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生家庭的議題總是源源不絕的顯現,農曆年與媽媽的正面衝突讓我身心疲累不堪。
必須說我已經累了。不如讓自己放個長假,把他們先放放...
跟那些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人事物,保持距離!好好照顧自己,也是好好生活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毎菇蕬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在清境的民宿當管家,檢查房間時都會忍不住駐足在二樓陽台好久,欣賞這些可愛迷人的小花朵。搬到台北後,因為思念那裡的人事物,便立刻前往花市把他們帶回家,至少在現在的生活中留下一些熟悉的味道。 快兩年了,這禮拜見到他們第一次盛開。 中間有一度想說算了,看他們爬藤也蠻療癒的,何必執著於花?被修剪的莖蔓
郵差第一次送掛號信時:邁淵明? :喔!對!我幫他代收。 郵差:要親人才能代收喔!你是? :喔!!!!呃他妹妹! :好!這裡簽名 就這樣過了一年半,每次都以妹妹代收。 今天郵差又來:邁淵明? :沒錯沒錯:) :確認一下,你是? :呃(想改口太太,但他會不會記得之前我都自稱是他妹妹,然後現在變成太太
當開始自責時,大多會伴隨另一個聲音:怎麼可以有自責的情緒? 今天夥伴安慰我,自責也沒關係啊!給自己多一點的愛,妳會走出來的:)
(本來除夕夜要發的文章) 今天是月經第一天,自從腺肌症停藥後,我的經期就不太穩定,這次提早了一週左右。恰巧碰上要回台南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所以心情格外的緊張,明顯焦慮許多。 這兩個月,我常常練習,有意識的與自己的身體連結,盡量在被疼痛逼急了之前就開始關注自己,當然我還是會想要逃避與自己獨處。 非經
好久沒更新了。 12月夥伴的父母從西雅圖來台灣跟我們一起過聖誕節,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中間也梳理了很多自己的心情與覺受,希望有機會再慢慢分享。 今天上來,主要想記錄(也是分享)我與夥伴的30日計畫。主要是由我們的共同朋友Alex發起的一個活動,畫自己30天,以任何一種形式。在過程觀
早上靜心一下,帶著欣賞自己這樣的覺知看著鏡中的自己,不再專注於臉上的痘痘,或皺紋。彷彿可以看穿到自己的靈魂。 妳很棒,願意對自己所愛的人敞開,表示脆弱。 妳很棒,願意停下腳步看看天空,欣賞周遭的風景。 妳很棒,妳的作品可以療癒自己! 妳很棒,妳做的藍莓派宇宙無敵好吃! 妳很棒,妳超勇敢,努力想瞭解自
之前在清境的民宿當管家,檢查房間時都會忍不住駐足在二樓陽台好久,欣賞這些可愛迷人的小花朵。搬到台北後,因為思念那裡的人事物,便立刻前往花市把他們帶回家,至少在現在的生活中留下一些熟悉的味道。 快兩年了,這禮拜見到他們第一次盛開。 中間有一度想說算了,看他們爬藤也蠻療癒的,何必執著於花?被修剪的莖蔓
郵差第一次送掛號信時:邁淵明? :喔!對!我幫他代收。 郵差:要親人才能代收喔!你是? :喔!!!!呃他妹妹! :好!這裡簽名 就這樣過了一年半,每次都以妹妹代收。 今天郵差又來:邁淵明? :沒錯沒錯:) :確認一下,你是? :呃(想改口太太,但他會不會記得之前我都自稱是他妹妹,然後現在變成太太
當開始自責時,大多會伴隨另一個聲音:怎麼可以有自責的情緒? 今天夥伴安慰我,自責也沒關係啊!給自己多一點的愛,妳會走出來的:)
(本來除夕夜要發的文章) 今天是月經第一天,自從腺肌症停藥後,我的經期就不太穩定,這次提早了一週左右。恰巧碰上要回台南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所以心情格外的緊張,明顯焦慮許多。 這兩個月,我常常練習,有意識的與自己的身體連結,盡量在被疼痛逼急了之前就開始關注自己,當然我還是會想要逃避與自己獨處。 非經
好久沒更新了。 12月夥伴的父母從西雅圖來台灣跟我們一起過聖誕節,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中間也梳理了很多自己的心情與覺受,希望有機會再慢慢分享。 今天上來,主要想記錄(也是分享)我與夥伴的30日計畫。主要是由我們的共同朋友Alex發起的一個活動,畫自己30天,以任何一種形式。在過程觀
