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故事\這件事】09.話不要說太滿的翻頁說書法-《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

【關於/說故事\這件事】09.話不要說太滿的翻頁說書法-《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拋下問題後,點到為止。接著,讓現場的孩子們再重新一頁一頁翻看這本繪本。而這一次,貓管家不是說故事人了。而是安靜的翻故事人。⋯⋯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戰國時代,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以時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意思是什麼呢?墨子的意思是,你看啊!像蝦蟆、青蛙、蒼蠅這些每日從早到晚呱呱呱、嗡嗡嗡叫個不停的,就算說得口乾舌燥又虛累累,哪有人在聽啊!反觀,這公雞每日就這麼整點啼叫著一次「哦哦哦」,大家都動了起來。

話多有什麼好呢?不如在正確的時機說,才能發揮它關鍵的用處。

跟孩子說故事時,往往是一個不錯的時機。讓故事替你說。

然而,我所遇過的說故事人們,有的帶著一種使命感而來,有的帶著一種改革的信念而來,推動閱讀、品格教養⋯⋯呱呱呱,嗡嗡嗡,道理說得太多太滿,本應愉快的故事現場變成批鬥說教大會,成為孩子們的逃難現場。

不如點到為止,其他的交由給孩子們來說。這也是有光一直在做的,經由故事活動過程中的互動與提問,把表達跟思考的權利交還到孩子們的身上。

曾經,有個朋友說,她的老公因工作關係必須參加了進修與培訓課程。而每次問她老公上了什麼,她老公總是提不起勁來多聊內容。直到一次,回家後,她老公滔滔不絕地說著,看似,這堂課印象深刻。

原來,當天上課的講師把一部分的麥克風交由給台下的學員們,由他們來發表看法。而她老公就是其中一位。

她老公形容著自己當時的心情:很緊張、很怕說錯話、覺得自己沒有表達得很好,卻又很興奮。

化被動為主動,把一部分的麥克風交由給聽故事的孩子們,是讓孩子們對於一個故事有參與感,從表達的當下產生興奮感,進而讓這種因閱讀而表達,進而產生愉悅的感受留在腦海裡、銘記在身體記憶裡的方式。(因此,當孩子表達得不如講師預期時,若講師毫無討論空間地一口否決孩子的想法,則會造成孩子挫折感、情緒低落,進而對閱讀產生負面觀感。


▲在經濟拮据的日子裡,家人的聖誕禮物從何而來?

▲在經濟拮据的日子裡,家人的聖誕禮物從何而來?

身為說故事人,一,話不要太滿;二,化被動為主動,這該怎麼做?前陣子,因應聖誕節即將翩然而至的關係,自己跟孩子們說了《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小熊的爸爸因為失業了,所以家裡沒有寬裕的經濟能夠購買一家五口的聖誕節禮物。然而,在聖誕節當天,聖誕樹下居然有著五個禮物盒。

熊爸爸拿到的是,他被風吹走的帽子;熊媽媽拿到的是,她消失以久的衣服上的鈕扣;熊姐姐拿到的是,忘了在公園裡的雨傘;哥哥拿到的是,卡在樹上破了個洞的風箏,而現在風箏的洞被補好了;小熊自己拿到的是擦得乾乾淨淨,彷彿全新的棒球手套。

雖然都是舊的物品,卻因失而復得,而產生了全新的意義。更別說,這是一種心意,一種關注著家人很細微的小事,雖然細微,卻是觀察入微。

那天,說完故事,說完這個充滿驚喜的Happy Ending。

但,這些禮物是給誰的?成為這個故事未解的謎題。

而這個謎題該由誰來解開?是說故事的人嗎?

謎題的答案是小熊。小熊為家人做這麼多,真是一個值得大說特說,好好來教育孩子,效仿善解人意,以及愛物惜物、勿浪費、少買玩具等等等的出發點!(你看看,小熊年紀小就這麼體貼為家人著想⋯⋯呱呱呱,嗡嗡嗡,噢不!怎麼這麼一個溫馨的故事又讓人頭疼萬分,快要變成災難了!)

那就,不如把麥克風交還給聽故事的孩子們吧。

那就,不如把破解謎題的樂趣與興奮感,交給聽故事的孩子們吧。

於是,我做了一件事。

故事裡頭這樣寫著,而我這樣說著:「熊姐姐發現聖誕樹底下有一些小小的腳印,姐姐說,一定是聖誕老公公送禮物時,不小心留下來的,可是,聖誕老公公的腳印怎麼這麼小?大家都說著,這個聖誕老公公應該是個小矮人吧?還是?你們覺得聖誕老公公真的有來嗎?聖誕老公公的腳怎麼這麼小?」

