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字型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先強調一下喔,我沒擔任過美編小編的工作,今天聊到這個話題,純粹是因為在電腦後製的處理上,會用到不同的字型選擇。
我們都有用過微軟的word吧??那必定用過新細明體與標楷體這兩種中文字型,這是word內建好的,細明體與新細明體,大概是在字的筆劃角度有點不同的差異,這個就不去研究太多,我們國中時就讀過,宋代畢昇發明活字板,活字印刷書籍印刷,因此就產生了便於雕刻的宋體,因此宋體字筆畫看起來就是直直的,跟有些彎曲的楷書不太相同。
至於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明體又是怎麼來的,這裡有篇專文介紹喔,有細明體,想當然耳也有粗明體,哈哈。
再繼續深究下去,應該就是中文系所的領域了,那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用的又是什麼字體??
看看心心好料理這幾個字,我覺得不像黑體,像是圓體,也就是說國字的,四個邊角有被修圓,這個叫做圓體,我有張華康的字型片,裡面有一種叫做麗粗圓,或許就接近這個字體吧,真正的字型檔案名稱,或許由方格小編來解說會更清楚。
其實伊能靜嫦娥已經畫完了,但中秋節還沒到,就等她連假再登場了,因為背景用到了字型後製,所以才有了寫今天這篇文章的想法,那麼我從圖庫裡面簡單說明一下,字體用在漫畫畫時,大小,顏色,粗細等等,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沒辦法因為我以前是同人作家嘛(笑)。
這兩句對白用的是華康瘦金體,我使用了傾斜效果,讓畫面看起來可以有輕鬆感。
華康圓體注音,瞬間變成兒童繪本的感覺...。
微軟正黑體,四平八穩妥妥當當,少了一點浪漫的感覺。
大家熟知的標楷體,不像正黑體那麼死板了...。
或許人類本身就有七情六慾這些因子的關係吧,才會演變發展出如此多的字型,英文字也是有的,不過隨著打字的便利,英文草寫現在也不多見了,以前還會故作文青,寫草寫字認為跟別人不一樣,哈哈~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3會員
515內容數
隨喜隨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點守宮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華視重播的古裝劇(包青天),單元劇真假包公,我知道金超群,何家勁這些演員,可是飾演衛氏的那個女生好漂亮啊,我不知道她是誰,既不是程秀瑛也不是侯炳瑩,一查才知道原來她叫李璇。那這次中秋節的嫦娥就由她來擔任好了~~ 畫出來的結果,我覺得好像伊能靜...這這...!!
訊息通知功能,讓我想起了探路時代那個好用的app。 這並不是說方格的功能不夠好,我仍能使用手機發文,只不過跟先前那個反應迅速的app比較起來,手機跑文章仍然顯得吃力許多,感覺有點可惜。
愛情這部分我不好意思說,課業就更不好意思說了,這兩個就跳過去,來聊聊學生時期的社團印象吧。
前陣子蒔緣說國小現在可能都不太教唐詩,剛好我的朋友林格倫老師,她就是國小老師,所以我來問問她現在國小還教唐詩嗎??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華視重播的古裝劇(包青天),單元劇真假包公,我知道金超群,何家勁這些演員,可是飾演衛氏的那個女生好漂亮啊,我不知道她是誰,既不是程秀瑛也不是侯炳瑩,一查才知道原來她叫李璇。那這次中秋節的嫦娥就由她來擔任好了~~ 畫出來的結果,我覺得好像伊能靜...這這...!!
訊息通知功能,讓我想起了探路時代那個好用的app。 這並不是說方格的功能不夠好,我仍能使用手機發文,只不過跟先前那個反應迅速的app比較起來,手機跑文章仍然顯得吃力許多,感覺有點可惜。
愛情這部分我不好意思說,課業就更不好意思說了,這兩個就跳過去,來聊聊學生時期的社團印象吧。
前陣子蒔緣說國小現在可能都不太教唐詩,剛好我的朋友林格倫老師,她就是國小老師,所以我來問問她現在國小還教唐詩嗎??
天氣好熱啊,想說看看有沒有比較清涼的題材??比基尼美女的話,不算...,我在電腦裡面找到這個,她應該還沒在這裡登場過,哈哈,天氣熱要多喝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最近有位網友問我有關字體的問題,對方的老師要求大家使用黑體或圓體,讓他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呢?因為網路上並不是只有圓體或黑體的傳單、海報、廣告,甚至有的時候在日本的質感海報中,大家還可以看到在台灣基本上禁止使用的「明體」,如果對於黑體、圓體、明體、宋體還不了解的,可以看我之前分享過的文章。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七 中國第一本系統地描述漢語語法的作品是馬建忠寫的《文通》(後人習慣稱之為《馬氏文通》19),於清光緒廿四年出版 (公元1898年),正值戊戌政變之年。行內人都知道,《文通》曾經長期被批評照搬西方的語法 (其實馬建忠以拉丁語為本),用西方語法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有一種字體類型叫做「圓體字」,它的字體特色是邊角與筆畫末端皆是圓角,是一副圓潤潤的外貌。 在之前的黑體字文章中有提到,黑體字的造型相對中性、幹練、專業簡潔,和圓體字放在一起做對照,就可以明確感覺到兩種字體的視覺觀感不同。 字體知識|黑體字的專業感與簡潔感 走在路上可以多觀察一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最近有位網友問我有關字體的問題,對方的老師要求大家使用黑體或圓體,讓他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呢?因為網路上並不是只有圓體或黑體的傳單、海報、廣告,甚至有的時候在日本的質感海報中,大家還可以看到在台灣基本上禁止使用的「明體」,如果對於黑體、圓體、明體、宋體還不了解的,可以看我之前分享過的文章。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七 中國第一本系統地描述漢語語法的作品是馬建忠寫的《文通》(後人習慣稱之為《馬氏文通》19),於清光緒廿四年出版 (公元1898年),正值戊戌政變之年。行內人都知道,《文通》曾經長期被批評照搬西方的語法 (其實馬建忠以拉丁語為本),用西方語法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有一種字體類型叫做「圓體字」,它的字體特色是邊角與筆畫末端皆是圓角,是一副圓潤潤的外貌。 在之前的黑體字文章中有提到,黑體字的造型相對中性、幹練、專業簡潔,和圓體字放在一起做對照,就可以明確感覺到兩種字體的視覺觀感不同。 字體知識|黑體字的專業感與簡潔感 走在路上可以多觀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