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聽到ESG,但是ESG究竟是什麼?
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
環境永續部分,代表企業在營運過程當中,首先須注意到整個產品設計與生命週期的環保議題、包含產品設計、BOM表物料的採購、上下游運輸與間接的汙染源、廢水處理與電力等。
再者,企業在日常營運當中,需關注能源管理(ISO50001)、整體的環境管理(ISO14001)、溫室氣體排放的狀況(ISO14064)等。
另外,企業亦須評估當氣候變遷時,可能造成的營運衝擊等。以上的環境保護議題,亦可呼應到國發會2050淨零碳排政策。
Social 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部分,我們談到企業如何透過與員工、社會、社區、弱勢族群、供應商的互動,進一步善盡社會共榮的目標。
舉例而言,企業在擘劃出短中長期計畫後,能夠據以做出人才發展計畫,進行內部人才儲備與管理;另外在外部社會、社區、教育機構也能夠舉辦相關講座、座談會或徵才活動,將專業知識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善盡普惠的宗旨。同時,也可在相關的活動或是建教合作的機制下,進行優秀人才的篩選,透過MA機制進行關鍵人才儲備與接班人計劃。
Governance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而言,涵蓋面向包含企業高階人員、薪酬、營運管理、誠信經營、法令遵循、資訊安全、風險管理、道德行為、商品品質等,是一個相對較廣的內部議題。
以誠信經營來說,董事、監察人、經理人與各部門必須對辦理自身業務的誠信清楚了解並能夠有效遵守,並透過聲明與三道防線進行誠信管理。
1.確立有效公司治理架構之基礎
2.股東權益、公允對待股東與重要所有權功能
3.機構投資人、證券市場及其他中介機關
4.利害關係人在公司治理扮演之角色
5.資訊揭露和透明
6.董事會責任
﹉﹉﹉﹉﹉﹉﹉﹉﹉﹉﹉﹉﹉﹉﹉﹉﹉﹉﹉﹉﹉﹉﹉﹉
二、企業為何要做ESG?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疫情嚴重導致國家與企業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存,並開始著手具體措施,以達到國家與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蓬勃發展與資訊透明的現代社會,企業的行為舉止都會很快地透過線上、線下等媒體傳播出去,甚至是在專門的公關媒體操作下,任何意圖的風向都能夠被輕易的帶起來,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消費市場端)與雇主品牌(勞動市場端)等面向,不可不慎之。
各國的ESG相關措施:
﹉﹉﹉﹉﹉﹉﹉﹉﹉﹉﹉﹉﹉﹉﹉﹉﹉﹉﹉﹉﹉﹉﹉﹉
三、上市櫃公司ESG要做哪些事?
當我們了解ESG是什麼、以及企業為何要做ESG之後,接下來帶大家一窺ESG這塊神秘面紗,究竟上市櫃公司在ESG部分,涉及的面向與要做的事情大致有哪些。在審視ESG措施之前,先拋磚引玉說明與大家以實務而言,上市櫃公司執行時會遇到的問題。
目前上市櫃公司(尤其是金融業)每年度的ESG相關專案以及例行事項在金融監理、上市櫃公司監管越來越嚴格的今日,對於企業負擔也是日益加重。ESG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這三個領域,事實上企業在做ESG的時候,必須整合營運端、法律端、財務端、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稽核計畫、各部門SOP流程等業務,並成立各大ESG委員會,以三道防線的架構下,建立組織章程、守則、作業指南、檢核表、自評表等,真的是非常龐大的作業範疇。
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
氣候變遷的綠色先鋒 Exchange
1.落實氣候變遷調適及減緩
2.每年配合CDP題組強度提升20%,持續 獲得A-領導等級
3.以SBT方法學控管全集團 碳排放目標
4.響應再生能源使用
5.新建辦公大樓皆取得綠建築標章
6.控管全集團廢棄物減量
7.控管全集團用水減量
8.過 ISO 20400 永續採購標準 從倫理與永續的議題審核供應商
9.簽署「供應商永續採購指南」
10.信用卡碳足跡認證
Social 社會責任
社會參與的全面投入 Devotion
1.員工自願參加志願活動較前一年成長率
2.擴大利害關係人全面投入社會參與活動
3.長期關注偏鄉孩童及弱勢族群
4.持續支持老年關懷暨醫療服務之社會活動
5.持續深度助學,協助有心向學的學生完成學業
6.以金融專業進行產學交流,培養金融青年人才
7.持續培力在地社會組織或團體,增進社會福祉
8.協助小資族透過定期定額或小額儲蓄,建立理財習慣
Governance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領航動力 Motivation
1.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 上市公司排名前5%
2.定期進行董事會效能評估
3.規劃多元性董事進修課程提升董事 專業職能
4.配合永續發展目標,推動無紙化會議, 提升董事會管理效能
5.提高資訊透明度
6.提供風險管理永續目標
7.洗錢防制專責單位所屬人員通過國際反洗錢師認證
﹉﹉﹉﹉﹉﹉﹉﹉﹉﹉﹉﹉﹉﹉﹉﹉﹉﹉﹉﹉﹉﹉﹉﹉
四、金管會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報告書就該這麼做!
編制永續報告書前,先了解國際揭露的共通語言
1.GRI 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準則: 以利害關係人為主。
依據
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協會,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GRI),GRI準則能夠讓民眾了解各種經濟、環境和社會衝擊。根據此準則編製的永續發展報告,提供組織對永續發展的正面貢獻或負面衝擊之資訊。2021年10月,GRI發布了GRI通用準則2021。提升準則的合用性,並提高盡職調查和人權相關的報導篇幅。
報告主要溝通對象為利害關係人,含員工、股東、供應商、顧客、政府等對象。GRI 有「一般性揭露」,像是永續組織概況、利害關係人溝通實務,亦含「特定主題」揭露準則,如社會、經濟、環境等面向,如健康安全、客戶隱私、排放等。
改版重要架構為GRI 1:基礎 2021、GRI 2:一般揭露 2021、GRI 3:重大主題 2021。
2.SASB 永續會計準則,以投資人為主。
「
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為使投資者了解企業價值、社會和治理因素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因制定出更為全面、具體的永續會計準則。
SASB 5大面向: 環境、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商業模式與創新、領導力及公司治理。
SASB 11項產業別: 消費品、提取物和礦物加工、金融、食品與飲料、衛生保健、基礎設施、可再生資源和替代能源、資源轉化、服務、科技與通訊、運輸。
3.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以投資人為主,惟更重氣候議題。
依
經濟部工業局,TCFD工作小組於2015年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所成立,其任務為擬定一套具一致性的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瞭解組織重大風險,並可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
TCFD以投資人為溝通對象,更重視氣候變遷對公司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要求企業揭露與營運活動相關的風險、機會與措施。核心要素包含四個層面,有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