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時間:2022-10-30 14:30
推薦度:★★★☆
淡泊的劇本難寫、難導,演員亦難有動人的呈現。為使劇情高潮迭起,編劇採取激進、撒狗血的策略,最終將全劇帶入失控境地,無法挽回。
姊妹、閨密、母女之間因為關係太過緊密的相愛相殺,壓力積累爆炸而後恢復新的平衡--當然也可能關係至此永遠斷裂、無法再續--於影視、小說、劇場作品中可謂屢見不鮮,甫入20世紀契訶夫的《Три сестры/三姊妹》最為經典,近50年來,除了諸多致敬契訶夫《三姊妹》的作品,尚可見《Marvin's Room/親親壞姐妹》、《The Joy Luck Club/喜福會》、《花季未了》等加入時代與在地文化原素後進行各式形變的例子。劇中衝突遠因如何埋下種子,怎麼由檯面下搬上檯面,而後又該怎麼修復或如何決裂,刺入要害、隔靴搔癢、細瑣無味或是窺奇失真,情節的堆疊與拿捏,劇作家各憑本事。
劇名明顯致敬《三姊妹》的《四姊妹》,顯然也著墨於姊妹間緊密情誼與摩擦衝突,相信觀眾在走進劇場之前,對劇情可能的變化,心底大致有個譜。
或許是淡泊雋永的劇本難寫、難導,演員亦難有動人的呈現,《四姊妹》為使劇情高潮迭起,採取激進、撒狗血的策略:大姊一輩子規矩養生卻罹患大腸癌,二姊事業有成卻屢次於愛情上栽跟斗受愛情騙子利用,么妹表面嫁得風光身為貴婦,早與老公貌合神離卻意外懷孕,不知該離婚或留下,三姊宣稱出國留學,實則多次進出精神療養院病情反覆。至此,四姊妹的人生顯然過得比尋常人家轟烈坎坷,但尚在合理範圍內。
偏偏編劇張敦智仍不收手,硬是加上四姊妹父親實為鬼父,在老三尚無性行為概念之前即長期性侵老三,並在東窗事發前一刻自裁,導致老三覺得自己害死父親而精神崩潰入住療養院。這還不夠,編劇再下猛藥:老三出院後前往母親住所,想知道母親是不知情或是不願施救,卻目睹母親自殺,認為自己逼死母親,二度崩潰入院治療。這兩個橋段將全劇帶入失控境地,無法挽回。
四姊妹中的大姊,兒時目睹爸爸把老三帶進廁所,聽到廁所裡老三不適及拒絕的抗議,是家中惟一明白父母自裁及老三崩潰真正原因的人。這樣的一個人,竟然在老三終於「病癒」得以離開療養院展開新生活之時,選在「母親的忌日」邀四姊妹回到留有「父親的搖椅」的舊家敘舊?大姊是多憎恨老三,才會選在充滿老三痛苦回憶的日子,重回充滿老三可怕記憶的地方住一晚?是多希望老三崩潰發病重回療養院?但導演手法、劇情鋪排或演員呈現,又都看不出大姊對老三有任何怨恨,或是任何怨恨老三的理由。
根據角色設定,大姊的職業為中學教師,理應有足夠性教育及社會安全網的概念,並曾接受性侵受虐兒判斷、通報與輔導等相關專業訓練,竟然昧於專業與良知,亦或是到底要多天真、多不專業、多缺乏性別及輔導敏感度,才會以為老三病癒了代表「那些都過度去」「老三都放下。」「不是都原諒了,為什麼要再提起?」足以在可怕的日子於充滿陰影的地方,和大姊及另外兩個姊妹,一圓大姊個人「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姐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的虛幻美夢?
這一切錯誤設定與鋪排,讓大姊對老三的對不起,聽起來像是「你要吵到其他睡著(不知情)的人了,給我閉嘴!」一點都沒有內疚、彌補與道歉的意思。如果《四姊妹》的核心概念是家人的衝突與和解,老三與大姊顯然完全失控:看不見任何和解可能,卻仍應劇情需要莫名其妙地和解了。
相較之下,大姊的期許與女兒辭去工程師工作寫作圓夢,以及外送員拍紀錄片夢想及與其家人間的互動,雖說通通交待不清,可有可無,流於串場,刪去無妨,至少沒犯基本設定及邏輯上的嚴重錯誤。
畢竟是寫實的家庭倫理悲喜劇,高潮迭起與劇情的合理性,兩者還是要達到一定的平衡,才不會顯得尷尬。
----------
監製:林佳鋒
製作人:江智慧、王宣琳
藝術總監:黃致凱
原始故事構想:王琄
編劇:張敦智
導演:王琄
舞台設計:張維文
服裝造型設計:林俞伶
燈光設計:高一華
音樂設計:黃韻玲
主視覺版畫設計:楊振華
主視覺設計:方序中、徐毅驊(究方社)
舞台監督:林世信
演員:丁寧、鄭家榆、謝汶錡(阿嬌)、蔡燦得、温貞菱、蕭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