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旁邊玩沙!

    陽光下的沙坑,是小孩眼中閃閃發光的遊樂園。
    陽光下的沙坑,是小孩眼中閃閃發光的遊樂園。
    農曆年前,張魚燒遭到諾羅病毒的襲擊,上吐下瀉好幾天,漫長的年假僅剩下清腸胃與自我隔離的功能,無緣玩樂。
    好不容易病毒終於退散,陽光露臉的初三帶著小孩到附近的公園曬太陽、消消毒。「我想要玩沙!」話剛說完,張魚燒已經光著腳丫在公園裡的沙坑裡玩耍了。大病初癒的張魚燒充滿期待地在沙坑裡跑了一圈,找尋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沒想到偌大的沙坑以及矗立其間的溜滑梯居然空無一人,只有張魚燒光著腳丫在沙子堆裡東奔西跑。
    我環視了沙坑附近來來往往的小朋友,明明每個人的眼神都流露出嚮往,怎麼都沒有人踏進沙坑?當我正疑惑著眼前的空蕩蕩,耳邊傳來的聲音提供了答案。
    「爸爸,我可以去玩沙嗎?」「不可以,會弄髒你的新衣服。」
    「姐姐,我們一起去玩沙好嗎?」「媽媽不希望我們玩沙,會把沙帶回家裡。」
    「我不管,我就是想玩沙!」「好啊!你的新鞋子就會被弄髒!」
    「髒」大概是沙坑裡除了張魚燒沒有其他小朋友的原因。不過,儘管父母們三申五令,機靈的小朋友還是可以找到機會鑽漏洞--趁著大人們低頭滑手機,就是脫掉鞋子跑進沙坑的好時機。張魚燒打破了公園裡「不可以進入沙坑」的父母戒律,一對姊弟跟爸媽談判無效之後,立刻就趁著爸爸低頭專注於手上方寸螢幕、媽媽在稱讚鄰居帶來的可愛小狗,迅速地脫下鞋襪,跟張魚燒湊在一起堆沙、攀岩、溜滑梯。
    沙坑上有許多好玩的遊具,但前提是要先走進沙坑才能玩。
    看到張魚燒三人開心地在沙坑裡玩耍,讓徘徊在一旁的小朋友更心癢難耐,其中有一位小女孩開始更積極爭取獲得踏入沙坑的機會。「爸爸,我想要玩沙!」一邊講一邊越來越靠近沙坑。「不行!」爸爸在樹蔭下傳來指令。不死心的小女孩嘗試測試爸爸的底線,雙腳慢慢、悄悄地踏進沙坑。「妹妹,爸爸有說不可以踏進沙坑...。」爸爸疏忽了,姐姐可盯得緊。「姐姐,我們一起來玩嘛!」「不要,我們去玩盪鞦韆啦!」姐姐一吆喝,小女孩原本想要拉攏一起玩沙的弟弟也順著姐姐去盪鞦韆了。此時,小女孩不甘心地踢了兩腳沙,歸隊去玩盪鞦韆了。
    看來,小女孩這次在家庭的戒律角力中敗陣了。我不禁反思,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與未來選擇,會不會從這些小地方就開始慢慢奠定了基礎?如果爸爸不反對玩沙,姐姐會不會帶頭跟弟弟妹妹一起踏進沙坑?如果姐姐願意跟妹妹一起玩沙,是不是爸爸就反對無效了?或者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玩沙,會不會姐姐跟弟弟也會忍不住違抗爸爸的禁令?還是跑去跟爸爸告狀,再把妹妹揪回沒有沙子的區域?
    再者,沙子真的髒到不能碰嗎?的確,有專家提出警告,認為沙坑容易成為貓狗的便盆,所以特別提醒玩過沙子之後一定要把手腳洗乾淨。但也有專家鼓勵玩沙,因為玩沙可以促進手腳協調、刺激大腦發展;透過堆沙堡,訓練立體空間概念;甚至經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沙,可以培養溝通協調的能力。
    玩沙時間也是小孩的社交時間。
    當我正興致盎然地觀察小朋友的玩沙行為時,天空突然飄下幾滴雨絲,在我還來不及意識到「下雨」的瞬間,耳邊又傳來熟悉的聲音「下雨了,我們回家吧!爸爸好想睡覺。」我心裡不禁又浮起另一個假設:或許,不是沙太髒,而是因為麻煩,小孩玩沙要洗手,麻煩;鞋子襪子沾到沙子帶回家要清理,麻煩;小孩在沙坑裡玩到忘我不肯回家,犧牲爸媽補眠時間,麻煩...。所以,乾脆通通不准玩,盪盪鞦韆、玩玩遊具,無聊了就可以趕快回家,這樣,簡單多了!
    我忍不住拿張魚燒做了測試:「小孩,下雨了,我們回家吧!」張魚燒毫無意外地回答我:「不要!我還想玩!」口氣堅決肯定。
    是吧!沙髒嗎?沙不能玩嗎?可能都不是,是沙子「太麻煩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