帕米爾高原的我,帕米爾公園是個好奇的名詞,原來這是紀念民國39年國共內戰期間,有約300多人的軍人及眷屬,穿過帕米爾高原及新疆,輾轉來到台灣,後來成立帕米爾囓雪同志會,在此處開墾建設園區,內有很多于右任的墨寶提字。
馬武督部落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在泰雅族語「武督」意思是人員物資匯集處,於日治時期改為「馬武督」沿用至今。此次參加馬武督山蓮包山行程,大家一開始就想是那個綠光森林拍攝地點啊,整個就想要走網美路線,暢遊馬武督森林,可是領隊說怎麼可以讓你們那麼爽?我們進去的森林更美喔~以馬武督之名誘拐大家爬山啦!
前兩星期到武界滿江紅,因濁水溪寬闊而覺紅萍小。今日趁預報早上還是好天氣,來趟臺北滿江紅。先走大崎頭步道後就看天決定,反正周圍路線眾多。從大崎頭步道拾階而上,不久就可往下看到水梯田層層相疊,有著綠色的藻類間或幾池紅色的藻類,這種高低層次比武界的遼闊則是屬於雅致的美。而後接坪頂古圳步道訪坪頂新圳和登峰圳
塗潭山、灣潭山、碧潭山,三座山名中間都有個"潭"字,所以稱為三潭連走,不過走的其實都是山,而不是水潭。雖然山都不高,但路線清楚,陡滑處也都有架繩,可以欣賞直潭淨水場及碧潭橋周圍的山水風光,是半天悠閒輕鬆行的好路線。
住在武界部落的民宿,門口順著馬路往前走到橋邊,就可見到聞名的武界滿江紅。我們就吵著要去看紅萍,大有沒看到滿江紅就不去爬山,要在地上打滾耍賴。欣賞此時才有的武界美景後,前往武界山縱走橫屏山(原路來回),沿途可見干卓萬群峰及水社大山等壯闊山景,還可見到日月潭一隅,也讓我延宕多年的埔里六秀再加1啦!
三來稜山屬於中央山脈,登山口在萬大林道上,是往來干卓萬群峰必經之處(是指登山口),但較少獲得山友的青睞,大家走萬大林道多是要進行干卓萬群峰。沿途在杉木植林中陡上至三來稜山,領隊還說要來三次才夠。從三來稜山往螺婆間山雖一路往下,仍是在優美的樹林中穿梭,途中有展望處可看到卓社山及郡大山金子山的稜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棟山。泰平山多年前曾經造訪過,印象中回程的馬美產業道路要踢1-2小時讓人很崩潰,這次和朋友兩地放車縮短踢林道的時間但要加碼冷門的馬望僧呂山。 初秋到新竹爬山正值九降風的季節,走在稜線上的風吹得樹枝沙沙作響,東倒西歪的像是在跟我們招手
Thumbnail
三峽鳶山岩登頂,展望寬廣天地勝景,走訪三角湧老街,遍嘗在地美食小吃。
Thumbnail
「2024走靜貓空」系列活動開跑!於6/24舉辦第一場活動「我在老泉里當小農-食尚綠竹筍1日體驗行程」,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主辦,攜手老泉里、小農及當地餐廳,邀請旅遊業者、飯店業者及民眾親手採筍及品嚐創意蔬食綠竹筍饗宴,深入體驗臺北城南老泉里的在地風情及物產。
Thumbnail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小百岳041 位於台中大坑風景區的頭嵙山,應該是台中最受歡迎的小百岳了,這次選擇其中比較有名的4號路線登頂,一路上的圓木棧道,雖然一個不小心踩空就有可能卡在裡面,但我滿喜歡這樣的棧道。部分路段滿陡峭的,但一路上風景很好,部分沿著稜線前行的路線,視野很好,再搭配風的吹拂,一路上都可以十分享受。
Thumbnail
