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務|不管鏡頭面對自己或朝向他人,終需好好觀照自身──談 2022 新星獎紀錄片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文/柯妧青(2022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評審)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所說,抑或是不是他的原意,應該不可考了。但數十年前的預言,在網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已經應驗。比起過往,任何人都更有可能一夕成名,影視創作亦是如此,因為拍片器材與剪輯軟體的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大幅提升,在這個人人皆能拍片的時代,我們看到了更多影像創作年輕世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創作上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百花齊放的時代。
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
然而,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抑或只是個單純的偶然,今年(2022)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紀錄片類的作品投件數量較往年銳減,雖然作品數量不及前幾年,但整體來看,主題、內容與表現手法多元,看到了不少極具誠意或令人驚豔的佳作,展現了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今年投遞參加比賽的作品當中,有人將鏡頭對內,探究自我的身份認同與成長課題,觀看自身與家人,或疫情下的異地戀情;也有人將鏡頭朝外,拍攝市井小民、文化工作者或某些特殊族群,例如街友或扮裝皇后,關注於環保生態、文化、藝術、性別、國族認同等等議題,實踐其社會關懷。相較去年的投件及入圍影片相比,今年的影片應屬小品,雖然沒有重量級般的威力,但亦有其獨特的小清新。
經過審慎與充份的討論交流之後,紀錄片組共選出六部入圍作品,特別想說的是,任何競賽都會有遺珠,沒有入圍的作品亦不乏佳作,只要創作者一本初心並能從容誠懇地面對自己的作品,便不留遺憾。入圍的六部作品當中,很有趣的是「拍自己」與「拍別人」的影片比例各半,三部從自身出發的作品包括《洞》、《跳飛機》以及《站到站》,有人在破碎家庭的陰影之下,多年後透過自己的出場(presence)與父母展開對話,處理一段埋藏在記憶裡的創傷;有人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探尋生命中長期缺席的父親,並再現了屬於社會群體的集體記憶;有人透過已然成為廢墟的「家」,在空間漫遊之際回望童年往事、家族尋根之旅以及家人間的共生關係。這幾部作品,有的自然清新具真情、有的形式獨特且不做作、有的坦然真誠而不自溺,均能經由作品照見作者自我揭露的坦然與勇氣,有一種乾淨清爽的質地。
《跳飛機》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拍片猶如自我追尋、療癒及對話的道路
紀錄片創作者若以自身做為創作基底,猶如在畫布上揮灑,扣問生命中對其極為重要的課題,上述這幾部學生作品亦然,同學們似乎想要透過拍片去尋找答案。有趣的是,真正的答案是什麼,或許已經不重要了,終究,當作者選擇透過鏡頭重新面對並整理自己的人生,憑著記憶回溯年少時光曾經面對的困惑、缺憾、憤怒、青澀、懵懂、美麗與哀愁,抑或是自我認同上的焦慮不安,隨著拍片時的種種經歷,以及其自我追尋與探求事實的過程,應已獲得了自我療癒和自我對話的機會,心中缺損的片刻時光或親情,相信亦有所依歸。
另一類的入圍影片將鏡頭向外記錄他人,例如《舊橋戀人》、《貓男》及《忠情的凝視》,創作者以寫實手法貼近主角,帶領觀眾直視被社會忽略於某個角落的族群,觸及生活的現實與殘酷,不避諱呈現人性所面對的種種誘惑與考驗;或以手持跟拍方式忠實捕捉熱切於動物救援者的身影,影像敘事平穩流暢;抑或透過文史工作者的視角,展現悠悠時間長河之下遙念斯土斯民的情懷,自然生動地呈現生態環境與在地人文歷史等議題,這些拍攝他人的影片自然不做作,並能透過觀看他人的過程,引發觀眾的反思或輕嘆。
《忠情的凝視》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
