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地藏菩薩與目犍連尊者


民間迷信農曆七月是鬼月,諸事不宜,不少行業因而處於度小月的清冷狀態,但佛教界卻盛大慶祝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註1),和七月三十日的「地藏菩薩誕辰」,各地道場大多舉辦誦經、禮懺、普渡、放蒙山等法會。
「盂蘭盆節」是紀念目犍連尊者的孝親之道,「地藏菩薩誕辰」則是彰顯他度盡地獄眾生方成佛道的偉大行願。《盂蘭盆經》,主要記載著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度於餓鬼道的母親,向釋迦牟尼佛請示救度之法,最終成功解救其母,釋迦牟尼便藉此向大眾宣說盂蘭盆法之經過。然而,地藏菩薩也有入地獄救母的傳說(註2),與目犍連救母的故事類似,故民間常會將二人混淆。
佛教流傳中國後,民間信仰者普遍認為目連輔佐地藏菩薩,立志普救枉死城眾生,故各大地藏寺時常以目連尊者配祀。目蓮救母的故事,也成為戲曲演出的重要題材,被稱作目蓮戲,為中元節寺廟必演的酬神戲,藉以彰顯孝道精神。
在法相上,地藏菩薩是一位悲願弘深菩薩行者,與觀音、文殊、普賢並列為佛教四大菩薩。目犍連(簡稱目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在藏傳佛教圖像中,釋迦牟尼佛的身邊,隨侍目犍連與舍利弗;但漢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隨侍阿難與迦葉較多。
地藏菩薩與目犍連尊者,二尊同為出家相、持錫杖、托缽、持明珠等;或戴五佛冠等,區分為地藏菩薩座騎為諦聽(其造型虎頭、犀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不同於凡間動物),目連尊者為騎象、麒麟、獅子甚至龍等。
資料來源
陳清香,2003,〈地藏菩薩與地藏精神〉,第471期,慧炬出版社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search/search_detail.jsp?seq=270868&comefrom=periodical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5%83%E7%AF%80%E8%88%87%E7%9B%82%E8%98%AD%E7%9B%86%E7%AF%80
目連救母https://www.wikiwand.com/zh-tw/%E7%9B%AE%E9%80%A3%E6%95%91%E6%AF%8D
諦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B%A6%E8%81%BD
註1: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註2:地藏菩薩在過去阿僧祇劫前,以婆羅門女之身,為救因不信因果、常輕三寶而墮入地獄的母親,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此弘大誓願。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花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救因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