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或幣圈的使用門檻高,一直是 Web 3 中常常討論到的話題,複雜專業又不生活化的名詞,常常讓新手望之卻步。
在 2021 年 Visa 提出的報告《
加密現象:消費者態度和使用》中便提到:尚未使用加密貨幣的消費者中,超過 55% 認為陡峭的學習曲線是他們沒有使用加密貨幣的原因。
因此,冬冬常常想著,如果生活中有什麼適合的比喻(雖然為了比喻可能在專業的精準度會有些許偏差),可以來解釋區塊鏈。剛好今天 LINE 群組內就發生了一件事,可以用來比喻區塊鏈的分叉,寫下來分享給大家。😁
LINE 接龍點餐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在 LINE 的群組中點餐、團購或報名的經驗,有時候我們會使用接龍的模式來登記,
大家來找碴
大家可以先看看下圖中 LINE 點餐的接龍哪裡出了問題。
大家有發現問題在哪裡嗎?沒錯,在 10:13 的時候,小熊廚師 Dida 與小蜜蜂 Warner 同時接龍了,這導致了原本應該是一個接續一個的接龍,在這個時間點「分叉」成兩條路線了!
接下來 10:54 的小玉選擇了小蜜蜂 Warner 的訊息繼續往下接龍,往後的接龍就採用了比較多人(小蜜蜂 Warner+小玉)連接的那一條路繼續下去。因此,小熊廚師 Dida 那一條路變得無人問津⋯🥲
LINE 接龍與分叉的關係
在解釋分叉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比特幣的挖礦。
什麼是比特幣挖礦
全世界有許多的電腦(稱為礦機)協助區塊鏈上確認交易沒問題後並記帳(交易的驗證與打包),而這些協助的礦機因為他們的工作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但是全世界這麼多電腦,那要怎麼爭取這個記帳的權利呢?在比特幣取得記帳權與獲得獎勵的設計上(稱為共識機制),白皮書提到所有的電腦礦機都要在解一道複雜的數學問題。
而這個數學問題的難處在於:無法用反推的方式找到答案、只能一個一個數代入試試看是不是答案。第一個代出答案的電腦就成功地取得記帳權並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這個流程稱為挖礦)。
這有點像老師出一道題目,大家來搶答,第一個答對的同學就可以獲得獎勵。
當有礦機解決問題後,就會將交易接龍記在前一個人的紀錄後面,之後下一題回答出來的礦機,就會繼續接龍下去,好像一條長鏈一樣。
(感謝
Panda 大大提供了一個簡單易懂的影片,我放在最後做補充影片,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哦!)
用 LINE 貼龍比喻區塊鏈的分叉
那麼,在搶答的過程中,有沒有可能兩台礦機剛好同時代出答案呢?這當然是有可能的,這時候就像上面提到的 LINE 接龍,同時有兩個人接續了前一個人的回覆,這時候原本的長鏈就分成了兩條路,像這樣的情形發生時,就稱為分叉。
像這樣剛好兩台礦機同時代出答案的情況,通常被歸類為意外分叉,這樣意外的分叉通常是暫時性的狀況,就像上面的 LINE 接龍,下一個接龍的人出現、選擇了其中一條回覆接龍下去後,大家就會跟著比較長的那一條路繼續接龍下去,所以意外分叉隨著下一個答出答案的礦機的出現並接龍上去後,通常很快就消失了。
此外,有些分叉是刻意的分叉,刻意的分叉又分為硬分叉與軟分叉,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分叉前後的版本的兼容問題。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硬分叉與軟分叉的差別,可以參見以下的參考資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