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儀~關於美姿美儀的四個重點。(關於「四」的佛教名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四威儀

佛教中改善學佛者的姿態儀表的四個重點。

這四個要點就是:

1、「行」如風

2、「立」如松

3、「坐」如鐘

4、「臥」如弓

~~~

以下略作解釋:

一、行如風:

行止如風,並非要人行走時疾步如飛,而是指一個穩重的人,在行進走路的動作之間,顯現的是輕盈自在,如同微風拂過水面,風過無痕。

這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姿態,更是內心境界的寫照。行時心無旁騖,步履穩健,方能如風般自在。

唯有保持一份輕盈的心態,不被外物所擾的穩重之人,才能在行走動作與生命的旅途上,顯現「行如風」的飄逸。


僧人經行~行如風

僧人經行~行如風



二、立如松:

「松樹傲立風雪,不屈不撓。」

「立如松」,即是希望大家在站立之時,像松樹一樣,挺直腰桿,散發著凌霜傲雪的精神,而不是彎腰駝背,倚牆靠柱。

大家看忠烈祠前的三軍儀隊,就是立如松的最佳狀態。

他們抬頭挺胸的在先烈英靈前威武站著,不僅身姿攝人,更是散發著堅強的精神寫照。

雖然我們一般人不需要隨時隨地站的像三軍儀隊一樣,但時時觀照自己,要求自己「立如松」。


久而久之,則精神上與人生態度慢慢連結,處理生活或工作的問題時,會有比較堅強的意志。


站立時不彎腰駝背

站立時不彎腰駝背



三、坐如鐘:

「鐘聲悠揚,聞之令人心靜。」

坐如鐘,就是希望大家不管是坐在椅子,或是盤坐在蒲團上的時候,要能像寺廟裡的大鐘一樣,穩重安然。

這不僅是一種坐姿,更是一種心態的修養。坐時心無雜念,專注當下,方能端身安坐,如鐘般沈靜。


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如果想找尋片刻的寧靜,可以試看看「坐如鐘」。



不管是坐在一般的椅子,或是盤坐而坐,不妨每日靜心端坐數分鐘,安定自己的內心。


raw-image


四、臥如弓:

「弓雖彎曲,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釋迦牟尼佛進入湼槃之時,右脅而臥,曲身如弓,稱之為「吉祥臥」。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心臟位在左胸,右脅而臥,可以降低心臟的壓力,放鬆身心。

這不僅是一種睡姿,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臥時心懷感恩,放鬆身心,方能如弓般蓄勢待發。

良好的生命品質,來自於良好的休養生息,在睡眠中恢復身心能量,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右脅而臥,曲身如弓

右脅而臥,曲身如弓


~~~

所以,保持良好的四威儀,不僅僅一個外在的姿態動作,更是一種內心修養的過程。

我們要如何將四威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呢?

可以從小處做起,持之以恆,比如:

1、走路時,注意腳步的輕盈,保持身體的平衡。

2、站立時,挺直腰背,目光平視。

3、坐著時,端正坐姿,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線。

4、睡覺時,選擇舒適的睡姿,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結語:

通過修習四威儀,釋迦牟尼佛及最初的「五比丘」,用他們的身體語言,成功引起了另一個教派領導人(註)的興趣,最後還讓另一個教派領導人,帶著自已全部的信徒,加入了佛教。



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人重視四威儀,就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在儀態變得更加優雅、自信、從容之後,由外而內,可以改善了內心世界的反映,讓有良好儀態的人,成為令他人都喜歡接近的祥和之人。


~~~

註:

這裏說的另一教派領導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中,在心經裏,大名鼎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他的好友兼教派副領導人,就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舍利弗一次在街道上,見到了五比丘(佛陀最早的五個徒弟)之一的「馬勝」比丘,托缽乞食時,威儀莊重,覺得不是普通的修道者,便詳細的問馬勝比丘:「汝是何派?師從何人?上師所傳教法為何?)

馬勝比丘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舍利弗聽聞這四句,深覺意義非凡,就跟著馬勝比丘,回到了佛陀禪坐的地方,向佛陀請教,何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聽完佛陀解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深覺此人正是比自己境界更高的明師,舍利弗便帶領目犍連及自己的徒眾們,加入了釋迦牟尼佛的僧團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1/20
側躺!
老安的雜文基地-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0
宇牛 理論跟生活要分開來看,現實中,如果真的不習慣側躺,也不用勉強。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23
老安的雜文基地-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3
❦ 莊小昕 相由心生。
avatar-img
老安的雜文
190會員
500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老安的雜文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教中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並解釋其內涵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期提升個人儀態與內在修養。透過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故事,說明四威儀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教中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並解釋其內涵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期提升個人儀態與內在修養。透過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故事,說明四威儀的重要性。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轉法輪經》中開示,佛陀為最初的僧寶五比丘講演四聖諦法門,以「示轉」、「勸轉」及「證轉」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宣說佛理。 「示轉」為佛陀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勸轉」為佛陀勸導弟子修持四聖諦的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此是苦,汝
Thumbnail
《轉法輪經》中開示,佛陀為最初的僧寶五比丘講演四聖諦法門,以「示轉」、「勸轉」及「證轉」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宣說佛理。 「示轉」為佛陀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勸轉」為佛陀勸導弟子修持四聖諦的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此是苦,汝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6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謂浮山遠錄公曰: 「欲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不可循俗。 苟竊聲利,自喪至德。 夫玉貴潔潤,故丹紫莫能渝其質。 松表歲寒,霜雪莫能凋其操,是故節義為天下之大。 惟公標緻可尚,得不自強。 古人云:『逸翮獨翔,孤風絕侶』宜其然矣。」 《廣錄》 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6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謂浮山遠錄公曰: 「欲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不可循俗。 苟竊聲利,自喪至德。 夫玉貴潔潤,故丹紫莫能渝其質。 松表歲寒,霜雪莫能凋其操,是故節義為天下之大。 惟公標緻可尚,得不自強。 古人云:『逸翮獨翔,孤風絕侶』宜其然矣。」 《廣錄》 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