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介紹了NANA濕婦心中私心認為豊島上,同時是作品也是餐廳、更是整個豊島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最重要的核心場域的「島廚房」之後,這次就要來帶著大家走走其他我覺得也很精彩、不能錯過的重點作品啦~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瀨戶內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豊島地圖概觀
攤開豊島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左上角,是我們來到豊島時的主要進出港口「家浦港」,除了在這港口周遭有一些作品之外,其他分別還集中在北邊的硯、中間的唐櫃岡(上一篇提到的島廚房就是在這裡)、東北角的唐櫃浜以及南部的甲生地區。前面我們提到的直島,因為島上的住宿設施較多,且島上的公營巴士也較為頻繁,所以在每一區之間移動時多是以公車為主;而犬島則因為面積小,所以只要你夠腳勤,就能逛完幾乎所有的作品。但來到豊島,我們就需要兩者並用,除了島上班次不多的公車之外,還需加上無敵的雙腿才能造訪這些作品;當然,還有一個更好的方式,就是租一台「電動」自行車(記住,除非你平常就有在玩自行車,否則一定要租電動的,否則一趟豊島巡禮下來,島上的坡度絕對會累屎你),如此一來,不僅各點的停留時間不用被為數不多的公車班次綁住,也不用跟島民們爭「車」,可以提高不少自由度。
如果你在島上的停留時間充裕(有過夜)的話,當然會建議你盡可能環島一周給他走透透;但要是你是跟NANA濕婦一樣時間有限的話,接下來這三個分別位於唐櫃岡的豊島美術館,唐櫃浜的《心跳音檔案室(心臓音のアーカイブ)》,以及在家浦港附近的《針工廠》,會是我自己私心很想推薦給大家一定要去走走的作品。
豊島美術館:西澤立衛(建築師)+內藤禮(藝術家)
首先,我們來到的地方,原本是一片在2008年早已被棄耕的梯田,或許這一幕讓北川富朗想起了在大地藝術祭中農舞台前的那片梯田,加上福武總一郎想推動的「一島一美術館」的計畫。此時,坐在直升機上俯視著豊島,北川先生心想:「有沒有可能,就在這片梯田上,打造一座專屬於豊島的美術館,而且是一座被梯田所環繞的美術館」。於是,他邀請來建築師西澤立衛,以及藝術家內藤禮,聯手合作打造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像兩顆大水滴形狀的「豊島美術館」。西澤立衛就是與妹島和世共組SANNA建築事務所的建築師之一,他們在剛好也在第一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舉辦的2010年,獲得了普立茲克獎(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而內藤禮則是之前我們曾在直島本村的家計畫中提過的一位,心思非常細膩、敏感的藝術家,大家應該都對她非常有印象,而這座豊島美術館,可說是她除了直島的《KINZA》之外,唯一的大型、常設型的作品展示場域。而且隨著美術館的建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執行團隊更是號招了島民們一起將周遭的棚田(梯田)復耕,所以我們現在去的時候,就能在一整片面海的梯田中騎著自行車,非常舒服呢。
內藤禮相關延伸閱讀
豊島美術館:落在梯田上的大水滴
在還沒進到美術館之前,遠遠地我們隱約就能看見在起伏地丘陵地上,有一座白色、不規則形狀的建築物。最初,福武總一郎先生跟建築師西澤立衛說,豊島上因為有著源源不斷的湧泉,所以才能孕育出這麼多豐富的農作物,所以「水」對於豊島來說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特色,希望你能以「水」為主題,設計這座美術館(當然,相同的話,他也跟進行創作的內藤禮這麼說了)。於是,大家都知道的,建築師總是屬於天真浪漫派,西澤立衛以「水」為概念,設計出了兩座一大一小、超級美的水滴型狀建築,大的是美術館、小的則作為咖啡廳兼美術館販售空間使用。
殊不知,這樣的建築畫在圖上沒有問題,但實際要落實到蓋出來,可就讓施工單位傷透了腦筋。因為這座美術館中並沒有設計任何的梁柱,同時,為了營造出建築的輕盈感(SANNA最擅長的啊),所以建築物的壁面必須盡可能輕薄。依照一般施工的邏輯來說,像這樣圓頂型的建築,跨距越寬,屋頂就得越高,這樣才能確保整個結構的穩定性,但福武總一郎與北川富朗卻希望這座美術館能夠與大自然的景色融為一體,所以不希望這棟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太高,以免看起來太過突兀。於是,這座超級難蓋的美術館最後還是請到了當年協助建造直島地中美術館的鹿島建設來負責營造,他們可是絞盡腦汁,最後才用了特殊的工法建造而成的 (簡單來說,就是先堆了一個水滴狀的土堆,然後再在上頭依照土堆形狀架設鋼筋混凝土,最後再把土堆挖出來)。
