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三人觀點

    有天晚上小妹指著老公之前送我的熔岩燈,問我能不能讓他們點著熔岩燈睡覺?我心想很久沒看可愛的熔岩燈了,於是就說好阿,他們就開著熔岩燈睡覺了。
    隔天早上,我在房間外面聽到兩小都已經起床,在床上聊天,看著療癒的熔岩燈ㄉㄨㄞㄉㄨㄞ的往上浮起又落下,兩人直誇讚可愛,房間充滿了笑聲。
    然而到了該離開房間的時候,小妹對哥哥說了一句:熔岩燈給你關,因為你有看。哥哥感到委屈與生氣,小妹剛才也有看啊!為什麼叫他關?
    於是兩人爭執到外面,哥哥哭了起來,我上前了解是發生什麼事情。聽完他們各自的描述之後,我心裡升起許多想法。
    我先處理哥哥,他的最簡單。
    我問哥哥覺得委屈的原因,是因為妹妹講這個話很沒道理嗎?哥哥說是,又開始哽咽了起來,我反問他,那妹妹說的話你為什麼一定要聽呢?然後再覺得委屈?我說,如果妹妹說了沒道理的話,你不用一定要聽,可以跟她說"這個沒道理",然後直接來跟我反應,我會去處理。
    再來是妹妹,她真的不懂為什麼這句話沒道理。
    我跟她解說,如果你的規則是"有看的人就要關"那你也有看,你也要關,就不能拿來要求哥哥關,這樣有懂嗎?她看起來一臉茫然,不懂。我反覆解釋了幾遍,她還是只能說出"哥哥有看,所以他要關"這句話,我看她不是當場能解決的,就直接跳到結論:你不能這麼兇的叫哥哥關。
    然後是媽媽的觀點,我跟兩小說,當初我答應你們開熔岩燈,是為了讓你們開心的,現在為了誰要關燈而吵架哭哭,那我會覺得很失望,還有覺得乾脆都收起來,不要開了。再來就是,誰去關燈很重要嗎?關燈只是一個小動作,在你們吵架的時候我就去關完了,花不到一秒鐘就結束了,吵架的時間都遠遠超過關燈的時間了。
    最後,我問他們,你們知道發生這整件事情,最難過的是誰嗎?妹妹說是哥哥(因為他在哭吧我想),哥哥說是媽媽(因為小孩吵架了),我都搖頭說不是。他們猜遍了所有的人,我都說不是,最後我宣布答案:最難過的就是熔岩燈本人了。
    兄妹兩人露出奇怪的表情,好像在說,媽媽你在說什麼啊?
    我說,剛剛你們才圍著熔岩燈欣賞它、覺得它好可愛,下一秒講到誰要關掉它就開始吵架,說自己不想關,熔岩燈看到你們沒有人想幫忙它一定很傷心,不是剛剛才說我可愛的嗎,怎麼現在變這樣?
    哥哥聽完之後心裡釋懷了,離開房間去吃早餐了。妹妹還在呆,起床這短短十分鐘發生太多她不懂的事情(為什麼我不能叫哥哥關?為什麼熔岩燈會難過?),我再次提醒她下次不能這樣對哥哥,就放她去吃早餐了。
    這次的處理帶給我一些體悟,那就是:父母往往太快在孩子的爭執中強迫孩子接受"第三人觀點",雖然第三人觀點往往能讓孩子往"不衝突"或是不被激怒的方向引導,然而在事件當下父母唯一使用第三人觀點,卻會造成孩子本身的想法與感受被摒棄的感覺,或許會產生"我"的主體不重要的無價值感。
    然而一昧的進入孩子的觀點去同理、放大孩子的感覺與想法,也是危險的,它會使孩子沒有新的、更成熟的觀點去看待事件,持續的以自我為中心,阻礙孩子的成長。
    最適當的方式應該是先進入孩子的觀點與感受,教他們以"自己"的身分下次可以怎麼想、怎麼做,而且雙方都需要做一次。像妹妹的部分我就在隔天教了,我說:妳叫哥哥關,是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想關,而不是因為他也有看?妹妹想一想之後點點頭。
    我接著說,如果妳不想關,就老實地說出"我不想關",接著哥哥就會說"我也不想關",然後你們就能按照正常程序解決這個大家都不想關的情況,像是猜拳或抽籤或輪流,就不會讓哥哥哭哭,然後妳被我講,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比較好?妹妹說對,我們就練習了一次。
    孩子的觀點結束後,就是第三人或父母的觀點了,雖然孩子不一定能馬上跳出自己的主觀來接受這個客觀的觀點,但總是提供了另外的選項供參,說不定下次孩子就能納入自己的選單之中了。
    但我為什麼要說,熔岩燈感到難過呢?
    我想這是一種個人的喜好,我傾向相信萬物有靈,我也希望能用這種讓人意外的角度來看事情,會給生活帶來樂趣,也能讓這種場面有個輕鬆的收尾。我總覺得,觀點越豐富,越能將童趣或幽默融入生活中,人就比較能夠苦中作樂,畢竟人生苦多於樂,如果只有發生好事才樂,樂真的太少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