傑森 說到竹山相信不少人只知道「竹山紫南宮」,但其實竹山有三寶「蕃薯、竹筍、杉林溪茶」,每年更會舉辦「竹山國際茶道節」!讓遊客造訪紫南宮祈福求財之餘,還能倚坐茶席體驗茶道文化!今年度更推出了「竹山一日遊小旅行」,串連竹山景點、竹山美食,帶大家逛茶園拍美照、文化館品茶道、金牌農村嚐三寶,跟著在地人帶
Thumbnail
從我們龜山去,他走林口的山路,但是路邊有很多好風水,就是墳墓,那到達目的地另外一頭就是台灣山豬城。 很感謝朋友的邀約讓我們來這邊體驗跟旅遊,我們是包行程的含吃跟晚一整天是一人750。 中午就是吃窯烤,然後他還有另外提供麵線跟滷肉飯,素食的部分他是只有我一位所以做個人簡餐,但是
Thumbnail
在前一天逛鐵花村夜市集,車停在體育館旁,錯車時要停我原來車格的當地人一聽我來觀光又愛山野登高,特地推薦旁邊鯉魚山,要我白天來走走,隔天晏起未食就來此一遊。 從博愛路忠烈祠鳥居入口走上山,順著階梯古道走一圈,山上有幾處觀景台可以看台東市區,這小山標高只有75公尺,步道算是輕鬆級且有綠蔭,縱然如此,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棟山。泰平山多年前曾經造訪過,印象中回程的馬美產業道路要踢1-2小時讓人很崩潰,這次和朋友兩地放車縮短踢林道的時間但要加碼冷門的馬望僧呂山。 初秋到新竹爬山正值九降風的季節,走在稜線上的風吹得樹枝沙沙作響,東倒西歪的像是在跟我們招手
Thumbnail
三峽鳶山岩登頂,展望寬廣天地勝景,走訪三角湧老街,遍嘗在地美食小吃。
Thumbnail
「2024走靜貓空」系列活動開跑!於6/24舉辦第一場活動「我在老泉里當小農-食尚綠竹筍1日體驗行程」,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主辦,攜手老泉里、小農及當地餐廳,邀請旅遊業者、飯店業者及民眾親手採筍及品嚐創意蔬食綠竹筍饗宴,深入體驗臺北城南老泉里的在地風情及物產。
Thumbnail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小百岳041 位於台中大坑風景區的頭嵙山,應該是台中最受歡迎的小百岳了,這次選擇其中比較有名的4號路線登頂,一路上的圓木棧道,雖然一個不小心踩空就有可能卡在裡面,但我滿喜歡這樣的棧道。部分路段滿陡峭的,但一路上風景很好,部分沿著稜線前行的路線,視野很好,再搭配風的吹拂,一路上都可以十分享受。
Thumbnail
傑森 說到竹山相信不少人只知道「竹山紫南宮」,但其實竹山有三寶「蕃薯、竹筍、杉林溪茶」,每年更會舉辦「竹山國際茶道節」!讓遊客造訪紫南宮祈福求財之餘,還能倚坐茶席體驗茶道文化!今年度更推出了「竹山一日遊小旅行」,串連竹山景點、竹山美食,帶大家逛茶園拍美照、文化館品茶道、金牌農村嚐三寶,跟著在地人帶
Thumbnail
從我們龜山去,他走林口的山路,但是路邊有很多好風水,就是墳墓,那到達目的地另外一頭就是台灣山豬城。 很感謝朋友的邀約讓我們來這邊體驗跟旅遊,我們是包行程的含吃跟晚一整天是一人750。 中午就是吃窯烤,然後他還有另外提供麵線跟滷肉飯,素食的部分他是只有我一位所以做個人簡餐,但是
Thumbnail
在前一天逛鐵花村夜市集,車停在體育館旁,錯車時要停我原來車格的當地人一聽我來觀光又愛山野登高,特地推薦旁邊鯉魚山,要我白天來走走,隔天晏起未食就來此一遊。 從博愛路忠烈祠鳥居入口走上山,順著階梯古道走一圈,山上有幾處觀景台可以看台東市區,這小山標高只有75公尺,步道算是輕鬆級且有綠蔭,縱然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