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常有人在爭論「香菜到底好不好吃」,如果是彼此不認識的網友,離開電腦後彼此立場不同對生活完全沒影響,但如果這個問題發生在一對情侶、夫妻、親子身上,可能就不一樣了。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A和B兩人一起去吃大腸麵線,桌上擺著各種配料,其中也包含了香菜。
A:香菜很好吃啊,麵線加上香菜才會有它特殊的味道(邊說邊夾了一大坨香菜加入自己的麵線裡),這樣最好吃了!來,你也試試看(把香菜遞給B)。
B:我不喜歡香菜,它聞起來有一個味道,我聞到那個味道就覺得想吐,我還是不要加了。
A:什麼?它很香啊,就是這樣才叫香菜好嗎?而且我聞了都不會想吐,是你的問題吧!唉你怎麼這麼虛,太弱了吧!我就跟你說要運動...(以下省略八百字)
我們如果把A、B代換成先生、太太,香菜代換為「我的(原生家庭)家人」,這樣的對話是否很熟悉?
暫停一下,我們來想像另一個場景:
A和B兩人一起去吃大腸麵線,桌上擺著各種配料,其中也包含了辣椒醬。
A:加辣很好吃啊,麵線加上辣椒才會有它特殊的味道(邊說邊挖了一大匙辣椒加入自己的麵線裡),這樣最好吃了!來,你也試試看(把辣椒遞給B)。
B:我不喜歡辣椒,太辣了我受不了,等一下吃了會流鼻涕眼淚,還會胃痛拉肚子,我還是不要加了。
A:也是。
如果兩人之間能用「辣椒」來代替「香菜」的觀點,很多時候都會讓彼此舒服點。
但為什麼常常不能呢?原因應該是「對方所表達的能不能被自己接受」,而對很多人來說,要先理解才能接受,但當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太單一(往往侷限於自己的經驗與自己周圍的人的經驗),超出個人經驗與想像的東西就很難被理解的話,後面的接受可能很難發生。
如果你遇到的是「不能理解卻也能接受」的另一半,那已經夠好了。
我們再深入一點去看,可能也會讓彼此更好過一些。
對方到底為什麼要「強迫推銷」他的愛好希望你能接受呢?畢竟你是不是吃到「最好吃」的大腸麵線,可能和他有沒有享受到麵線沒有什麼關係啊!
有沒有可能,那是一份「我也希望你感覺好」的心意?
只是方法可能太過單向,加上被拒絕後的惱羞,轉為攻擊,最後都模糊了焦點,完全讓人看不到心意在哪裡了。
A和B到底誰要改?我總是覺得誰能改就誰改吧,只要一方改了另一方通常也會跟著改變。如果是B,或許能這樣說:
「謝謝你的推薦,我已經覺得夠好吃了,你選這家麵線真的很不錯。」
「你家人都很好,我也感覺他們對我不錯,我收到你的心意了,但我週末更想和你單獨相處,可以怎麼排會比較好?」
當然這樣的推理與應對是有很多前提的,譬如對方不是個自大狂、不是個控制狂、不是個現代孝子,而你與伴侶的感情也算還可以,至少不是充滿惡意,那麼將對方的行為解讀是心意去回應,是個還算可以的反應。
那如果對方是被排除的那些狀況⋯嗯,我可能就會結束關係或撕破臉拒絕,所以也沒有什麼要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