以他人為主角的紀錄片,拍攝者除了要有敏銳及細緻的觀察力之外,如何與被攝者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實屬重要。特別是拍攝處於邊陲或居於弱勢者,呈現其生活中的不堪與無奈,難免被外界檢視拍攝上的倫理議題。他們(被攝者)為什麼要「貢獻」自己的故事?被拍攝的當事人充份理解自己如何「被再現」嗎?在追求影像創作自由度與自主性的同時,這個問題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紀錄片作者花更多時間與現實世界裡的拍攝對象相處,鏡頭外的互動與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可能比鏡頭前更為精采或更有張力,《舊橋戀人》中的男女主角可以不計個人形象、坦蕩地在鏡頭前自我揭露,究竟是出於信任感抑或個性使然,令人感到好奇。
透過觀景窗的鏡像反射,拍攝者觀看別人的同時亦反身自我觀照,彼此相互映照,藉以省察自己與被攝者的關係與距離,並從被攝者的身上重新認識世界。不管是為了與社會對話或是為了追求個人的自我實踐,拍電影需要的是創意與想像力,在觀看這群年輕學生的作品時,確實感受到其多元性與創意,然而亦發現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新時代,容易造成個人生活世界的扁平化或單一化,畢竟拍片者的田野並不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而在人生的各個場域,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情境與狀態,才能書寫自己或他人的故事。
《站到站》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這三年來受到疫情影響,拍片工作異常艱辛且充滿挑戰,然而,諸多影視工作者以及學生並沒有放棄創作的熱情與慾望,找到方法持續向前,相當不容易。期待在後疫情時代,能有更多的年輕學生投入紀錄片創作的行列,不管是在影像敘事的語法、形式風格,或社會觀察下的視角,都能打破框架,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期待年輕學生的作品帶給觀眾更多思考空間,以及社會多重樣貌下的人生百態,為紀錄片帶來更多元且新穎的未來風景。

柯妧青|美國天普大學電影與多媒體藝術創作碩士,曾擔任過記者,長期以來關注勞工、女性權益、文化與環保等議題。現為影像工作者並於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系任教。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由新北市政府主辦,徵選當年度優秀的學生影像作品,涵蓋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實驗片共四種類型,同時專為高中職(含)以下學生設立「種子新星獎」,是範圍最廣的學生電影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劇情片組參賽作品《當哨聲響起》、《龔囝》、《後會有期》、《套子套》。
父親熱愛香港電影,像賭神一樣賭博,那種貪婪逐漸讓他心裡的野獸滋長,讓他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成為了一頭野獸。輸錢的父親總是喝酒,他會在酒裡放進白色藥丸,安穩地睡上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鼾聲如雷,酒裡糖衣剝離,母親的眼水流成河海,藥丸在酒裡吐泡,全家人像是一起溺水,我和母親沉到最底,想求救,父親卻看不見。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神有沒有幫過這個家?」儘管仍是全片未竟的懸問,當哥哥的小番茄在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種出了自己的一條路,甚至在開市時喜獲比預期還高的賣價,我們看到的,與其說是遲來的神助,不如說是人如何靠著滿是割傷與厚繭的雙手,揮汗成為自己的神。
筆者本次有幸加入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並且搶先觀看了奈派克獎的入圍作品,總共十部電影,可說是各有特色:抑鬱、詭異、幽冷、溫暖、詩意,甚至是戲謔。接下來,則依序撰文分享一段段觀影旅程,或許崎嶇,也或許令人心醉神迷。
電影最後,舒莉閉上雙眼,讓微風輕拂,想像她哥哥仍在身旁並未離去,讓人更緬懷博斯曼溫暖自信的笑容,憶起他在《黑豹》這部突破種族籓籬於全球大賣的指標超英電影中,散發的高尚領袖氣質。身為影迷,就一起用這樣的心情,追憶已化為千縷微風的查德維克.博斯曼吧。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劇情片組參賽作品《當哨聲響起》、《龔囝》、《後會有期》、《套子套》。
