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儀
佛教中改善學佛者的姿態儀表的四個重點。
這四個要點就是:
1、「行」如風
2、「立」如松
3、「坐」如鐘
4、「臥」如弓
~~~
以下略作解釋:
一、行如風:
行止如風,並非要人行走時疾步如飛,而是指一個穩重的人,在行進走路的動作之間,顯現的是輕盈自在,如同微風拂過水面,風過無痕。
這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姿態,更是內心境界的寫照。行時心無旁騖,步履穩健,方能如風般自在。
唯有保持一份輕盈的心態,不被外物所擾的穩重之人,才能在行走動作與生命的旅途上,顯現「行如風」的飄逸。

僧人經行~行如風
二、立如松:
「松樹傲立風雪,不屈不撓。」
「立如松」,即是希望大家在站立之時,像松樹一樣,挺直腰桿,散發著凌霜傲雪的精神,而不是彎腰駝背,倚牆靠柱。
大家看忠烈祠前的三軍儀隊,就是立如松的最佳狀態。
他們抬頭挺胸的在先烈英靈前威武站著,不僅身姿攝人,更是散發著堅強的精神寫照。
雖然我們一般人不需要隨時隨地站的像三軍儀隊一樣,但時時觀照自己,要求自己「立如松」。
久而久之,則精神上與人生態度慢慢連結,處理生活或工作的問題時,會有比較堅強的意志。

站立時不彎腰駝背
三、坐如鐘:
「鐘聲悠揚,聞之令人心靜。」
坐如鐘,就是希望大家不管是坐在椅子,或是盤坐在蒲團上的時候,要能像寺廟裡的大鐘一樣,穩重安然。
這不僅是一種坐姿,更是一種心態的修養。坐時心無雜念,專注當下,方能端身安坐,如鐘般沈靜。
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如果想找尋片刻的寧靜,可以試看看「坐如鐘」。
不管是坐在一般的椅子,或是盤坐而坐,不妨每日靜心端坐數分鐘,安定自己的內心。

四、臥如弓:
「弓雖彎曲,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釋迦牟尼佛進入湼槃之時,右脅而臥,曲身如弓,稱之為「吉祥臥」。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心臟位在左胸,右脅而臥,可以降低心臟的壓力,放鬆身心。
這不僅是一種睡姿,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臥時心懷感恩,放鬆身心,方能如弓般蓄勢待發。
良好的生命品質,來自於良好的休養生息,在睡眠中恢復身心能量,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右脅而臥,曲身如弓
~~~
所以,保持良好的四威儀,不僅僅一個外在的姿態動作,更是一種內心修養的過程。
我們要如何將四威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呢?
可以從小處做起,持之以恆,比如:
1、走路時,注意腳步的輕盈,保持身體的平衡。
2、站立時,挺直腰背,目光平視。
3、坐著時,端正坐姿,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線。
4、睡覺時,選擇舒適的睡姿,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結語:
通過修習四威儀,釋迦牟尼佛及最初的「五比丘」,用他們的身體語言,成功引起了另一個教派領導人(註)的興趣,最後還讓另一個教派領導人,帶著自已全部的信徒,加入了佛教。
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人重視四威儀,就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在儀態變得更加優雅、自信、從容之後,由外而內,可以改善了內心世界的反映,讓有良好儀態的人,成為令他人都喜歡接近的祥和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