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學習音樂的經驗

從小就跟著爸爸聽收音機,
聽的都是台語歌謠。
「雨夜花」、「望春風」、
「月夜愁」、「四季紅」,
當然是耳熟能詳。
但卻不認識作曲者鄧雨賢。
小時候家裡經濟環境不佳,
喜歡唱歌也唱得還可以,
國小進節奏樂隊吹直笛,
國中被挑入合唱團。
直到進入師專學習,
才有機會開始學習鍵盤樂,
後來選修音樂組,
接觸西洋古典音樂。
在學校合唱團裡,
唱了很多好聽的合唱曲。
但台語歌曲還是偏少,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當時學校裡的張炫文教授,
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
他的新作品<土地之戀>,
最先讓林瀛鳳老師,
指導鐸聲合唱團來練唱,
參加當年度的音樂比賽。
選修音樂組後,
張炫文教授擔任導師,
教學認真也很照顧學生。
2008年參加張教授告別式,
拿到老師的作品集CD ,
老師後期創作,
以台語歌曲為多。
張教授長期研究歌仔戲,
他的碩士論文,
是台灣第一篇
研究歌仔戲音樂的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是許常惠和史惟亮。
他譜寫的台語合唱曲,
「叫做台灣的搖籃」、
「草仔枝」、
「阮的愛底這」,
感覺更有韻味。
雖然說音樂無國界,
但我個人覺得,
自己熟悉的語言和文化,
體會還是會比較深刻。
2016年回母校欣賞張炫文教授作品音樂會
偶然從網路新聞,
知道台灣作曲家蕭泰然,
上網購買了幾張作品集,
他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
融入西方音樂的創作。
蕭泰然在學生時代,
曾跟隨許常惠教授,
做民歌採集的活動。
他改編多首台灣民謠,
創作為演奏曲,
也包括<望春風>。
創作演唱曲包括獨唱和合唱,
都是以台語為歌詞。
蕭泰然(引自維基百科)

買票看《四月望雨》


鄧雨賢創作的歌曲,
一直被市井小民傳唱著,
十多年前,
音樂劇《四月望雨》,
登上舞台演出,
從新聞報導得知,
是永齡基金會贊助,
當時直覺以為,
該不會只是樂曲大拼盤,
所以沒有特別想去欣賞,
新聞也沒有著墨太多。
直到後來劇中的女主角,
自殺身亡此劇又被提及。
2014年「台灣演義」,
介紹鄧雨賢的一生。
從此我的腦中對他有了記憶。
到新竹的旅行中,
曾在2018年途經芎林鄉,
走進「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與鄧老師的連結不算多,
有樹立鄧雨賢的銅像,
歷史牆介紹鄧老師生平與創作,
所以沒有特別的印象。
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樂符滑梯
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歷史牆
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銅像
2021年參加一日遊,
在竹北新瓦屋常設展,
看到鄧雨賢後人收藏的文物,
包含他的筆記本、
為學生表演活動創作手稿等,
以及芎林國小典藏的
鄧雨賢授課使用的風琴。
鄧雨賢肖像畫
芎林國小典藏的鄧雨賢授課使用的風琴
鄧雨賢任教芎林公學校指揮全校師生歌唱
鄧雨賢妻子鍾有妹
鄧雨賢作品「跳舞時代」意象
今年《四月望雨》再次上演,
提到是原創音樂劇,
由楊忠衡編劇,
冉天豪創作音樂。
之前看過冉天豪的作品,
《天堂邊緣》和
《飲食男女》,
品質有一定的水準,
所以上網購票。
冉天豪不是音樂科班畢業,
但在政大就讀外語學系時,
參加合唱團,
還改編蕭泰然的台語曲:
「嘸通嫌台灣」給合唱團演唱。
2022《四月望雨》宣傳照

