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全世界都跟你說不,你也要對自己Say YES——當AWS Product Design Lead陳瀚申來到NEX社群小

「年輕的時候不要輕易settle down(安定下來)。」陳翰申就用這句話完美為今天的活動破冰。
相較於宣傳海報上一身暗色勁裝、俐落的髮型和一臉酷樣,來到台灣未來基金會10月社群小聚的陳翰申,從一開場就親切的和大家打招呼,滿滿的笑容和謙虛的態度一邊和主持人互動、一邊分享著自己如何從一位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到今天現職AWS AI Team 的 Product Design Lead,其中還歷經了Google、Adobe、Microsoft 以及IBM等夢幻企業。成功故事從來都不只有一個樣貌,而翰申為我們示範了最叛逆的那一種。
圖片提供:NEX社群小聚
圖片提供:NEX社群小聚

YES or NO自問自答,職涯三階段成自我介紹

「我的職涯分成三個階段,大概都和YES和NO有關。」就讀建築系時的陳瀚申把安藤忠雄視為學習對象,安藤忠雄「自學」的態度深深影響翰申至今,這兩個關鍵字也幾乎貫穿了整場分享,翰申說:「安藤從一位拳擊手自學建築,甚至到最後因此拿到建築普立茲獎。」「有的時候就是必需Say No to yourself when you need和自己處在的(舒適圈)說不。」
大學畢業後順利在台灣一間頗負盛名國際建築事務所工作,也以出生之犢之姿和同事在競圖賽中脫穎而出,打敗眾多同業前輩成功拿下目前位於台中的國家數位圖書館一案,如日當中的光環加持下,外界都看好翰申未來在建築事業上的前途閃耀,沒想到這個期間因緣際會接觸到「互動設計」的翰申卻暗自下了決定,「手機居然可以和桌子對話,在那個2007、2008年的時候很不可思議,我就毅然決然決定要出國念書(投入這個領域)。」
圖片提供:NEX社群小聚
「Never say No to yourself, leave it for others.」投入AI(人工智慧)和UX(使用者體驗)領域的翰申,第二個階段提到了AI(人工智慧)界無人不曉的AI教父——Geoffrey Hinton。在IBM工作時的翰申發現AI(人工智慧)和UX(使用者體驗)之間有難以跨越的鴻溝,很多AI(人工智慧)的案子,像chat box(聊天框)的設計,很多時候工程師都已經訓練好了這個模板,只需要設計師提供一個UI「(使用者介面)的設計就好,但是這解釋不了翰申心中一直有的一個疑問:「現在有的這些UX(使用者體驗)的方法,真的可以fit(合乎)這些AI(人工智慧)的做法嗎?」於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翰申靈機一動在白板上填滿了他心中所有思考路徑,所有包含chat box(聊天框)以及實際使用者兩方的user journeys(使用者旅程)圖,「那時同事看到我,就像看到電影美麗境界中的羅素克洛一樣,它們根本不知道我在畫什麼。」翰申笑著說。
話雖如此,這個對要極力連接AI(人工智慧)和UX(使用者體驗)兩個領域的設計師而言,卻因此打開了他系統化建立屬於自己知識庫的大門,他把這一套想法化成可執行的做法,在之後的教學和職涯上反覆驗證並得到肯定。「那個時候,就算工程師和專案管理師都跟你說不行,你也要堅持自己在做對的事。」他說。
最後,翰申舉了世界名廚江振誠為例,「Say Yes to yourself.」「等你到了一個階段,你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像江振誠他要回到台灣訓練更多年輕的廚師,他要找尋台菜的DNA……,不管別人問他為什麼要收起米其林餐廳,他知道他自己在做甚麼。」翰申不忘強調這種對專業還有傳承的執著,讓他在紐約時也成立了一個台灣設計師的空間和社團,就是希望同業之間彼此能互相學習,讓台灣的設計達到世界水準。
圖片提供:NEX社群小聚

成功沒有捷徑,最好的捷徑就是累積

翰申在回答聽眾的問題時,特別整理出了三個他信奉的成功模式,包含了:
1. 建立系統:如果你能把你的專業在內建後,成立一套自己的系統,當別人問起時,你能拿一張紙和一支筆就把你想表達的內容說明清楚,那就表示你已經系統化你腦中的東西。
2. 獨立思考:廣博的閱讀。大量的吸收才會有獨立判斷能力。他分享和唐鳳在加州見面時,唐鳳解釋和問題共處的能力時,說到,人在遇到問題時應該花很多心力和時間去思考,而不是快速地尋求問題的答案,來尋求安全感。這麼一來會更偏離你要的答案。
3. 不輕易放棄:除此之外,翰申不忘提醒累積的力量,「簡單的事情你一直重複做,就會不簡單。」他說。
更多活動請持續Follow NEX 社群小聚
什麼是 NEX 社群小聚? NEX Community 中具有海外留學、職涯經驗的成員,能與想往海外發展的追夢者在一個「時間」與「空間」見面、分享、互相學習。線下聚會能為社群提供意義感、使人難忘的機會來履行我們的願景與核心價值:實踐熱血(Demonstrating Passion)、互助培力(Empowering Each Other)、永續回饋 (Giving Back)。
原文於2021/11/28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媽桑的觀賤時刻
無酒不歡的過氣傳播妹,所以自稱媽桑。公關與媒體圈養大我,可以說話、可以寫字,
可以有口飯吃。標準外向型內向人,享受自虐又矛盾的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對話對話之餘,
和不講武德的生子鬥智是生活日常。現居美國。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