拋下問題後,點到為止。

接著,讓現場的孩子們再重新一頁一頁翻看這本繪本。

而這一次,貓管家不是說故事人了。而是安靜的翻故事人。

▲拋下問題後,點到為止。貓管家不是說故事人了。而是安靜的翻故事人

▲拋下問題後,點到為止。貓管家不是說故事人了。而是安靜的翻故事人


翻著,翻著,就會聽見此起彼落的驚呼聲⋯⋯

「是小熊的影子!」有人發現,爸爸掉落帽子的地方,隱約有個很像是小熊的影子。

「小熊在撿媽媽的鈕扣!」原來,媽媽在幫孩子們用舊衣服製作窗戶上的聖誕裝飾小物時,小熊正在媽媽的裁縫機下方,用手套握著一顆藍色的鈕扣。

「小熊拿著五個紙盒!紙盒上面還有一把雨傘。」答案更加呼之欲出了。小熊在爸爸媽媽唉聲嘆氣著沒有錢買禮物時,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搬運著五個紙箱走過。

而這些細節,在第一次說故事時,都被忽略了。

▲小熊在爸爸媽媽唉聲嘆氣著沒有錢買禮物時,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搬運著五個紙箱走過

▲小熊在爸爸媽媽唉聲嘆氣著沒有錢買禮物時,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搬運著五個紙箱走過

▲爸爸掉落帽子的地方,有個疑似是小熊的影子。這是大家自己發現的

▲爸爸掉落帽子的地方,有個疑似是小熊的影子。這是大家自己發現的

▲發現了嗎?小熊正在裁縫機的下方撿拾鈕扣

▲發現了嗎?小熊正在裁縫機的下方撿拾鈕扣

第二次,讓孩子們自己重新讀故事時,讓自己用雙眼欣賞圖片時,隨著一頁一頁,孩子們自己看出了端倪,格外地有成就感。

小熊是聖誕老公公的化身嗎?這謎底不是由說故事人宣示的。而是由孩子們自己一一破解與發現的。是不是由自己發現的,和由別人所告知的,這兩者所帶來的感受,實則是天差地遠的!


在國外有一個實驗叫做「看不見的大猩猩」。該研究人員拍攝了一支短片,片中有身穿黑色衣服與白色衣服的兩組人員,他們互相傳球。而在過程中,有一個身穿大猩猩道具服的人員從人群中走過,停駐,搥胸,再經過。

而他們請志願者在觀看影片時,記得清點白色衣服人員們的傳球數。

整個短片不到一分鐘。巧妙的是,約有一半的志願者都沒注意到影片中有隻黑猩猩,當他們被獲知影片中有隻黑猩猩走過,而重看影片後,還懷疑是否影片被調包了。

身為說故事人,我們的語氣、所使用的指示詞、擺動的手勢與手指的方向都會影響孩子們的觀看角度與視窗。

過多的指示詞,往往容易阻礙了孩子保留主動發覺的能力。若故事只能有單一的讀法,則會狹隘了孩子的視野與觀點。

試圖點到為止,說話到七分滿,故事要說什麼,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不妨一部分留白,好把詮釋者的權利交還給孩子們。

聽聽孩子們發現了什麼,聽聽孩子們讀到了什麼,聽聽孩子們感受到了什麼。

然後,你會發現,無聲勝有聲的後勁,超乎你的想像。

故事裡的每個細節,都能被孩子輕易地捕捉。甚至孩子能看到說書人所忽略的細節。

而這個故事將不再是某某人的故事,而是「我」的故事。



avatar-img
文字療癒師X王華X貓管家 的沙龍
12會員
49內容數
喜歡寫故事、說故事、讀故事。不僅是重度嗜讀者、故事研究者,也愛跟孩子說故事、聊人生。認為故事可以有n種展演手法。若看到貓管家人來瘋,融入故事到變身古人、香蕉人,又唱又跳,到「多爾滾」都不用太意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夏日炎炎,透過冰淇淋繪本的閱讀,不僅讓他們瞭解各式各樣的口味和顏色,更能激發口腔的味蕾,啟發想像。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透過生動的說故事方式讓他們津津有味。這本以冰淇淋為主題的繪本,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冰淇淋的美味,也進一步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樂趣。
貓管家此次分享適合身心特殊兒童的共融繪本《公雞不見了》。介紹了繪本故事及在聽故事活動中的示範舉例,並描述如何針對一群學齡前的兒童,調整說演時的角色配置,以增加孩子們的專注力、興趣和共鳴。
以「鬼故事」為主題,希望能讓孩子們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領略與體會,並透過聽者們分享不同的鬼故事挑戰讓孩子冷靜下來,並擁有且習慣性地運用思考的能力。
夏日炎炎,透過冰淇淋繪本的閱讀,不僅讓他們瞭解各式各樣的口味和顏色,更能激發口腔的味蕾,啟發想像。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透過生動的說故事方式讓他們津津有味。這本以冰淇淋為主題的繪本,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冰淇淋的美味,也進一步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樂趣。
貓管家此次分享適合身心特殊兒童的共融繪本《公雞不見了》。介紹了繪本故事及在聽故事活動中的示範舉例,並描述如何針對一群學齡前的兒童,調整說演時的角色配置,以增加孩子們的專注力、興趣和共鳴。
以「鬼故事」為主題,希望能讓孩子們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領略與體會,並透過聽者們分享不同的鬼故事挑戰讓孩子冷靜下來,並擁有且習慣性地運用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