鄧雨賢生平輪廓


透過音樂劇《四月望雨》,
能窺見鄧雨賢生平輪廓。
家族有「一門三秀才」之稱譽,
曾祖父是芎林文林閣創立人,
1906年鄧雨賢在桃園龍潭出生。
登雨賢是客家人,
因父親應聘到
臺北師範學校教漢文,
他三歲時跟著遷居到台北,
成長在閩南語為主的環境。
在臺北師範學校就學,
師事一條慎三郎學習音樂,
接觸了風琴、曼陀林等西式樂器。
畢業後從事教職,
隔年與鍾有妹結婚。
教書四年毅然辭職,
遠渡日本學習作曲。
返台後投入作曲工作,
在古倫美亞唱片期間,
是創作的全盛時期。
作品受到大眾喜愛,
演唱其作品的純純,
也成為萬人追逐的偶像。
其著名的四大作品:
「四季謠」、「月夜愁」、
「望春風」,以及「雨夜花」,
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
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歌謠。
可惜日治時代後期,
皆被強迫改編成日本軍歌,
讓鄧雨賢受到嚴重打擊,
決定辭職回到老家新竹芎林,
在芎林公學校任教。
因時勢取別名,
唐崎夜雨和東田曉雨。
1944年6月日本戰敗前夕,
鄧雨賢因心肺疾病去世。

貼近民眾的作曲家們


這些音樂人有一些相似處。
張炫文和鄧雨賢就讀師範學校,
才開始學習西方音樂。
張炫文和蕭泰然都採集過民間音樂,
作曲也受到此影響。
鄧雨賢受過西方音樂洗禮,
但是從自己的文化,
找到創作音樂的題材,
放下身段做市井小民,
可以朗朗上口的音樂。
幾十年以後,
張炫文、蕭泰然還有
冉天豪等作曲家,
也是做著相同的事,
讓音樂貼近自己的文化。

台灣日治時期後半段社會

《四月望雨》演出鄧雨賢的生平,
也是反應台灣日治時期,
後二十多年的社會狀態。
《四月望雨》的序曲,
從日本返台的鄧雨賢,
演唱<美麗的花都台北>,
懷著雄心壯志,
要寫好聽的歌給鄉親聽。

好友在波麗路餐廳為他接風,
在此與純純、愛愛等歌手初識。
這是戲劇效果的設計,
其實純純和愛愛是唱歌仔戲,
而波麗路餐廳成立於1934年,
是台灣第一家西餐廳,
標榜第一流的音樂設備、
播放進口古典音樂。
並沒有現場演唱表演。
「大稻埕進行曲」的歌舞,
呈現進步、樂觀的氛圍。
鄧雨賢曾創作「大稻埕進行曲」,
但直到《四月望雨》首演前一個月,
才在跳蚤市場被找到。
所以表演的歌曲,
是冉天豪模仿當時曲風,
新創作的歌曲。
製作團隊把這首歌曲,
當成對當代大稻埕的禮讚,
很有百老匯的氣勢排場。
在日本侵華之前的台灣,
其實是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當時台灣的藝術文化蓬勃發展,
在《紫色大稻埕》電視劇,
曾演出當代畫家的故事。
進行曲的特色,
強烈的節奏感,
可以提振精神,
凝聚團體群性與鬥志。
「大稻埕進行曲」中,
不斷出現「攏莫驚」的歌詞,
描繪1930年代大稻埕的繁華,
和當代年輕人的豪氣壯志。
鄧雨賢創作的「跳舞時代」,
輕快的曲風,
讓人忍不住想跟著動起來。
戰爭影響百姓的日常生活,
所有的資源都為戰爭服務,
「明天,我們的世界」,
唱出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鄧雨賢的歌曲因為受歡迎,
改編成日文軍歌。
很多男人上戰場,
日本研究生吉村祥一 ,
雖然如願獲得純純的芳心,
卻戰死沙場,
無法履行承諾,
帶純純回日本賞櫻花。
後半段呈現蕭條哀傷的氣氛。
「月夜愁」、「雨夜花」,
都出現在下半場。

家人是支持也是牽掛

戲劇不能平鋪直敘,
在真實的生平中,
鄧雨賢沒有傳過緋聞,
但在戲劇中男女情愛,
總是最扣人心弦。
戲劇中的純純,
有多位愛慕者,
「人不癡情枉少年」,
鄧雨賢、陳君玉、吉村祥一,
三位男士唱出心中的愛慕。

