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經濟循環週期對於總體經濟及產業類別投資來說非常重要,搞懂投資路上乘風破浪,沒搞懂十賭九輸!值得我們好好的來認識了解一下!
二、什麼是經濟循環週期(Economic Cycle)?
經濟循環週期是指經濟活動的波動,表示經濟的整體狀態,通常一個經濟循環週期分成四個階段,分別為擴張期(Expansion)、高峰期(Peak)、收縮期(Contraction)和低谷期(Trough)。
我們可以藉由國內生產總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利率、總就業人數和消費者支出等因素來判斷當前處於什麼階段。因為經濟循環週期會直接影響到公司收益、股票和債券的價格,所以投資者和企業了解經濟週期在什麼階段可以協助判斷何時進行投資以及合適撤回資金。
三、是什麼導致了經濟循環週期?
經濟學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來解釋為何會有經濟循環週期,在此我們簡單列出比較有名的經濟學派來闡明他們的觀點:
1.凱恩斯經濟學派(Keynesian economics)
凱恩斯經濟學派認為政府應該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透過增加總需求來促進經濟成長,因此造成周期形成。而內在需求不穩定以及波動性,可能造成商業環境情緒低迷而投資放緩,進而可能導致經濟萎靡衰退緊縮。「凱恩斯主義學派主張政府應該干涉經濟發展」,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抵銷短期經濟循環對於人民就業及所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2.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
此學派的學者認為「央行對信用貸款和利率的操縱造成經濟週期的變化」。每當央行將利率降低到市場中性利率水平以下時,就會使得某些可以從低利率中獲得好處的產業與生產過程擴張。但與此同時,也因為低利率環境而造成沒有足夠的實際儲蓄可以提供投資所需(俗稱泡沫化)。最終,不可持續的投資會因一連串的企業倒閉和資產價格下跌而破產,從而導致經濟衰退。因此奧地利學派所主張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3.貨幣主義(Monetarism)
貨幣主義認為為了使經濟穩定,「政府應該穩定且可預期的增加貨幣供應」。將經濟周期與信貸週期聯繫起來。利率的變化可以通過提高或降低家庭、企業和政府的借貸成本來減少或促進經濟活動。貨幣主義者也認為政府只要穩定增加貨幣供應即可,而不應該過度的介入經濟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和原始貨幣主義者歐文·費雪 (Irving Fisher) 認為,「週期的存在是因為生產者在試圖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時不斷地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生產過度或生產不足」。
四、政府及央行如何調控經濟循環週期?
根據上述各種經濟學家的理論,有些支持政府應該大力介入來度過經濟衰推時期;有些則反對政府的介入;有些認為只應該給予可預期的貨幣供應。各個國家政府跟央行都會依照自己國家的特性來進行經濟週期管理,並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為了結束經濟衰退,政府可能會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如減少稅收、加大政府建設支出),但這會造成快速的赤字支出。而反過來說,政府也可以通過徵稅和實現財政預算盈餘(Fiscal Surplus)來造成緊縮性財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如增加稅收、減少政府建設支出),以減少總支出,從而阻止經濟在擴張期間過熱。
中央銀行則可以使用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當經濟週期陷入低迷時,中央銀行可以降低利率或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銀行存款準備率、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QE(Quantitative Easing))以刺激支出和投資。在擴張期間,它可以通過提高利率和減緩信貸流入經濟(提高銀行存款準備率、減少購債、縮表Shrink Balance Sheet)來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
五、結論
- 經濟周期是經濟的整體狀態,可以區分為四個階段。
- 四個階段分別是擴張期、高峰期、收縮期和低谷期。
- GDP、利率、總就業和消費者支出等因素可以幫助確定經濟周期的當前階段。
- 洞察經濟周期對企業和投資者非常有用。
- 不同經濟學派對周期的產生有不同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