早上靜心一下,帶著欣賞自己這樣的覺知看著鏡中的自己,不再專注於臉上的痘痘,或皺紋。彷彿可以看穿到自己的靈魂。 妳很棒,願意對自己所愛的人敞開,表示脆弱。 妳很棒,願意停下腳步看看天空,欣賞周遭的風景。 妳很棒,妳的作品可以療癒自己! 妳很棒,妳做的藍莓派宇宙無敵好吃! 妳很棒,妳超勇敢,努力想瞭解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出生和成長的初始家庭。 家庭的不和睦讓我早早知道不快樂的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很多很多影響,但從沒想過時至30,這樣的影響仍深深存在。 不愛回家,但說不上是仇恨或憤怒,或許以前有這些極端的負面情緒,甚至會和別人分享小時候的種種家庭不愉快,藉此來獲得他人關注、同情,在剛認識的新朋友面前刷存在感。但在經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生在1980年代的韓國諮詢師 生長在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家庭 三餐有飯、父母勤奮老實又有責任心、不酗酒、沒外遇、沒賭博等惡習 但是家庭的長期爭吵,讓作者曾有自殺的念頭
Thumbnail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走向成年,或是溫暖的祝福,或是沉重的枷鎖。父母的愛與缺席,塑造了我們的安全感;童年的角色分工,影響了我們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並提供打破枷鎖、走向自我重生的方法,幫助你從傷痕中找到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
女孩的個性就是靜靜坐在一旁,聽人說話, 每當姊姊們回來,聽到家人們的爭論, 女孩的內心就會開始出現[內心對話]。 大姊是家中最有解決生活.自學能力的成員,家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跟大姊諮詢,大姊處理。 印象很深,多年前,有回大姊在客廳眾多家人面前,在二姊夫身旁就說著,二姊夫的""不是""
Thumbnail
高二的暑假,看著在客廳吵個不可開交的父母親,我對他們說,你們要不要離一離? 還是學生的身份的我,不懂得成年人為經濟問題煩惱的苦悶情緒,而經濟問題來自不穩定的建築工地工作,和食指繁浩的一家六口。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家有時候,還需要爺爺及叔叔的資助。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出生和成長的初始家庭。 家庭的不和睦讓我早早知道不快樂的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很多很多影響,但從沒想過時至30,這樣的影響仍深深存在。 不愛回家,但說不上是仇恨或憤怒,或許以前有這些極端的負面情緒,甚至會和別人分享小時候的種種家庭不愉快,藉此來獲得他人關注、同情,在剛認識的新朋友面前刷存在感。但在經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生在1980年代的韓國諮詢師 生長在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家庭 三餐有飯、父母勤奮老實又有責任心、不酗酒、沒外遇、沒賭博等惡習 但是家庭的長期爭吵,讓作者曾有自殺的念頭
Thumbnail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走向成年,或是溫暖的祝福,或是沉重的枷鎖。父母的愛與缺席,塑造了我們的安全感;童年的角色分工,影響了我們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並提供打破枷鎖、走向自我重生的方法,幫助你從傷痕中找到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
女孩的個性就是靜靜坐在一旁,聽人說話, 每當姊姊們回來,聽到家人們的爭論, 女孩的內心就會開始出現[內心對話]。 大姊是家中最有解決生活.自學能力的成員,家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跟大姊諮詢,大姊處理。 印象很深,多年前,有回大姊在客廳眾多家人面前,在二姊夫身旁就說著,二姊夫的""不是""
Thumbnail
高二的暑假,看著在客廳吵個不可開交的父母親,我對他們說,你們要不要離一離? 還是學生的身份的我,不懂得成年人為經濟問題煩惱的苦悶情緒,而經濟問題來自不穩定的建築工地工作,和食指繁浩的一家六口。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家有時候,還需要爺爺及叔叔的資助。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