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情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年台灣新浪網熄燈之後,我才驚覺,當年學長姐成立的興大藝文社,許多檔案資料放在那個平台上,現在已無法可考了,還好我當時保留了一些民國七十年代的國語課本資料。
其實,在網路上還是可以搜尋到許多相關圖片的,比如: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這一課,還有我起的早,爸爸起的早...(小一課文)諸如此類,不過,我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則耐人尋味的課文,懷念梅姐
我當年念的該是這個版本...
(可惜搜索後其他的結果都是跟梅艷芳有關)
https://mj9981168.pixnet.net/blog/post/199176675
然而據同社團的學長姐說,在民國60年代就已經有這一課,原文叫做憶梅姐
那時課本的插圖是灰階的,課文讀起來沒頭沒尾,第一句話張曼娟寫的憶梅姐不知跟作者提到的梅姐好像不是同一人??
民國六七十年代,許多從對岸渡海來台的人,與某些親人從此分隔兩地,音信全無,也形成了一股鄉愁文學或眷村文學的文化,我認為懷念梅姐或許就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吧,我當時對這種內容不會很反感,反而有點同情那個女生的處境...。
後來課本的插圖轉向繪本風格,我推測這可能是民國八十年代以後的版本。

民國七十年代的國小課本,除了宣揚愛國情操之外,也有一些課文提到台灣在地風情,比如林良爺爺寫的詩歌靜靜的淡水河,高雄西子灣旅遊,還有南投竹山遊記等等,憑記憶我只記得這三個地方,其他我就不清楚了。
也有蒔緣提過的採蓮謠
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的懷舊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3會員
514內容數
隨喜隨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點守宮 的其他內容
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明體又是怎麼來的,這裡有篇專文介紹喔,有細明體,想當然爾也有粗明體....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華視重播的古裝劇(包青天),單元劇真假包公,我知道金超群,何家勁這些演員,可是飾演衛氏的那個女生好漂亮啊,我不知道她是誰,既不是程秀瑛也不是侯炳瑩,一查才知道原來她叫李璇。那這次中秋節的嫦娥就由她來擔任好了~~ 畫出來的結果,我覺得好像伊能靜...這這...!!
訊息通知功能,讓我想起了探路時代那個好用的app。 這並不是說方格的功能不夠好,我仍能使用手機發文,只不過跟先前那個反應迅速的app比較起來,手機跑文章仍然顯得吃力許多,感覺有點可惜。
愛情這部分我不好意思說,課業就更不好意思說了,這兩個就跳過去,來聊聊學生時期的社團印象吧。
前陣子蒔緣說國小現在可能都不太教唐詩,剛好我的朋友林格倫老師,她就是國小老師,所以我來問問她現在國小還教唐詩嗎??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明體又是怎麼來的,這裡有篇專文介紹喔,有細明體,想當然爾也有粗明體....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華視重播的古裝劇(包青天),單元劇真假包公,我知道金超群,何家勁這些演員,可是飾演衛氏的那個女生好漂亮啊,我不知道她是誰,既不是程秀瑛也不是侯炳瑩,一查才知道原來她叫李璇。那這次中秋節的嫦娥就由她來擔任好了~~ 畫出來的結果,我覺得好像伊能靜...這這...!!
訊息通知功能,讓我想起了探路時代那個好用的app。 這並不是說方格的功能不夠好,我仍能使用手機發文,只不過跟先前那個反應迅速的app比較起來,手機跑文章仍然顯得吃力許多,感覺有點可惜。
愛情這部分我不好意思說,課業就更不好意思說了,這兩個就跳過去,來聊聊學生時期的社團印象吧。
前陣子蒔緣說國小現在可能都不太教唐詩,剛好我的朋友林格倫老師,她就是國小老師,所以我來問問她現在國小還教唐詩嗎??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回憶的文章,描述作者在學生時期的一些點滴回憶和情感。文章充滿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感慨。作者表達了對那段回憶的感謝以及對曾經陪伴過自己的人的祝福。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今天2024/4/17日下午三時,一場由留美女高音黃世欣博士在擔任講員、講題為〔我們的青春__1970至1990年校園民歌〕的演藝聚會,在〔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舉行,由中心主任林仁昱親自主持,近百位雅好校園民歌的師生參與盛會。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楊麗花阿姨獲得「臺北市新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殊榮。她出生於歌仔戲發源地宜蘭,對於歌仔戲的貢獻不言而喻。在身為女性的作者跟柚爸請假至spa館放鬆身心,一位正妹老師提到她最喜歡的是「楊麗花歌仔戲」。這篇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了筆者的生活故事和對於楊麗花阿姨以及亞蘭姐的個人敬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回憶的文章,描述作者在學生時期的一些點滴回憶和情感。文章充滿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感慨。作者表達了對那段回憶的感謝以及對曾經陪伴過自己的人的祝福。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今天2024/4/17日下午三時,一場由留美女高音黃世欣博士在擔任講員、講題為〔我們的青春__1970至1990年校園民歌〕的演藝聚會,在〔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舉行,由中心主任林仁昱親自主持,近百位雅好校園民歌的師生參與盛會。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楊麗花阿姨獲得「臺北市新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殊榮。她出生於歌仔戲發源地宜蘭,對於歌仔戲的貢獻不言而喻。在身為女性的作者跟柚爸請假至spa館放鬆身心,一位正妹老師提到她最喜歡的是「楊麗花歌仔戲」。這篇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了筆者的生活故事和對於楊麗花阿姨以及亞蘭姐的個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