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當安娜瑪莉亞.盧薩帝( Annamaria Lusardi) 還是一名研究儲蓄行為的博士生時,她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職業生涯中薪水相似的人在退休時的財富水平將大相徑庭。
她認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做出的財務決定。
那名學生現年 60 歲,已經是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授,除了教授頂尖學生專業的經濟和會計知識外,她還以提高普羅大眾的金融知識為己任。盧薩帝教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經濟學家奧莉薇雅 ( Olivia Mitchell) 一起設計了五個問題來衡量金融知識,這些問題已被納入世界各地的全國金融知識調查題目中。令人驚訝的是: 大多數國家的大多數人都無法百分之百正確回答這五個問題。
根據這位教授的說法,所謂的金融知識包括個人理財的需要的基礎背景知識。這是關於了解複利、通貨膨脹、風險分散等事情,這五個題目都和這幾個主題有關係。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再強調儲蓄行為和量入為出對個人理財上的重要之處。但就拿你和我當比方好了,想想我們兩個,一樣年薪兩三百萬,一樣存下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收入,為什麼我可以在四十歲以前就有了兩千萬以上的財產?
如果我把錢放在股票上,而你把你的錢僅僅用作儲蓄或購買利率低於4%的保險保本商品,那麼 25 年或 30 年後,即使我們的收入可能非常相似,我們的財務情況也會大不相同。是的,是否將部分金融資產分配到風險比較高的股票市場,是決定兩個人投資年化報酬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人都知道即使股市波動比較大,但是長期來講報酬率也比定存或儲蓄險商品更好,可是知道不等於做到,人類向來如此。
問題是: 為什麼人們會犯如此明顯的錯誤?
我想也許是知識水平或處理金錢的舒適度,及對資產波動承受能力不同所造成的。1997年,有一個專業團體對美國12年級(相當於我們的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金融知識水準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成績不及格。 無獨有偶,在2011年做了全國首次大規模國民金融知識水準實地調查出爐,結果發現九大測驗項目中,有高達六項國人拿到的分數不到60分,平均金融知識分數只有53.8分,顯示基礎金融教育有加強的必要。(後來就沒聽說台灣有類似的國民金融知識調查了,應該要讓大眾有補考的機會啊......) 華人喜歡講"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這雖然把做學問說的有點太現實了,但也有一部分是真的。財富的累積離不開金錢的累積,而要累積金錢,必須掌握金錢的特性,也就是金融知識。金融知識越不足的人,越容易受到財務詐騙,也會相對地暴露在更高的投資風險當中。
最近猖獗金融詐騙,也在在提醒我們金融知識對一般大眾的重要性。金融研訓院今年10/14 發布2022國人金融生活調查,發現20到29歲世代的金融處境令人擔心,主要是因近四成年輕人「接近金融文盲」程度,使其金融風險抵抗力,在所有年齡中是唯一退步的族群。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四大盲點,分別是一、沒儲蓄也想投資。二、信用卡高額利息的分期付款使用頻繁。三、月光族。四、是對信用概念薄弱,有事就交給家人處理就好。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改善,會讓人陷入財務脆弱的惡性循環中。
不過,想要提高金融素養,就是要著眼於加強教育嗎?據調查結果發現,用學歷來調查其金融素養,會發現學歷跟金融素養高低竟沒有正向關係。不管專科或大學甚至研究所以上,金融素養不錯的連5%不到,一半在低跟極低中間,這個結果顯示出:光指望加強學校教育以提高金融常識,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事實上相同的事情不是只發生在台灣,美國也是一樣的。如果審視各個教育群體時,我們也會看到了想像和事實間的巨大差異。例如,在美國股票市場中,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參與市場的比例,也沒有預期中的高,即使金融常識在美國有好幾個州市高中必修課程,美國千禧世代的財務狀況一樣比他們的長輩(嬰兒潮世代)要差。另外,非裔美國人家庭的財富僅是白人家庭的八分之一,這個差異主要也是因為許多非裔美國人,尤其是年長的非裔美國人,作為投資者過於保守。根據美聯儲一項衡量家庭財富的研究,只有 34% 的黑人家庭擁有股票,而超過一半的白人家庭擁有股票。
我也算是千禧世代(1980-1990年出生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動快速而且勞保公保都好像會破產的年代,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賺取足夠退休後生活的費用。如果您在 30 年內將收入的 15% 或 20% 儲蓄起來,並用合適的比例投入金融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積累的財富,應該最後都會讓我們足夠退休。無論您每年賺取五十萬元還是五百萬元,這些方法都一樣有效。
與過去十年相比,正值三明治年齡的人們,更應該明智的做出相應的財務決策。很多時候,他們要為退休投資,也要決定買房買車,還要決定讓小孩受怎麼樣費用的教育,或者為漸入暮年的父母做合適的醫療規劃,有太多決定和錢有關,總還有人要仰賴我們。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必須提高金融知識,否則,我們不會做出正確的財務決定。而如果錯誤的財務決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可能會讓我們未來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生活不舒服很多。
金融知識可能真的可以減少一些財富不平等。在一篇論文中研究了臨近退休人群的財富不平等,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財富不平等是由金融知識來解釋的。
最基礎的金融知識需要衡量計算利率的能力。要了解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許多財務決策都與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移資源有關,我們必須了解價格如何變化。如果你不讓你的錢以通貨膨脹率增長,你就會變得更窮,所以我們要懂一點點最基礎的投資,還要知道怎麼合理的分散投資風險(當然也包含不要被詐騙)。
回到盧薩帝教授與奧莉薇雅 ( Olivia Mitchell) 一起設計的五個問題,測試一下你的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