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與燕子人》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說的時代背景源自二次大戰期間,歐洲國家所面臨到的局勢。在希特勒的統治下,造成無數生命殞落,人心惶惶,是歷史上十分沉痛的傷害。
作者對於小說情節的呈現著重在安娜、燕子人與赫修爾先生三個人身上,讓讀者透過他們的互動、溝通、生存法則,去感受他們所處的世界。
小說中最觸動我的是當他們遇上販子之後,燕子人與赫修爾吵了架,而那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對話。其實,我能夠理解燕子人的想法,他並不是無情,而是當生命遭受威脅時僅能做的就是如此。在人性的善惡之間必須選擇、必須取捨。後來,燕子人的精神狀況逐漸變得異常,為了取得他的藥品,安娜不惜一切代價,看到這段時,我心裡湧入某種難以言說的情緒。
「我懷念我們所有的朋友,我記得他們每一個人,我真的記得。有時候,我睡著前,我會想著其中一個人,或者我們走路時,我會記起一個人,一個我很久沒有想到的人,我會很難過,很想知道他們是不是依然平安,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是真的。」
「說『我要去找猶太人』時,不可能不說『我要離開你』,同樣地,說『河岸』時,也不可能不說『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8內容數
    It puts everything in perspective when you see it from a distanc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疼惜而感傷的懷舊。」 沈從文自認是個「鄉下人」,他的樸實筆觸是對鄉土民情的熱愛與關懷,作為一位道地的鄉下人,他的口吻,自然使我彷若穿越至那古遠的年代。 看著看著,我的心情同祖父一樣,也替那懵懂的翠翠著急、憂慮,得要找個人好好交付才行。然而,事情發展並不僅是二男、一女的
    兩人一起走在街頭,聽著耳機裡的音樂漫舞,成為彼此暫時的救贖。 Don't say it like a posh English girl, say it like someone in New York. Fuck off! Say, I'm in the fucking zone. 特別喜歡這一
    讀亞妮老師的文字,常常讓我有種「啊,正是如此!」的感覺。但她的成熟與歷練是我可以讀懂,卻也僅只於此的,無法深切體會,是因為那屬於她與她之間的糾葛、愛恨。 我邊讀邊記錄著,寫在筆記本裡,也寫在心底。 淺淺生活,深深感受。最喜歡的一段話: 「若你們在日常的轉角遇見我,請不要問起我心內的琉璃,它都被寫下來
    如含在嘴裡的魚肉中,細細咀嚼出那一根針。柔軟中帶點刺,句句直指人心。 讀她的文字,讓我感覺到被她雙眼穿透的炎涼世態,卻又不輕易放下的寬容、溫情與愛。 她的笑裡藏著一把鋒利的刀,她靈敏的雙眼在夜裡也能看清,而當刀口抵住另一個人的脈搏,怨恨、怒氣瀰漫之際,她會清醒地站在背後看著那人,並對自己說:「你不是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疼惜而感傷的懷舊。」 沈從文自認是個「鄉下人」,他的樸實筆觸是對鄉土民情的熱愛與關懷,作為一位道地的鄉下人,他的口吻,自然使我彷若穿越至那古遠的年代。 看著看著,我的心情同祖父一樣,也替那懵懂的翠翠著急、憂慮,得要找個人好好交付才行。然而,事情發展並不僅是二男、一女的
    兩人一起走在街頭,聽著耳機裡的音樂漫舞,成為彼此暫時的救贖。 Don't say it like a posh English girl, say it like someone in New York. Fuck off! Say, I'm in the fucking zone. 特別喜歡這一
    讀亞妮老師的文字,常常讓我有種「啊,正是如此!」的感覺。但她的成熟與歷練是我可以讀懂,卻也僅只於此的,無法深切體會,是因為那屬於她與她之間的糾葛、愛恨。 我邊讀邊記錄著,寫在筆記本裡,也寫在心底。 淺淺生活,深深感受。最喜歡的一段話: 「若你們在日常的轉角遇見我,請不要問起我心內的琉璃,它都被寫下來
    如含在嘴裡的魚肉中,細細咀嚼出那一根針。柔軟中帶點刺,句句直指人心。 讀她的文字,讓我感覺到被她雙眼穿透的炎涼世態,卻又不輕易放下的寬容、溫情與愛。 她的笑裡藏著一把鋒利的刀,她靈敏的雙眼在夜裡也能看清,而當刀口抵住另一個人的脈搏,怨恨、怒氣瀰漫之際,她會清醒地站在背後看著那人,並對自己說:「你不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作者:燕子 這是關於 1960 年代,台灣鄕土小人物阿俊與阿花這對夫妻,對於生活掙扎、奮鬥,為了養育孩子,辛苦打拼,逆境求生存的故事。 《苦悶人生與希望》 折磨的人生。如果大家都可以人生重來,就沒有悔恨中度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Thumbnail
    「『你認為牠們會繼續飛行,是嗎?』我說。 尼爾緩慢地輕點一下頭。 『為什麼?』 『因為這是牠們的本性。』」 這本書描述在一個動物幾乎瀕臨絕種的世界,為了愛想掙脫自己的出走天性的法蘭妮在遭遇種種不幸後獨自踏上的旅程,追尋著最後一種候鳥的蹤跡。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沒想到我手中翻閱的內容是一個年僅13歲的青春少女的日記。多令人心疼的安妮啊!其實不只安妮,所有的被扼殺的猶太人都是,種族滅絕的行為真的讓我非常難過與憤怒。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若不是因為身邊的同伴,恐怕無法順利生還。「多虧了緹娜,謝謝。」 「應該的。都到這裡,我們已經承受不起再失去任何一個同伴了,不是嗎?」向還心有餘悸的同伴回以有些哀傷的笑容,緹娜這才看向開口指揮自己的班長──「洛德。」 轉向的話鋒帶著令人感到針刺似的壓力,深知緹娜的意有所指,洛德安靜地抿唇。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作者:燕子 這是關於 1960 年代,台灣鄕土小人物阿俊與阿花這對夫妻,對於生活掙扎、奮鬥,為了養育孩子,辛苦打拼,逆境求生存的故事。 《苦悶人生與希望》 折磨的人生。如果大家都可以人生重來,就沒有悔恨中度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Thumbnail
    「『你認為牠們會繼續飛行,是嗎?』我說。 尼爾緩慢地輕點一下頭。 『為什麼?』 『因為這是牠們的本性。』」 這本書描述在一個動物幾乎瀕臨絕種的世界,為了愛想掙脫自己的出走天性的法蘭妮在遭遇種種不幸後獨自踏上的旅程,追尋著最後一種候鳥的蹤跡。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沒想到我手中翻閱的內容是一個年僅13歲的青春少女的日記。多令人心疼的安妮啊!其實不只安妮,所有的被扼殺的猶太人都是,種族滅絕的行為真的讓我非常難過與憤怒。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若不是因為身邊的同伴,恐怕無法順利生還。「多虧了緹娜,謝謝。」 「應該的。都到這裡,我們已經承受不起再失去任何一個同伴了,不是嗎?」向還心有餘悸的同伴回以有些哀傷的笑容,緹娜這才看向開口指揮自己的班長──「洛德。」 轉向的話鋒帶著令人感到針刺似的壓力,深知緹娜的意有所指,洛德安靜地抿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