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人的古怪姓氏》

《論日本人的古怪姓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Max Bender: https://www.pexels.com/photo/old-temple-facade-against-mountain-with-stratovolcano-at-sundown-6380624/

Photo by Max Bender: https://www.pexels.com/photo/old-temple-facade-against-mountain-with-stratovolcano-at-sundown-6380624/

前晚翻看張宏傑的《簡牘日本史》,發現原來日本人的姓氏還蠻有趣的。他們取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姓氏,比如“我孫子”、“鬼頭”、“牛糞屋”、“我妻”等等的,

爲什麽日本人會起這麽奇葩的姓氏呢?

原因在於當時起姓氏的時候,太匆忙了。原來,在明治維新之前,只有貴族和武士才有資格擁有姓氏,而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姓氏的。

後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發佈《平民苗字許可令》,讓老百姓也能擁有姓氏,不過呢,當時并沒有什麽人響應這項號召,因爲大家都覺得有沒有起姓氏都沒差,對養家糊口又沒啥軟用,因此大部分的日本老百姓依然故我。

這可把政府急了,因爲姓氏有利於徵稅、徵兵和建立戶籍,既然軟的不行,那只好來硬了,於是日本政府在1875年,頒佈强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人都必須要起姓。

這時所有老百姓都懞了,怎麽取姓?該取什麽好?當時又不能問谷歌大神,只好慌不擇‘姓’:

有的就地取材,住在什麽地方,就姓什麽,比如家門口有一棵松樹,好!我就起“松下”;那家附近有一條大橋,那就“大橋”吧!

於是就有了這些姓氏:小林、河内、渡邊、田中、山本、川口、高橋、上原(咳咳)、中村等等。

還有的人是以職業為姓,比如養犬的就叫“犬養”;懶得動腦的就用了過去主人家或隔壁村的的姓;而還有很多不識字的人,只好請求村官或和尚來幫自己取姓,這個《苗字必稱令》造就了許多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姓氏,也被稱爲

“苗字騷動”

Photo by Satoshi Hirayama: https://www.pexels.com/photo/three-geisha-walking-between-buildings-1325837/

Photo by Satoshi Hirayama: https://www.pexels.com/photo/three-geisha-walking-between-buildings-1325837/

根據《日本姓氏大辭典》,裏面共記載了29萬個姓氏,而在1983年,一個老人直接對全國各地的電話簿進行調查,統計的結果是共有139163個姓氏,對比中國的話,漢姓有大概3000多個,但最常用的不過是500個左右,朝鮮的常用姓氏為230個,越南的則是200多個。


還有更奇葩的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劇中常看到這類臺詞:“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便是xxx”。由此可見,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姓氏,因爲改了姓氏相當於成爲別人的孫子,有辱祖先

所以古代人會發以下的毒誓:

“如果這件事是我做的,我就不姓張!”

“如果我輸了,我就跟你姓!”

可是對日本人來説,姓氏是可以改來改去的。日本貴族比起老百姓更早擁有姓氏,但姓氏數量有限,跟不上繁衍的速度,於是爲了更好地區分家系分支,這些貴族支系只好給自己取新的姓氏,叫“苗字”,顧名思義大家族的繁衍就如同苗木的分蘖。

Photo by Bagus Pangestu: https://www.pexels.com/photo/close-up-photography-of-cherry-blossom-tree-1440476/

Photo by Bagus Pangestu: https://www.pexels.com/photo/close-up-photography-of-cherry-blossom-tree-1440476/

舉例,日本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家族“藤原”氏,那些貴族支系會根據自己的居住地,用地名當中取一個字,搭配“藤”字來組成新的姓氏:住在伊勢的,組合成“伊藤”;住在遠江的叫做“遠藤”;而加藤鷹大大的祖先當時應該是居住在“加賀”。

