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當無聊瑣碎聚積成一種怪奇── 淺談花輪和一的《刑務所之中》出自《熱帶季風》vol.1,獲慢工出版同意轉載。
擺書在讀者面前有那麼點像撒餌,觀察上鉤者的反應、數量可說是開書店的樂趣之一吧。幾年下來發現,台灣愛好獵奇的讀者都非常推崇漫畫家丸尾末廣與花輪和一共著的《無慘繪 新英名二十八眾句》*,後者在台灣的知名度卻遠低於前者。個人推測原因之一是,在無法理解台詞的前提下,丸尾末廣乾燥、冷調的筆法比花輪和一那明顯移植自浮世繪並加以誇張化的人物肖像更能成就台灣讀者追求的情色怪誕性;原因之二,就網路上能找到的違法翻譯上傳漫畫篇數而論,丸尾末廣還是比花輪和一多(笑)。因此,為突顯出《刑務所之中》這部作品的顛覆性,我必須先簡單介紹他的創作背景。
「某天,花輪和一帶著原稿來公司找我,我接到櫃台電話後下樓,發現他氣喘吁吁,看起來怪怪的……(中略)我從紙袋中取出原稿想讀一讀,結果他非常慌張地說:『呃,還有兩、三個地方缺稿。』當時我認為他模樣古怪是因為原稿還沒畫完,內心動搖……(中略)日後我才從該篇漫畫收錄單行本的後記得知原因:『〈蟲劍蟲鏡〉是我在琦玉縣偏遠鄉下邊對抗社交恐懼症邊畫的作品……(中略)每天晚上天一黑,四周一安靜下來,漆黑的桑樹林便會傳來剪刀剪桑葉的聲音,喀擦、喀擦。當時我精神衰弱得很嚴重,過了好幾天才發現那其實是時鐘指針的聲音。』」以上段落出自編輯夜久弘談漫畫雜誌《COMICばく》的著作:《COMICばく與柘植義春》。是的,花輪和一正巧完全符合普通人抱持的刻板印象──畫古怪漫畫者必有精神上的苦惱與創痛經驗。
在《GARO》一九九二年五月號與丸尾末廣的對談中,他自剖甚深,觸及小時候受繼父家暴的經驗。「對,根本是地獄。我看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紀錄片的時候心想,跟我家一模一樣嘛(笑)。」家庭環境使他不斷逃避、詛咒現實,遁入自己的幻想世界,直到喪母之際才受到現實的反擊,驚覺自己的精神狀態與孩童無異,從未真正成人。這也許強烈影響了他創作題材的選擇以及創作方法的形成:他的作品多以平安時代、中世日本為舞台,訴說各種神怪、宗教、民間故事,曾在訪談中表示要他畫現代故事反而畫不出來,得一再去確認紅綠燈、人行道長什麼樣子,太麻煩了;他也從未藉古典寓理,僅展現神祕性或幻想性的世界觀,表達凡人對於「離苦得樂」的企求。創作手法方面,由於他早期並非在娛樂性雜誌上發表作品,不需與編輯討論作品方向,因此總是不先完成分鏡草稿等骨架,一次只完成一格,接著才發揮想像力摸索下一格的方向。驅使自己進入現實與空想混淆的狀態,再記錄所見所聞。
原本你以為如此怪奇色彩濃烈的小眾漫畫家只會潛伏在商業市場的底層,默默發表優秀但與暢銷無緣的作品,某天他卻碰上了自身生命以及職業上的重大轉折。一九九四年,以收集模型槍為嗜好的花輪和一取得改造槍枝,於山林間試射,結果遭北海道警方逮捕。當時蘇聯解體,軍人走私槍枝到北海道的狀況相當頻繁。也許是為了殺雞儆猴,法院判處花輪和一三年有期徒刑,不得緩刑。他出獄後於日本重要另類漫畫出版社青林工藝舍的漫畫雜誌《AX》上連載獄中見聞,集結成《刑務所之中》。作品後來獲得手塚文化獎評審肯定(儘管他堅持不領獎,沒成為得獎人),也改編為真人電影,不難想像它在日本漫畫界引起的衝擊有多麼巨大。
此書不僅令花輪和一原本的追隨者跌破眼鏡,也打破了「獄中記」的傳統。漫畫評論家吳智英在書中後記提到:「這部作品出乎預料地有趣,不斷描寫無關緊要的事,早餐吃什麼、好想抽菸等等的,這不就跟寫給我的明信片一樣嗎?只有文章和漫畫的形式差異罷了。」過往的獄中記多以敘述非日常事件為主,也會針對監獄制度提出控訴,花輪和一卻完全跳脫此範疇,專心描寫「廢到谷底的簡單生活」。
全書分為十二回,頭兩回以拘留所為場景,其餘十回皆記錄札幌監獄日常。牢裡蹲的生活無太多樂趣可言,因此針對食物的描寫非常多。囚犯對麵包發放日的期盼、過年期間伙食之豪華(「你要不要故意違反規定讓假釋取消,留下來吃啊?」)、平日一餐吃完沒多久下一餐又來了,食物彷彿成為時間刻度,且不時兼有時間加速器的功能。書中工廠勞動的段落是一個名場面,作業台上的囚犯若想做出一舉一動都必須向督導報備並取得同意:「我有個請求!」此起彼落的「我有個請求」形成超現實光景,原本應該會帶給讀者壓迫感,但花輪和一發揮幽默感巧妙地加以抵銷。牢友的性格也同樣反高潮,大多數人入獄前的犯罪行為被描述成「廢掉」的一種病徵(「煩惱半天,最後覺得還是只能做了。我默默在收銀台前拿出菜刀,心臟噗通噗通狂跳……」),而非「惡」的結晶;有人違反規定遭關禁閉的原因竟是「玩填字遊戲」,你期待的好萊塢式衝突或壯烈的故事半個也沒有。
深層一點看,我們會發現本作與花輪和一過去作品沒有那麼決定性的斷裂。比方說,丸尾末廣戲稱為「曠野恐懼症」的,以細膩線條填滿高寫實性背景的手法依舊健在。書中的「他」偶爾會對著憑空出現在監獄中的小女孩說話,呈現出現實自然而然與幻想交雜的作者意識狀態。無道德感的童稚之眼也從虛構作品延續到紀實漫畫當中,讀者才得以跟他一起超越獄中生活的瑣碎,將之熔煉成異質的玩賞物。如果這部作品的中文版哪天能在台灣問世,也許就代表我們不再急於從所有材料中萃取「意義」,不再把世界壓縮成一個mp3檔、一段大綱、一個無銳角的句號。
|作者簡介|
花輪和一
一九四七年出生,七○年代以插畫家身分活躍,七一年於雜誌《月刊漫畫GARO》發表出道作〈疳蟲〉(かんのむし)。初期以情色怪誕、獵奇的畫風著稱,後多以平安、室町時期的日本為舞台,故事具奇幻、強烈的宗教救贖色彩,探討的主題多以人類的業力為基調。
(簡介轉載自出版社書訊)
|書籍規格|
尺寸:A5
頁數:240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翻譯:黃鴻硯(Mangasick)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