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1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141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日本兩大藝術祭(後記1):關於人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其實,想說的還很多
從去年的七月中開始,我竟然不自量力地選擇了日本的兩大藝術祭作為主題,開始發表了好長~~的一系列文章,不知不覺竟花半年以上的時間,錄下了36集有關藝術祭的內容。這樣大家應該知道,導遊這個看似很輕鬆的工作,其實只是「看起來」而已(淚),撇除每天要照顧每個團員在吃喝拉撒睡的各種疑難雜症之外,還得做許多「不一定」用得到的功課備用著(好,我承認,其實有很多內容是我團上根本來不及分享,所以只好用自己的podcast說個夠XD)。
其實,有關日本的這兩大藝術祭,還有很多區域、很多島嶼、很多空間與作品無法完全整理與分享,就像最後我們提到的豊島,就還有橫尾忠則美術館(這個老杯杯藝術家也很愛圍繞著「死亡」這個主題進行創作,而且他跟三島由紀夫還有過交手,有機會也想來好好介紹啊)、青木野枝的作品《空之粒子》(也是一個以豊島的「水」為主題的代表性作品)、白寮(白い寮,一棟以80年的古民宅改建而成的住宿空間,我超想去住看看的)...等。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其實也還有男木島、女木島、小豆島還有大島,甚至在後面幾屆藝術祭中,也陸續加入了更多的小島,每個島都有介紹不完的故事與作品。但其實我在寫到犬島的時候就開始發現,照我這樣的步調寫下去,可能真的會沒完沒了,所以最終忍痛選在豊島暫時打住。至少這幾個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開始之前,從早期就參與其中的、最重要的三個小島:直島、犬島與豐島,NANA濕婦都已經屎盡了全力地,將所有筆記都整理出來了,希望至少可以對第一次造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朋友們有所貢獻。至於其他的島嶼,我們之後有機會再來以不定期的方式跟大家做快閃分享吧,否則這裡都快變成了瀨戶內藝術祭專區了呢。
像這樣一路從大地藝術祭寫到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了想跟更多人分享之外,其實也是清理自己腦袋資訊的非常重要的歷程(老實說,在最初剛下筆的同時,所有的資訊都在我的腦袋裡飛來飛去、糊成一團),謝謝喜愛藝術祭的各位一路上陪伴至今,也謝謝對藝術祭沒興趣的朋友忍耐至今。在這一系列介紹內容的最後,請容許我再花一些篇幅,將兩個藝術祭在作品與藝術家之外的事情,以及我自己在藝術祭中看到的狀況與課題整理出來。當然,這些問題都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是想拋出來給正在看文章的你/妳,可以一起思考,又或許你/妳正是那個手上有資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那就更好了。

藝術祭藏鏡人:小蛇隊與小蝦隊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一直都沒有提到,其實在兩大藝術祭的背後,有一群默默努力的志工團隊,分別是大地藝術祭的「小蛇隊」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小蝦隊」。這些隊員們除了當地居民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日本的其他地區、甚至是國外,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小蝦隊來舉例的話,就可以分成瀨戶內海本地種(當地島民與居民)、日本種(日本人)與外來種(外國人)的各種蝦。他們不僅是無領薪的志工,甚至還得自己負擔從各地來到這裡的交通費、在志工服務期間的住宿費與生活費,當然,藝術祭的舉辦單位會提供簡單又便宜的餐食與住宿選擇,但長時間下來,仍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從藝術祭活動開始前,一直到結束後,這些志工團隊會在每個環節與角落中,分別提共不同的協助,例如老屋的清掃與維持、護照與商品的販售、交通與人流引導、協助藝術家創作、船離開的時候揮旗吶喊、意見調查、活動舉辦...等等。
NANA濕婦因為工作的關係,曾經有緣分到大地藝術祭中,「體驗」過幾天的小蛇隊生活,我記得那是一個穿吊嘎啊都還會滿身大汗的夏天...。我們被分配住在以廢棄小學教室改建的宿舍裡,每間房都有上下舖,下鋪大多是比較早來參加或是長時間參與的小蛇隊隊員,而像我們這種來暫住、插花的,當然就是哪裡有空床位就睡哪裡嘍。沒想到,當晚等我準備要爬上上鋪睡覺時才意識到,舊校舍的建築是沒有裝冷氣的,只有一台微弱的地上型冷氣,而冷空氣再怎麼吹,都飄不上來上鋪的。我先是站在樓梯上,體驗著下半身25度上半身35度的奇妙體驗;接著,在35度高溫的上鋪翻來覆去一陣子之後,我決定回到地面,在地板上舖床睡XD。由此可知,那些來自於外地的日本種與外來種,一定都是對藝術祭瘋狂到病入膏肓的人(XD),才能在如此克難的環境與生活中,一路上持續保持熱情。有時,大地藝術祭的小蛇隊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小蝦隊之間,甚至還會交互幫忙,像是小蛇隊隊員跑到瀨戶內海來、或是小蝦隊隊員跑到山裡協助大地藝術祭;更瘋狂的,大概就是同時身兼小蛇隊與小蝦隊兩種身分的人了。
原定於2021年舉辦的第八屆大地藝術祭,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得不延後至2022年才舉辦。在準備期間,許多藝術家也因為受到旅行限制無法親自前來日本,此時便是仰賴著主辦單位與小蛇隊的志工們的協助,才得以進行創作。志工們依照藝術家的指示,協助蒐集各種媒材、探勘場地與空間、並反覆與藝術家確認等的工作,如此「遠端」創作的方式,增加了不少作品的製作難度。此外,過往的大地藝術祭多是集中在夏季舉辦,會期約50~60天不等,但這一次也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為了避免人潮過度集中,將會期延長為橫跨春夏秋三季共達145日(4/29~11/13),而且還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舉辦期間相互重疊(原本兩者是會錯開一年的,2022年開始變成同一年舉辦了),這些對於當地居民、藝術祭的工作人員與志工團隊的人力調度來說,可說都是自舉辦以來第一次必須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藝術祭的副產品:U-turn與I-turn
