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書本總結: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日本熊本的一家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讓走投無路的父母得以用匿名的方式,將孩子送進信箱,此一舉動引發了眾多討論。設立之初,當設立「嬰兒信箱」的創辦人被問到預計會有多少孩子被送進來,創辦人回答:大概一年不到一個吧,但十年過去了,總共有130個孩子被送進「嬰兒信箱」中,這些孩子中,除了少數無法得知生父母的身分之外,其他都被找到了,也讓我們得以看一看孩子被送來的原因。
有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的時候,已經是開始記事的年紀了,雖然現在已經在寄養家庭中過者幸福且安穩的生活,當小小年紀的孩子回憶起被送進「信箱」中的時候,他一臉懂事的地說:「我很感謝,因為他是把我送進嬰兒信箱,而不是隨意棄置,所以我才會遇到現在的養父母。」但卻不免問一句:「為什麼當初要把我拋棄我呢?」
有的孩子剛剛出生就被送進「信箱」,幾經輾轉,幸運地找到全心照顧他的寄養家庭,寄養家庭也滿心歡喜期待孩子正式成為家庭的一份子時,親生父母冒出來了,根據日本的法令,親生父母擁有絕對的親權,也就是如果孩子的親生父母希望自己來撫養孩子,那就算親生父母曾經做出「拋棄」孩子的行為,他依然有優先撫養孩子的權利。在書中提到的例子中,在寄養家庭幸福長大的孩子,因為遺棄自己的親生父母出現了,所以一直以來照顧的養父母可能無法繼續照顧自己了,雖然最後很幸運的,親生父母被答應讓寄養父母收養那個孩子,孩子總算可以不用離開熟悉的環境以及自己一直以來所認定的親人。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看著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所經歷的事,以及這些孩子最終被放進「信箱」中的原因時,有時候不免生氣,也不免覺得這些父母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又覺得孩子何辜,也同時開始想,這些是在日本發生的事情,那如果是在台灣呢?
書中也有許多關於政府法令和各國不同的做法,有句話印象很深刻是:引進一個國外的做法不是這麼簡單的。但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問:那如果是台灣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舉例來說:因為日本的法令是親生父母擁有絕對的親權,所以書中提到的那個正準備被寄養家庭的小孩,因為親生父母的出現,面對的是可能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而原本滿心歡喜想要辦理收養手續的寄養父母,也不需面臨要將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拱手讓人的處境。相較於其他國家,紛紛設立一個時限,若親生父母未於時限前出現帶回孩子,將失去親權,因此不會有書中所提到的情況出現,但同時也表示,就算親生父母出現了,孩子可能也再也回不到親生父母身邊了。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情緒常常會隨著這些故事時而憤怒、時而感傷,看完這本書也引人深省:
台灣應該設立嬰兒信箱嗎?
台灣如果設立嬰兒信箱的話,會有多少孩子被送進「信箱」中呢?
如果台灣也設立了嬰兒信箱,應該要匿名嗎?
日本設立嬰兒信箱的方式,如果放在台灣,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嗎?
這十年中,有130個孩子被送進日本的嬰兒信箱中,如果這130個孩子是在台灣,他們的命運會有所不同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75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該保障的,是誰的未來 為什麼要拋棄我 日本NHK「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なぜ、わが子を棄てるのか「赤ちゃんポスト」10 年の真実 日本熊本的民間醫院,成立首間匿名式的嬰兒信箱制度,初心是想比照1994年德國的「嬰兒之門」,拯救孤立無援的生母及即將被拋棄的嬰兒。 在日本,未成年懷孕少女,在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許多人其實不知道試管嬰兒是有法可管的 也就是台灣的《人工生殖法》 來門診諮詢時才發現很多事是被禁止的 此文來介紹基本的人工生殖法, 讓欲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們有所了解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過年前,我們收到了社工的電話,邀請我們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 -圓夢專車! 這是一個在正常收養流程外的一個特殊活動。 在機構裡等待新家的孩子中,有些因為特殊家庭背景、早產、或手足同時出養的因素,尚無法順利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因此有了這一個特殊的活動,為這些小孩爭取額外的機會。 我們當然是馬上報名參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有一年,因為體檢,所以到醫院先辦住院。結果在住院登記處,看到一位未滿十八歲的小母親,因為年齡問題,沒有辦法幫她的小嬰兒辦理登記。 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建議這位小母親,直接先去掛急診,然後指名嬰兒的主治醫師,也許就能住院治療了! 我不知道這位小媽媽的父母是怎麼了?是不知道嗎?還是覺得丟臉!小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該保障的,是誰的未來 為什麼要拋棄我 日本NHK「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なぜ、わが子を棄てるのか「赤ちゃんポスト」10 年の真実 日本熊本的民間醫院,成立首間匿名式的嬰兒信箱制度,初心是想比照1994年德國的「嬰兒之門」,拯救孤立無援的生母及即將被拋棄的嬰兒。 在日本,未成年懷孕少女,在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許多人其實不知道試管嬰兒是有法可管的 也就是台灣的《人工生殖法》 來門診諮詢時才發現很多事是被禁止的 此文來介紹基本的人工生殖法, 讓欲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們有所了解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過年前,我們收到了社工的電話,邀請我們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 -圓夢專車! 這是一個在正常收養流程外的一個特殊活動。 在機構裡等待新家的孩子中,有些因為特殊家庭背景、早產、或手足同時出養的因素,尚無法順利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因此有了這一個特殊的活動,為這些小孩爭取額外的機會。 我們當然是馬上報名參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有一年,因為體檢,所以到醫院先辦住院。結果在住院登記處,看到一位未滿十八歲的小母親,因為年齡問題,沒有辦法幫她的小嬰兒辦理登記。 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建議這位小母親,直接先去掛急診,然後指名嬰兒的主治醫師,也許就能住院治療了! 我不知道這位小媽媽的父母是怎麼了?是不知道嗎?還是覺得丟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