純純是鄧雨賢音樂的繆思,
能夠將作品做最好的詮釋,
使他得到鼓舞和創作的靈感。
而純純對鄧雨賢,
有著知遇之恩,
和崇拜的愛慕之情。
但我個人覺得,
鄧雨賢和家人間的牽掛,
其實更讓人感動。
擔任通譯的鄧雨賢,
因熱愛音樂而辭掉工作,
面臨生計問題,
父親口頭上是不諒解,
內心更多的是憂慮吧!
劇中鄧雨賢為追求音樂夢,
向父親下跪。
而飾演鄧雨賢的江翊睿,
父親從小培養他當醫生,
他也已考上長庚醫院
外科住院醫生。
卻在報到前夕落跑,
飛到紐約學音樂2年,
江翊睿耕耘音樂劇有成,
被譽為「台灣音樂劇小天王」,
直到今年,
父親才第一次進場,
欣賞他的演出。
妻子鍾有妹的體諒和承擔,
鄧雨賢才能無後顧之憂,
盡情投入音樂的創作。
唱出「飯菜涼了你知否」,
心裡的孤單讓人心疼。
連結音樂時代Facebook四月望雨「飯菜涼了你知否?」

大女兒病逝,
促成鄧雨賢回鄉教書,
鄧雨賢離世前,
「感謝你煮的每一餐飯 」,
對有妹充滿感恩和愧疚。

多元語言的演出


全劇主要以閩南語
演出和演唱。
鄧雨賢在家裡,
和父母及有妹的互動,
自然地使用客語。
日本研究生吉村祥一,
和社長博也正次郎,
說日語很正常,
社長台日語摻雜很有趣。
陳君玉是劇中唯一,
以北京語演唱,
也是經過考證,
陳君玉教授北京話。
男女聲的二重唱,
在此劇中是最感人的,
既有音色的對比,
又有感情的抒發。
鄧雨賢和純純的二重唱,
<四月望雨>是和聲式的重唱,
純純一開始對鄧雨賢有好感,
但礙於鄧雨賢已婚,
兩人淡淡的情愫,
發乎情,止乎禮。

終曲的<四月望雨>大合唱,
唱出對鄧雨賢的感念。

辭去通譯的雨賢被爸爸數落,
「我的夢 我的世界」,
採對位式二重唱。
訴說鄧雨賢的夢想,
和鍾有妹的放手。
鄧雨賢臨終前,
兩人合唱 「感謝你煮的每一餐飯」,
讓很多觀眾哭紅了眼。

