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的波動來自於參與市場交易者的動作,但這是眼前所見、已經發生的股價狀態,未來股價會如何發展,則是由尚未進場交易,即將進場的資金來決定,所以在技術分析裡當市場成交量萎縮之後,再見到成交量擴增,代表原本尚未進場的資金開始進場,股市會有新的方向出現,問題是多數時候投資人並不知道是否有資金在等待時機準備進場,只能從利率、匯率、景氣等現象來推測,不過,在年底到隔年初的慣例,可以見到外資縮手又回到市場,看到量縮再量增的現象,所以12月底或1月初常會是股市短線波動出現變化的時機。
一般人常是以指數的表現來當作決策參考,成交量萎縮時期,指數相對較不易有表現, 讓投資人認為等成交量擴增、股市開始表現再進場,可以避開指數可能修正的風險,不過這不一定是避開風險的有效方法,甚至有些時候反而會踏上陷阱。
年底的成交量萎縮現象是因為外資縮手,其他主力大戶不一定會退場,所以這兩天仍然可以看到部分個股表現,對於主力大戶而言,趁外資休假時拉抬股價,比較不會遭遇外資賣壓的干擾,另一方面因為量縮而指數沒有表現,讓部分投資人覺得要觀望等待指數表態再進場,所以這時期也比較不會因為散戶進場而造成籌碼凌亂,主力大戶容易拉抬股價,等外資回到股市,成交量擴增,散戶願意進場時,主力大戶剛好可以在相對高價區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