豊島美術館:看似甚麼都沒有的《母型》,卻讓人感動滿滿
這座美術館非常有趣,如果你是在毫無背景知識下就殺進這座美術館的話,一定會經歷兩個錯愕:第一,你一定會因為不小心踩到水而大叫;第二,你一定會傻眼地環視四周,然後好奇地問「藝術品...在哪?」。在我們進到美術館之前,館方人員除了會管控入場人數(同時在美術館中的人數不超過30人),也會一組一組不厭其煩地叮嚀大家:「等等入館前大家必須脫鞋,不能拍照、不能交談(因為回音很大),然後請小心注意地上小小的球形、圓盤型的物品,以及流動的水珠,這些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千萬不要踩到了。」
原來,即便是在這個偌大的空間裡,內藤禮這位細膩的藝術家仍舊以她非常「精緻」的手法進行她的創作,那些小小的、輕飄飄、一碰就會壞掉、會流動的空氣或水等等纖細的媒材,就散落在這個看似甚麼都沒有的空間裡,你必須仔細地觀察、加上用心地聆聽,才能發現她的作品《母型》所帶來的感動。所以雖然這裡實在是美到讓人很想拿起手機來記錄下每一刻,但美術館規定不能拍照這件事情,反而讓大家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地重拾五感,不見得是件壞事呢。
豊島美術館:看見風的存在與水的流動
赤腳走進美術館後,我們可以先把視角看向屋頂,你會看見兩個圓形露天的大洞,邊緣上還掛了幾條絲線,這跟她在直島家計畫的作品《KINZA》,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我們人站在美術館中,但透過這兩個露天的洞口,卻能感受到外界環境的變化與陪伴。當天如果是晴天,你可以觀察陽光灑落的角度;雨天則可以直接感受到雨水滴落;秋天甚至還能看見紅葉飄落;風大的日子,則可以透過那幾條絲線的飄動,「看」見風的存在。
接著,我們可以低頭把視線轉移到地面上,找找看,有沒有看見一些白色的小圓球跟在地面上流動的水珠呢?工作人員千叮嚀萬交代要我們不要踩到的,其實就是這個。第一次我發現水珠的時候,還以為是因為外頭下雨所以有水飄進來,但後來才知道,原來在美術館的地面上,總共有186個直徑0.2公分的小孔,而水珠正是從這些小孔冒出來的,象徵著豊島上源源不絕的湧水資源,也呼應整個美術館「循環再生的水」的主題。事實上,這些水也真的是來自於豊島所湧出地下水,而且會隨著當天水壓的變化,而改變水珠冒出來的頻率。而且有趣的是,美術館地板運用了特殊的防水塗層,也設計了很微妙的緩坡,所以這些水滴看起來就像水銀一樣,會緩緩地流動,大家進到這個無言(安靜)的空間之後,很自然地就會把視線凝聚到這些緩慢流動的水滴上。看著它們沒有規則地流動著,有時候兩個水滴撞在一起後,便會結成更大的水滴一起往前衝;有時最後則會聚集在一起,變成一大灘水窪;最後,又因為遇到地上的小孔,慢慢從美術館的地面消失;如果幸運遇到下雨天來訪的話,還能看到更多的雨滴一起參與這個作品的演出。
豊島美術館:看見自己的存在,也看見人生
我看過好幾次,因為豊島美術館的空間設計加上內藤禮的作品,總是很神奇地讓靜不下心、心情極度亢奮的團員們,可以在一秒之內放慢動作,不僅靜下心來想追蹤每顆水滴的行蹤,也自然地打開五感感受豊島的大自然。常常,有許多人看著看著就找個角落坐下、甚至是躺下(當然,要小心無所不在的白色小球跟水珠喔~),好像在思考著甚麼,我想這就是內藤禮作品的魔力所在,她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大家找回自己。
曾經,我聽過一個團員對於逛完豊島美術館後分享的感想,我非常喜歡,所以在這邊也分享給大家。她說,她覺得每顆水珠就好像一個人一樣,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自己的旅程,而每個人一輩子走過的路都不盡相同(水珠滑動的途徑)。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許多人(其他的水珠),有緣份一起走的人(兩個結而為一的水珠)、擦身而過的人(錯身而過的水珠)、有些人會跟志同道合的人結成團體(一個大水攤)、有些人則一輩子堅持走自己的路(始終一顆獨自流動的水珠),有人衝得很快(快速流動的水珠)、有人選擇悠悠哉哉地過一輩子(緩慢流動的水珠)...,所以,觀察這些水珠,其實就跟觀察周遭的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與故事,非常有趣呢。你們說說,這位從流動的水珠悟出了人生的團員,是不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人啊?太厲害了。
~未完待續~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