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之後還回得去嗎?:讀《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時候就聽過司馬中原的名字,對他的印象總停留在鬼故事階段,記憶中的他就已經是白髮蒼蒼的模樣。直到這本書的介紹,才瞭解他年輕時的激情壯志,以及年邁轉為抒情感悟的風格。
眷村議題,大概每隔幾年就會在影視作品中颳起一陣風潮,也會帶動幾個知名景點,包括臺北四四南村、岡山醒村、左營明德新村。從最早期《小畢的故事》、進入千禧年後的《再見忠貞二村》《光陰的故事》、直到《一把青》等,大部分都述說民國38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軍隊,在臺灣各地落腳,原以為很快能反攻大陸,卻沒想到與親人天人永隔,慢慢在臺灣扎根並形成特殊的眷村文化。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由眷村雜誌主編,張夢瑞撰稿,描繪不同世代的眷村代表作家故事:洛夫、張默、瘂弦、管管、司馬中原、朱西甯(以上為第一代);袁瓊瓊、蘇偉貞、朱天心、張啟彊(以上為第二代);陳芳明、封德屏(研究者)。從與國民政府來臺,經歷或目睹戰爭殘酷的第一代,他們懷著反共的精神離鄉背井,體驗生命的無常與無奈。對於他們來說,故鄉仍在海峽的另一邊,再回首已物是人非,張默與瘂弦日後只能憑著照片遙想母親的面容。
1970年代迎來眷村文學的萌芽,不得不提到由朱天文、朱天心等人創辦的「三三集刊」,當時掀起第一波的鄉土文學論戰,戰場由陸地轉為紙張,武器從槍桿轉為筆桿。在臺灣生長的眷村後代,描述著父執輩的悲歡離合、同輩的成長經驗、或者回憶幼時的眷村點滴。這是個不斷另闢蹊徑的世代,袁瓊瓊的女性處境、朱天心道出與眷村兄弟的過往、蘇偉貞的情慾書寫、一路到張啟彊的「眷」眷村故事。
隨著時間推移,對於眷村第二代來說,中國慢慢成為地理名詞,「在臺灣的陸光、凌雲、光復、虎嘯、婦聯等等新村,成了他們的家園與國土,」(頁182)上一代口耳相傳的故事也成為筆下的題材。如今,眷村逐漸消失在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但從民國38年以來所形塑的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無可取代的文學。即使肉身已經無法回到最初的故鄉,文字仍會持續流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201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有個世代受到詩人Robert Frost影響深遠,尤其是《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這首詩。我們永遠不知道那條未走的道路,長什麼模樣;跟著前人的腳步前行,也未必能和前輩們有相同的際遇。
簡玲《雨中跳舞的斑馬》介於詩與散文間的文體,以「水與火」為開頭,用文字凝鍊與洗鍊出優美的風景。
閱讀《暗夜爍光》時,想起一部影集:《窗邊女孩與對街屋中的女子》,失親同時失婚的女主角總是捧著酒杯監視對街的房子,直到謀殺案出現,她成為唯一的目擊證人,真相在清醒與酒醉之間必須得到平衡。
內容簡介(擷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事物穿過門扉時,無論多麼渺小,無論在另一側停留多麼短暫, 你已然開始改變,一系列變化即將來臨。
如果賴香吟的《島》紀錄八、九零年代的政治變遷,吳鈞堯的《台灣小事》便是平民生活的札記。吳鈞堯以金門為基底,三重是人生中繼站,一路擴張到澎湖、香港、澳門等地,用各種小事串起每個篇章,鋪陳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事物,在未來都會變成值得紀念的大事。
從第一篇〈蛙〉到第十四篇〈雨豆樹〉,賴香吟用了30年的時間,建造這座文學的島;同時,從這島嶼上因爭吵而消失的男子也叫做島。1987年至2017年,台灣從解除戒嚴時期邁入科技社會。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跟著回憶書中提及的年代。
也許有個世代受到詩人Robert Frost影響深遠,尤其是《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這首詩。我們永遠不知道那條未走的道路,長什麼模樣;跟著前人的腳步前行,也未必能和前輩們有相同的際遇。
簡玲《雨中跳舞的斑馬》介於詩與散文間的文體,以「水與火」為開頭,用文字凝鍊與洗鍊出優美的風景。
閱讀《暗夜爍光》時,想起一部影集:《窗邊女孩與對街屋中的女子》,失親同時失婚的女主角總是捧著酒杯監視對街的房子,直到謀殺案出現,她成為唯一的目擊證人,真相在清醒與酒醉之間必須得到平衡。
內容簡介(擷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事物穿過門扉時,無論多麼渺小,無論在另一側停留多麼短暫, 你已然開始改變,一系列變化即將來臨。
如果賴香吟的《島》紀錄八、九零年代的政治變遷,吳鈞堯的《台灣小事》便是平民生活的札記。吳鈞堯以金門為基底,三重是人生中繼站,一路擴張到澎湖、香港、澳門等地,用各種小事串起每個篇章,鋪陳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事物,在未來都會變成值得紀念的大事。
從第一篇〈蛙〉到第十四篇〈雨豆樹〉,賴香吟用了30年的時間,建造這座文學的島;同時,從這島嶼上因爭吵而消失的男子也叫做島。1987年至2017年,台灣從解除戒嚴時期邁入科技社會。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跟著回憶書中提及的年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而龍捲風自甘赴死,即是傳承的堅持,也是關於下一代能夠繼續成長的超卓信念──我們這一代終將腐朽,但能不能成為下一代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我想,龍捲風接受社會邊緣者、將城寨打造成避世所等作為,正是武俠精神的最高體現!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最近從新聞得知,司馬中原爺爺離世的消息,不免心中泛起一陣感傷。大家對他耳熟能詳的大多是鬼故事,我學生時期大多開始看翻譯小說,對於本國作家的作品倒不太關注了。國中時期接觸過的作家,還記得幾位呢??國立編譯館的課本都會註明該課內容的作者,能讓你記住名字的作者,想必他所寫的文章,感動過你的心弦。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而龍捲風自甘赴死,即是傳承的堅持,也是關於下一代能夠繼續成長的超卓信念──我們這一代終將腐朽,但能不能成為下一代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我想,龍捲風接受社會邊緣者、將城寨打造成避世所等作為,正是武俠精神的最高體現!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最近從新聞得知,司馬中原爺爺離世的消息,不免心中泛起一陣感傷。大家對他耳熟能詳的大多是鬼故事,我學生時期大多開始看翻譯小說,對於本國作家的作品倒不太關注了。國中時期接觸過的作家,還記得幾位呢??國立編譯館的課本都會註明該課內容的作者,能讓你記住名字的作者,想必他所寫的文章,感動過你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