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慳家婆仔數】開始存股前要知道的4件事

寫在最前
我在Instagram有公開自己定期定額買入美股大盤指數或其他個股的總結。前不久剛好有香港讀者問我關於存股的事情,她是看完了台灣大俠寫的一本書《股息Cover我的每一天》,而萌生存股念頭。
在股票場上,我不是成功的投資者,而是被割的韭菜,了解到自己對於市況分析、沒時間盯盤、選股方面的弱項,所以近幾個月再調整為比較無腦,報酬率比較低,但勝在穩定的美股大盤存股之路。因為我也是存股新手,所以分享一下我覺得在香港開始存股前要知道或需要考慮的事情,歡迎大家指正。

存股類同月供股票

存股這個詞對於香港不是很常用,存股的概念是以固定區間、固定金額或固定股數進行投資。我認為在香港,主流的說法應是是月供股票(另外還有月供基金)。坊間提供月供的銀行或券商不多,例如中銀、可以選擇的股票也不多,現時大多只有港股的選擇,一般都有手續費。(剛才查了一下uSMART盈立證券是可以月供美股)
另一種,月供股票的方式就是自己手動買入,可以選擇的就更多了。可以累積到一手港股的本金,定期買入;也可以選擇有零股交易的平台,固定時間以相近的金額買入。

存美股與存港股的不同

我存股的目的是為了收息,產生穩定的現金流,讓「股息Cover我的每一天」,所以以下的分享是按這個標準來討論。
在香港存股可以選擇美股或港股。港股的話ETF不算市場熱門的選項,更多人偏好買某一公司的股票來收息。所以按收息為標準的話,公用股、銀行股、地產股,特別是納入恒指的藍籌股,都是不少收息股民的選擇。
至於美股,不少理財書籍也會提及投資不同的指數ETF,比較多人提及的是追蹤大盤(S&P500)的被動型ETF,選擇時更要留意管理費,例如在SPG和VOO兩款ETF,VOO以0.03%管理費較SPG的0.09%管理費,長期投資有更好的報酬率。
大盤指數值得投資這個理論套用在美股是可行的,因為美股的趨勢是長期向上,但並不能套用在港股上。追蹤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有不少股評人不推薦長期投入的,因為恒指未有向上發展的趨勢,長期原地踏步,不利於長期投資,對於恒生指數是否可以重返上升趨勢綫很多人也不樂觀,這些情況,是否還要選擇盈富基金就見仁見智了。
港股選擇個股來月供的話,就需要懂得分析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有沒有增長動力,股息能否增長及派息是否穩定。但過往的數據不代表一定能夠反映現況,正如2020年滙豐銀行公布派息後,突然暫停派息,令股價插水,也讓很多機構(例如持股30年的香港醫學會)決定沽售股票,到了2021年才補回派息。
(至於存美股個股,則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因為存股重點在於現金流。當然押中一隻好的成長股,因為股價差價而賺到的收益會比投資在大盤ETF高得多,但成長股往往為了加速公司發展,而未必會派息,無法提供穩定現金流。)

要接受微小的股利

我分享的存股是從零開始每月執行的存股。本金多的人一次買進很多股,每次的股利回報很可觀,但是從零開始執行,就必須接受你的股息是幾十塊錢,甚至1股1股存美股的話,股息可能不到1塊錢。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股利就會慢慢增加,最終可能達到實現股息等於支出的財務自由。如果想要短時間暴富的話,存股這個方式不適合你。
《【婆仔數慳家系列】鍾情買磚頭?REITs實現收租夢》一文中,我簡單估算過要實現平均每月1萬元的現金流,需要投入多少本金,以領展為例,以當時的股價計算大約需要投入300萬左右港幣才能實現,假設每月投入9000港幣,領展股價不變,也需27年多才能實現。(當然,如果配合以股代息,複利效果應該可以加快實現。另外,這個只是一筆過簡單的計算,長綫投資的模型太複雜,我不會推算)
只有微薄的工資,不能夠「以本傷人」。慢慢累積一筆大的本金再投入市場是一種選擇;每月存股也是另一種選擇,為了加大自己買股票的決心,提高執行率,所以我選擇了將大目標拆成小目標,每月存股。

存股金額要個人化

有些如「4321理財法」教大家將40%用來投資,30%生活開支、20%儲蓄、10%保險,但我覺得百份比其實是浮動的。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必要開支,以及準備緊急備用金,然後才可以考慮自己的投資金額。投資的前提是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同時也不一定要將所有剩餘資金投入存股,選一個可以持之以恒的金額,增加儲蓄,也可以讓你有本錢去選擇高成長的股票短綫操作,或者在合適時機加碼買入所存的股票。
存股要發揮時間的魔力在於持之以恒和股息再投入,讓資產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所以在發薪之後就將該筆金額投入到投資帳戶,可以避免自己一時購動消費,令到存股目標失敗。港股可以選擇以股代息,下一次的派息就會有更多的股息。(但要留意零股日後的買賣價差。)
雖然有些人會配合借貸來增加自己可投資的額度,但這個操作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自制和執行能力不算好的人(例如我)。借貸套利需要衡量自己投資的選擇是否可以可以得到高於利息的回報。在風險管理方面,要好好把控,收益低於利息、無法如期償還貸款,「利疊利」就得不償失。

和你淺語日常,發現生活點滴。感謝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