無論最初是仰賴著政府補助金而起的大地藝術祭,或是以私人企業(福武集團)主導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其實一開始並沒有信心與把握可以一路舉辦到現在。相反地,他們只是用盡全力,面對每一次的藝術祭活動,將自己能做的都做出來,並在藝術祭結束後進行各種檢討,並與當地居民不斷反覆地討論與溝通後,才會決定是否要舉辦下一屆。所幸,兩個藝術祭截至目前為止都還在持續地推動中,且在國際間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每三年一度的頻率越來越規律。過去,這些地方可能只是像日本到處都有的觀光景點(甚至只是個平凡到不行的農村或小島),有緣份的話,大家可能20年去一趟就差不多了。但現在,因為藝術祭的舉辦,每一屆都有不同的藝術家作品與活動持續推出,所以有許多喜愛藝術祭的朋友,常常是抱著期待的心情,每三年規劃一趟回訪旅行;有些則是參加到後來,就加入了小蛇隊或小蝦隊;更有趣的,甚至還有人因為藝術祭而愛上了哪片土地或哪個小島,因而舉家搬到該地去定居的。
在日本「U-TURN」與「I-TURN」兩個詞,所謂的「U-TURN」,指的是原本居住在當地的居民,可能因為求學、求職、結婚等各種因素,而離開家鄉,最後又因為某些原因,選擇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定居的人;而另一種「I-TURN」,指的則是原本居住在他地,因為某些原因而選擇搬到現在居住地的人。例如像福武集團的BOSS福武總一郎先生,當年就是因為父親過世,而從東京回到老家岡山接手家業,這樣的他就是屬於「U-TURN」。而假如像是我朋友,因為工作的關係,從台灣搬到了直島上生活定居,這樣就屬於「I-TURN」的案例。
忘了是在哪本書裏曾經看見這句話:「在過去,人類往往因為各種貿易與經濟活動而遷徙;而現代的遷徙,有沒有可能是為了藝術?」。這句話如果講給那些正在面臨人口減少、快速老化的偏鄉與離島的居民聽,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根本是天方夜譚。而現實面上,在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所舉辦的地區中,即便藝術祭有為他們帶來人潮與小部分的建設,但大多仍無法阻止人口減少與老化的問題,廢校不斷增加、商店街的蕭條、當地工作機會不多...等的現象,頂多只是趨緩,但從來沒有因為藝術祭的舉辦而停下腳步過。
但像是大地藝術祭透過FC越後妻有(女子足球隊)進駐的方式,不僅在藝術祭期間內擔任導覽員、藝術祭會期外協助農作、維護藝術展示品、與當地民眾一起除雪...等工作。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實際在當地「生活」的體驗,除了可以維持她們生活所需的經濟來源之外,也加強了他們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未來或許有一天,她們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繼續停留在新潟,又或是回到新潟。對當地居民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有年輕人與其交流,也為當地注入了許多活力,而且這些交流已經脫離藝術祭的範圍,延伸到許多日常生活之中,對他們來說,這些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們的心靈寄託。這種藉由藝術祭所帶動,而逐漸擴散到活動之外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流動,雖然是無形的,卻也是真實存在的。
女子足球隊於大地藝術祭期間的工作(サッカー×農業 FC越後妻有)
另外,在瀨戶內海的男木島上,也出現了一絲小小的曙光,一對U-TURN的夫妻,從一間小小的民宅改建的「男木島圖書館」開始,逐漸實現了上面所說的「為了藝術而遷徙」的奇蹟。
最初因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舉辦的關係,讓原本已經定居在大阪的福井大和先生(男木島出身),選擇帶著老婆小孩回到自己的故鄉男木島定居。從他們開始,到第二屆藝術祭(2013)舉辦時,共計有四個家族都選擇回到了男木島生活,而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重視的小朋友的教育問題,因此又間接透過署名的方式,向高松市政府申請讓當地原本已經廢校的男木中小學校復校,也新增了幼兒園(保育所)的設置等等。2019年開始,他們夫妻倆也以男木島圖書館作為移住者的據點,協助其他跟他們一樣想要來(或是回)到男木島居住的人們,幫他們媒合島上的空屋與資源。現在,整個島上將近有4成的人口(約50-60人左右),都是「U-TURN」、「I-TURN」或是兩地居住的人口,而其中過半數以上都是家裡有小朋友的家庭。
男木島圖書館/照片來源:男木島圖書館臉書
男木島圖書館/照片來源:男木島圖書館臉書
對於其他同樣面臨少子高齡化困境的島嶼來說,男木島上所發生的事情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奇蹟,而且在居住的島上就有學校資源這件事情,後續還能吸引更多想要來到瀨戶內海小島上定居的人,這樣後續的善的循環,或許已經跟最初的藝術祭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如果一開始沒有將男木島納為藝術祭舉辦的小島之一,或許這一切後續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了。我想這應該就是藝術祭有趣的地方,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有很多事情,在做的當下或許原本的目標是A,但最後卻意外完成了B、C、D...等各種意想不到,卻很棒的副產品。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參考資料:
1.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型文化活動6—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丘如華(2012.10.12),https://www.villagetaipei.net/Post?PId=11601
2.男木島資訊:https://greenz.jp/2017/03/30/ogijima/、https://ritokei.com/pickup/k30_14_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NANA濕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