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alestrina (帕勒斯替那) / Mass, Eternal Gifts of Christ, Sanctus (1590)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 出生於羅馬近郊小鎮,他終生服務於梵蒂岡宮羅馬教廷裡以及附近各式教堂,因自己是已婚一般教徒而被保羅四世解雇,於1571年回羅馬教皇下服務於聖彼得堡,擔任教堂大司樂。Palestrina是眾多重要教堂作曲家中第一位寧願是一般教徒而非教士。在教堂裡,他持續複音藝術作曲風格,以四~六聲編寫保留聖樂清澈與莊嚴的音樂風格。在當時音樂反革命期間,證明音樂具備宗教純潔卓越思想意念,人們以「the savior of church music(教堂聖樂之救星)」稱呼他。
Eternal Gifts of Christ是一首固定部分彌撒曲*的歡呼歌(Sanctus),是多聲部演唱的複音音樂。在文藝復興時期,大部分的彌撒曲與經文歌是以小禮拜堂的方式演唱(cappella, “in the chapel”),只有人聲而無樂器伴奏。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期間,除了教堂內的管風琴外,其餘的樂器通常不被允許。由於不能使用樂器,宗教音樂中的人聲音質呈現更豐富多樣的變化,因此有「the golden age of a cappella singing.(小禮拜堂音樂的黃金時期之稱)」。
1601年,Weelkes與其他23位作曲家分別貢獻自己的牧歌作品,收錄為一套樂曲向伊莉莎白女皇致敬(Virgin Queen Eilzabeth, 1533-1603),所有牧歌分別來自不同詩作,最終巧妙以「long live fair Oriana(女王萬歲)」作結尾。
Weelkes貢獻的As Vesta Was from Latmos Hill Descending是一首六聲部牧歌,以四拍節奏主導,多半是全音旋律,混合少許半音階。這首牧歌充分運用高低起伏的音符配合歌詞,憑藉樂曲結構使歌詞更加生動。在歌曲開始的女高音聲線高於樂曲旋律,表達歌曲設定在高山上(Latmos Hill)的意境,當歌詞唱到「descending(下降)」時,音樂走向亦下降;在之後「ascending(上升)」時,音樂走向亦上升,當歌詞唱到「running」時,歌曲音符加快,音樂逐漸上揚,對應「running up」意境。在歌詞最後一行「long live fair Oriana 」時,Weelkes將「long」以男低音聲部長音詮釋,足足有四小節之長,並以其他三個聲部唱完全句。這首歌聽來十分活躍與充滿朝氣,我喜歡樂曲對應歌詞的安排,雖然一開始不容易聽懂歌詞但能感覺到作曲者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