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午後一小時
報名方式: 事先報名制
招募對象:小學一年級(含即將升上)以上學童
對象: 社區附近的孩童,成員大至將升國一,小至4歲跟著哥哥來的妹妹。 家長可選擇陪伴出席或不出席。
人數: 小朋友10名,成人5名。
回憶起, 十幾年前,那還是一個剛出社會,乍接觸孩子的鮮嫩年紀,自己至ymca擔任語文領域的夏令營隊志工講師,自己是滿腔熱血,不料,過程中是腥風血雨,甚至還因為底下孩子的分心散亂而在講台上崩潰流淚。
有一度,自己深深懷疑:我真的適合站在台上嗎?
有一度,自己深深懷疑:可能因為我不是教育背景出身?而猛k兒童教育心理相關的書籍。
所幸後來人生遭遇與因緣的種種,都讓我一掃陰霾,我不是教育背景相關的,但我有一顆保持彈性與空間,願意不斷學習的心。我沒有研讀過甚麼專業的兒童心理研究,但我一顆願意理解與傾聽兒童心意的心。這兩點何其重要,尤其在跟兒童的相處上。
猶記得,一個大概小三的男孩,課堂上他是如此地不配合,然而下了課,他興奮地跑來我的講台旁,邊跟我說再見,邊問著,「明天要上什麼?」「要講什麼故事?」
我意興闌珊地說:「你今天根本都沒在上課,還問我哩!不然你想聽什麼故事?」
小孩興奮地說:「鬼故事!鬼故事!我們來講鬼故事!」
小孩蹦蹦跳跳著,那發光的眼神,那充滿活力的精神,我迄今仍深深記得。
台下孩子想要的V.S台上講師所給予的,有在同一條線上嗎?
翌日,貓管家還是沒有說鬼故事,但這樣的想法卻在自己心頭播下了一顆渺小的種子。
在決定籌辦一場與小學年紀的大孩子用故事來做討論時,想起回憶中這個未曾被鬼故事滿足的男孩,就決定用「鬼故事」來做為主題,也當作是彌補當年沒為這個男孩說到鬼故事的一個缺憾吧!
由於坊間出版的鬼故事文本,多以文字書為主,加上小一以上的大孩子相較於學齡前兒童已經可以不必仰賴於圖像來進入故事情節,而是可以透過自行腦袋中想像與編撰畫面,這即是「口說」的方式。
當天,決定用「口說」的方式來說故事,這也是拋下引子-期待換底下的孩子們說曾聽過、發生過在自己身上的鬼故事給大家聽。
當方式決定好後,就是挑選文本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