父親熱愛香港電影,像賭神一樣賭博,那種貪婪逐漸讓他心裡的野獸滋長,讓他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成為了一頭野獸。輸錢的父親總是喝酒,他會在酒裡放進白色藥丸,安穩地睡上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鼾聲如雷,酒裡糖衣剝離,母親的眼水流成河海,藥丸在酒裡吐泡,全家人像是一起溺水,我和母親沉到最底,想求救,父親卻看不見。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神有沒有幫過這個家?」儘管仍是全片未竟的懸問,當哥哥的小番茄在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種出了自己的一條路,甚至在開市時喜獲比預期還高的賣價,我們看到的,與其說是遲來的神助,不如說是人如何靠著滿是割傷與厚繭的雙手,揮汗成為自己的神。
筆者本次有幸加入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並且搶先觀看了奈派克獎的入圍作品,總共十部電影,可說是各有特色:抑鬱、詭異、幽冷、溫暖、詩意,甚至是戲謔。接下來,則依序撰文分享一段段觀影旅程,或許崎嶇,也或許令人心醉神迷。
電影最後,舒莉閉上雙眼,讓微風輕拂,想像她哥哥仍在身旁並未離去,讓人更緬懷博斯曼溫暖自信的笑容,憶起他在《黑豹》這部突破種族籓籬於全球大賣的指標超英電影中,散發的高尚領袖氣質。身為影迷,就一起用這樣的心情,追憶已化為千縷微風的查德維克.博斯曼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場景:大學電影學院的一個老舊攝影棚。主角阿輝,一位電影導演系的學生,正在為期末作品做準備。他的靈感來自於他與同班同學小樂的微妙關係。 阿輝(自言自語):「光,是所有影像的開始,也是我們故事的起點。」 小樂(輕聲):「那影呢?」 阿輝(轉身):「影,是光的追隨者,就像我對你的思念,永遠跟隨著你。
Thumbnail
我曾經是很喜歡搶鏡頭的人,不是那種會特別搶別人鏡頭的小孩,只是因為活潑的個性喜歡參與各種活動。總之我是樂在其中的,表演與展現自我,會使我多少對自己有些驕傲(正常的範圍)。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這個世界圍著她轉嗎?在我經歷了這麼多後,我要告訴大家:是的,你的世界就該繞著你轉!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紙紮,長大的紙偶逐格動畫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重要獎項,2023年是第60屆。為了培育更多華語地區新銳編劇、導演、攝影師,15年前,侯孝賢導演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每屆招收來自華語地區,完成兩部短片以上,具創作潛力的新銳編劇、導演及攝影師。集結在台灣,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相互激發創意、分享彼此經驗與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場景:大學電影學院的一個老舊攝影棚。主角阿輝,一位電影導演系的學生,正在為期末作品做準備。他的靈感來自於他與同班同學小樂的微妙關係。 阿輝(自言自語):「光,是所有影像的開始,也是我們故事的起點。」 小樂(輕聲):「那影呢?」 阿輝(轉身):「影,是光的追隨者,就像我對你的思念,永遠跟隨著你。
Thumbnail
我曾經是很喜歡搶鏡頭的人,不是那種會特別搶別人鏡頭的小孩,只是因為活潑的個性喜歡參與各種活動。總之我是樂在其中的,表演與展現自我,會使我多少對自己有些驕傲(正常的範圍)。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這個世界圍著她轉嗎?在我經歷了這麼多後,我要告訴大家:是的,你的世界就該繞著你轉!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紙紮,長大的紙偶逐格動畫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重要獎項,2023年是第60屆。為了培育更多華語地區新銳編劇、導演、攝影師,15年前,侯孝賢導演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每屆招收來自華語地區,完成兩部短片以上,具創作潛力的新銳編劇、導演及攝影師。集結在台灣,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相互激發創意、分享彼此經驗與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