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初三都有安排活動,兩天下午都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很享受這樣的時刻,分別看了兩場電影,一部是巴比倫,另一部是悲情城市。
巴比倫從好萊塢的拍片場景演進,從默片時代一直到聲光特效的發展史。其中創造的機會,捧紅的巨星從高峰時期人人吹捧,至過氣後黯然結束生命,亦有機會在舞台成為明日之星的演員,因為沈淪賭毒而自毀前程。
從故事一開始就是豪華的私人派對,呈現的是極盡荒唐的場景,也是人們無限放縱慾望、感官的世界,有人陪上性命,有人在此迷失,有人得到機會,有人得以展現風華。
另一部悲情城市是小時候就聽過,但未曾耐心看完的電影,也許因為年紀、心境種種因素,現在在看時,才能細細品嚐影片想要敘述的故事。
相較於巴比倫的美式自由、放縱,「悲」劇中呈現的是在威權時期人們如何求生存的故事,其中帶著被支配命運的無奈,也隨時處在恐懼跟不確定的年代。而這也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縮影。
自己看了這兩部電影,覺得呈現的雖然是兩極的故事;一個極度縱情聲色使人迷失其中,另一個卻是時代中的身不由己。但卻都是在歷史上人們曾經經歷的故事。
自己曾有機會接觸到佛法,也試著從佛法觀照事物的方式學習去看,稍微能夠體驗一點佛法中說到事物本質的「苦」。縱情於聲色,看似快樂,其經驗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匱乏、逃避、剝削與被剝削的痛苦。就算全然樂在其中,但結束時的失落跟悵然,本質上就是一種苦的體驗。
相對於在威權時期的人們面對生存的恐懼、沒有自由的言論、思想,飽受生命威脅的不安自然就是一種直接的苦受。然而這絕不是發生在單一年代的事件,而是在人類歷史上不斷重演的故事。
活在縱情聲色中是一種苦,活在恐懼的悲情中也是一種苦,當我們無法透過自身對於苦的理解並認識自己是有潛力超越這些苦,我們就會持續地被這些事物所影響,就會繼續受苦。
身為現在的我們更有機會成為一個自由、自主的人,我們可以在面對誘惑時更守住自己的狀態,我們也有機會認識悲情曾經發生在一個年代、一個城市,我們只需要認識跟記住,但不需要一直活在其中。
當我們時刻都能培養我們的「覺察」跟信任我們的「覺性」,我們隨時都能從慾望的國度中走出,也隨時能從悲情的城市中出離,我們更有機會超越這個世界的局限,成為真正自由的生命。
我喜歡電影,電影在敘述的是故事,而故事就是幫助我們發現與探索他人、自我與世界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