所以“苗字”大大增加了日本姓氏的數量。

除此之外,根據日本的長子繼承制,長子不但能繼承財產,也是唯一能繼承“苗字”的人,所以非長子的只好另起新的“苗字”了。最後,只要搬家或改行,日本人也可能會改姓,代表重新開始。


結語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以前就算有看日本動漫或電視劇,也不會特別在乎角色的姓氏,更不用說去瞭解姓氏的由來和發展。直到閲讀了這本《簡讀日本史》,打開了這方面知識的缺口,才瞭解到日本人的姓氏原來有這麽一段有趣的歷史。

希望你我都能從閲讀中找到更多樂趣,不斷打開新的知識缺口,沉浸在獨處也能自樂的小世界裏~


感謝你看到這裏,歡迎關注我的臉書網頁:

《咖啡界的文案人》

avatar-img
Chase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你好我叫Chase! 每周我會把學到的書籍知識,濃縮並分享在這裏。 寫作題材會專注在: 👉個人成長 👉心靈成長 👉生活感悟 適合你的話,請幫我訂閲追蹤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as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處在這個高壓的社會裏,如果你我都沒有建立起一套,應對壓力或逆境的心理防禦系統的話,憂鬱症便會像病毒一樣滲入身心裏,妨礙我們過上高效、快樂和幸福的生活,甚至引向不歸路。
苦等了一兩年,大馬的首個蔦屋書店終於要在7月7號開張了! 這對於大部分的書迷來説,無疑就像是仰慕已久的偶像終於來本地辦演唱會一樣期待。 然而我在臉書上看到了這則廣告標語:“世界最美書店即將開業!準備打卡去!” 當下不禁皺眉心想:現代人都只是爲了打卡而活嗎?
我以前在麵包店打工過,每晚結業時,就會剩下一堆賣不完的麵包。老闆會允許員工帶走最多4個,剩下的全倒掉。看到塞滿麵包的垃圾桶,不禁覺得好可惜,心想: “爲什麽老闆不要打折賣出去,或者免費發給有需要的人?” 當時的我,還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記得兩年前,我的手冲咖啡老師説了一句話: “你的身體知道要吃什麽。” 當時我聽了有點難以置信,但也沒太在意,直到我看了馬克.史蓋兹克的《美味陷阱》(The Dorito Effect)才漸漸明白他的意思。
想象一下,當你對閲讀的興趣和熱情都提高了,閲讀便會像追劇一樣輕鬆好玩,你不就能更容易地培養閲讀習慣,為大腦灌溉大量的知識養分,成爲理想中的自己嗎?
身處在這個高壓的社會裏,如果你我都沒有建立起一套,應對壓力或逆境的心理防禦系統的話,憂鬱症便會像病毒一樣滲入身心裏,妨礙我們過上高效、快樂和幸福的生活,甚至引向不歸路。
苦等了一兩年,大馬的首個蔦屋書店終於要在7月7號開張了! 這對於大部分的書迷來説,無疑就像是仰慕已久的偶像終於來本地辦演唱會一樣期待。 然而我在臉書上看到了這則廣告標語:“世界最美書店即將開業!準備打卡去!” 當下不禁皺眉心想:現代人都只是爲了打卡而活嗎?
我以前在麵包店打工過,每晚結業時,就會剩下一堆賣不完的麵包。老闆會允許員工帶走最多4個,剩下的全倒掉。看到塞滿麵包的垃圾桶,不禁覺得好可惜,心想: “爲什麽老闆不要打折賣出去,或者免費發給有需要的人?” 當時的我,還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記得兩年前,我的手冲咖啡老師説了一句話: “你的身體知道要吃什麽。” 當時我聽了有點難以置信,但也沒太在意,直到我看了馬克.史蓋兹克的《美味陷阱》(The Dorito Effect)才漸漸明白他的意思。
想象一下,當你對閲讀的興趣和熱情都提高了,閲讀便會像追劇一樣輕鬆好玩,你不就能更容易地培養閲讀習慣,為大腦灌溉大量的知識養分,成爲理想中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