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兒時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蒔緣說國小現在可能都不太教唐詩,剛好我的朋友林格倫老師,她就是國小老師,所以我來問問她現在國小還教唐詩嗎??根據我家寶貝的經驗,小一小二是沒有教過,看起來比較像課外選讀,根據我的小三印象也是這樣,要另外買唐詩教本,老師在課堂上教過,國立編譯館的記敘文提到的李白賞月詩,已經是小五的事情了。
根據她的說法,中低年級還是會教的,至少她就教過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並且讓同學發揮想像力,寫一篇三十年之後的同學會...。
說起林格倫阿茵老師,跟我真的很有緣,因為她的中山大學教授,就是我的國中音樂老師,如果不是我寫文提到翁教授,她也不會知道我們竟然受教於同一位老師,只不過當時翁老師師大剛畢業,就來教我們,後來去美國學聲樂拿到博士學位後,才返台在大學教課,所以音樂系專業跟教國中,還是不能一起比較吧。
阿茵老師也是少數音樂系畢業卻擔任國小師資的老師。
扯遠了,以我現在的line群組就能辦一場30年後的同學會,只是大家都年紀一把了,疫情又還沒結束,所以聚會還是遙遙無期吧,有的人孩子都上大二了,也有的人依然單身快樂,那都不重要,畢竟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已經不是那麼看重傳統了。
不能舉辦30周年同學會,看看30年前自己的作品卻可以,這是我媽幫我保管的,或許當時她覺得我畫得不錯。
這兩張可能是我小一的作品,因為有寫國字,但又稱不上是小二的水準,因為我小二的畫作也有。
雖然這是我小二的作品,卻忘記故事內容了,一個古代女子向一條飛龍說再見,飛龍在流眼淚,莫非這是女版的牛郎織女??
這個很好懂,我小二時畫的學校荷花池,那時台北光復南路這一排還是腳踏車停車場,沒有蓋教室。
可惜小五小六的畫作沒有留下來,國中時畫一大本帶去補習班給同學看,忘記帶回家,整本不見了。
高中時畫的東西也沒有留下來,大學時代有,但不多。
這是關於台鐵小說故事的其中一張圖畫,可以看到管理階級與列車長,後面是莒光號。
這個好像是大一時隨興畫的。
後來就是先前提到過的,畢業後工作初期,當起同人作家,畫風也偏向動漫風格了。
把時間拉快一點,看看我十年前寫的古詩吧~希望蒔緣喜歡,晚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3會員
515內容數
隨喜隨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點守宮 的其他內容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記憶下來的影像是零星的,不連貫的,我也不知從何說起,就從夜晚開始吧。
送給全天下想念在心卻說不出口的人。(2012.7) 日安。
今天有幸拜讀過校長的短篇小說大作變色的天空完結篇,文中提到的國父紀念館,正是我小時候常去玩的地方啊,因為我家就住在對面,慢慢看著台北一點一點改變至今,再熟悉也不過了。
今天看到又有一個探友(Emerald 的记忆城堡)回來走走,很開心,她跟我說偶爾還是會來這裡看看大家寫了什麼,這樣也很好(好像返校日喔!)。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記憶下來的影像是零星的,不連貫的,我也不知從何說起,就從夜晚開始吧。
送給全天下想念在心卻說不出口的人。(2012.7) 日安。
今天有幸拜讀過校長的短篇小說大作變色的天空完結篇,文中提到的國父紀念館,正是我小時候常去玩的地方啊,因為我家就住在對面,慢慢看著台北一點一點改變至今,再熟悉也不過了。
今天看到又有一個探友(Emerald 的记忆城堡)回來走走,很開心,她跟我說偶爾還是會來這裡看看大家寫了什麼,這樣也很好(好像返校日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多年前祈緣的我系列之一 (1)、資優魔法師的怨念談 1、 許多年前,我聽到如此悅耳的嗓音! 身為學生的林沿樂,走道音樂教室,看到一個顏值很高的學長。 他只對著我說了一句:「你是……誰?」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回顧我國中的英文老師阿珍老師的陪伴與教導,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她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樂於關心學生的朋友。在我準備會考的過程中,她不斷給予我最認真的關心與溫暖的慰勉。她的決定讓我感到出乎意料,但也讓我每次想起她時都會再三思考。而我永遠感激她的陪伴和支持。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年假期間回去我念的小學走走,突然好懷念我小學三年級的導師 班導是美術老師,理論上身為班導數學國文等等主科都要教,但老師當時完全沒管這些 她對教數學國文沒有很大興趣 也不想逼大家學 所以老師把很多主科的時間都變成美術課 每天帶我們創作 素描、水彩、做陶土、寫詩... 也很常帶大家走出教室 在校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多年前祈緣的我系列之一 (1)、資優魔法師的怨念談 1、 許多年前,我聽到如此悅耳的嗓音! 身為學生的林沿樂,走道音樂教室,看到一個顏值很高的學長。 他只對著我說了一句:「你是……誰?」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回顧我國中的英文老師阿珍老師的陪伴與教導,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她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樂於關心學生的朋友。在我準備會考的過程中,她不斷給予我最認真的關心與溫暖的慰勉。她的決定讓我感到出乎意料,但也讓我每次想起她時都會再三思考。而我永遠感激她的陪伴和支持。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年假期間回去我念的小學走走,突然好懷念我小學三年級的導師 班導是美術老師,理論上身為班導數學國文等等主科都要教,但老師當時完全沒管這些 她對教數學國文沒有很大興趣 也不想逼大家學 所以老師把很多主科的時間都變成美術課 每天帶我們創作 素描、水彩、做陶土、寫詩... 也很常帶大家走出教室 在校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