推薦大家進場欣賞,
認識台灣歷史,
認識本土音樂家。
劇中的樂曲旋律,
很容易就會印記腦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夫妻退休後國內外趴趴走,旅遊體驗分享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衛浴設備逐項安裝,每個步驟都是專業,終於呈現浴廁的風貌。
2022/08/04勝興車站→開天隧道→魚藤坪鐵橋→龍騰斷橋南段→內社川鐵橋→鯉魚潭鋸齒堰
浴廁翻修敲除後要做防水層,再開始貼磁磚。目前以彈泥防水居多,大尺寸磁磚要靠整平器 和雙面上膠泥工法。
浴廁翻修敲除是最大噩夢
浴廁翻修找人估價,要先知道自己需求和預算。
2022/05/28 燭台雙嶼 石門洞 富基漁港 老梅綠石槽 富貴角燈塔
衛浴設備逐項安裝,每個步驟都是專業,終於呈現浴廁的風貌。
2022/08/04勝興車站→開天隧道→魚藤坪鐵橋→龍騰斷橋南段→內社川鐵橋→鯉魚潭鋸齒堰
浴廁翻修敲除後要做防水層,再開始貼磁磚。目前以彈泥防水居多,大尺寸磁磚要靠整平器 和雙面上膠泥工法。
浴廁翻修敲除是最大噩夢
浴廁翻修找人估價,要先知道自己需求和預算。
2022/05/28 燭台雙嶼 石門洞 富基漁港 老梅綠石槽 富貴角燈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雪狼湖是由張學友擔任藝術總監和主演的華人原創現代音樂劇,曾經轟動一時引起巨大回響,為華語流行歌手開拓一種嶄新的表演藝術形式,只可惜目前似乎後繼無人,再也找不到像張學友這樣具有強大號召力,能歌善舞又有演技的多棲巨星
Thumbnail
你是我第三個接觸的歌手: 第一個是「張清芳:錄音帶版」, 第二個是「鄧麗君:cd版」, 第三個是你, 「蕭煌奇 : cd版」。 在小六時,老師播給我們聽,那時聽「你是我的眼」、「阿嬤的畫」、另一首忘了......後來還有聽過「腳踏車」。 在演唱會時, 記得你唱「你是我的眼」那首把最後一句歌詞
Thumbnail
現正在台灣巡演的鋼琴大師鄧泰山,是首位獲得波蘭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亞洲鋼琴家,他的生命充滿傳奇,成長過程中也曾為了躲避戰火,全家搬到深山居住,當時沒有名琴供他練習,仍練就一身好功夫,他表示,擁有天生對音樂的想法是一種天份,而要成為音樂家,勢必得有比別人更多的犧牲,這是一種選擇,想成為音樂家要先
Thumbnail
說我是聽沈文程先生的歌長大的完全不是誇飾。臺語金曲是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我大概在認識沈哥(亂叫人)的名字之前就已經聽過他的很多首歌了。以前家人常播的電台與喜歡開車時播的音樂,有許多都是沈哥的作品,因此今天能看到本人、聽到現場表演,真的很開心❤️ 以下將分享參加演唱會的一些感想。   一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國中的時候,歌神張學友正席捲亞洲,每一次的歌聲都能燎原,即使沒談過戀愛,也幻想過吻別的場景,如果說想和你去吹吹風,絕對不是因為我愛看海,是因為我喜歡張學友那首歌。其實也不只張學友。 那時候彰化的「山海山」唱片行是一種品味圖騰。下課要去搭彰化客運前,應該要去山海山走走逛逛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雪狼湖是由張學友擔任藝術總監和主演的華人原創現代音樂劇,曾經轟動一時引起巨大回響,為華語流行歌手開拓一種嶄新的表演藝術形式,只可惜目前似乎後繼無人,再也找不到像張學友這樣具有強大號召力,能歌善舞又有演技的多棲巨星
Thumbnail
你是我第三個接觸的歌手: 第一個是「張清芳:錄音帶版」, 第二個是「鄧麗君:cd版」, 第三個是你, 「蕭煌奇 : cd版」。 在小六時,老師播給我們聽,那時聽「你是我的眼」、「阿嬤的畫」、另一首忘了......後來還有聽過「腳踏車」。 在演唱會時, 記得你唱「你是我的眼」那首把最後一句歌詞
Thumbnail
現正在台灣巡演的鋼琴大師鄧泰山,是首位獲得波蘭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亞洲鋼琴家,他的生命充滿傳奇,成長過程中也曾為了躲避戰火,全家搬到深山居住,當時沒有名琴供他練習,仍練就一身好功夫,他表示,擁有天生對音樂的想法是一種天份,而要成為音樂家,勢必得有比別人更多的犧牲,這是一種選擇,想成為音樂家要先
Thumbnail
說我是聽沈文程先生的歌長大的完全不是誇飾。臺語金曲是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我大概在認識沈哥(亂叫人)的名字之前就已經聽過他的很多首歌了。以前家人常播的電台與喜歡開車時播的音樂,有許多都是沈哥的作品,因此今天能看到本人、聽到現場表演,真的很開心❤️ 以下將分享參加演唱會的一些感想。   一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國中的時候,歌神張學友正席捲亞洲,每一次的歌聲都能燎原,即使沒談過戀愛,也幻想過吻別的場景,如果說想和你去吹吹風,絕對不是因為我愛看海,是因為我喜歡張學友那首歌。其實也不只張學友。 那時候彰化的「山海山」唱片行是一種品味圖騰。下課要去搭彰化客運前,應該要去山海山走走逛逛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