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寫字在實驗教育的樣貌

閱讀、寫字在實驗教育的樣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家長對於走實驗教育這條路都有各式各樣的擔憂,其中一個很大的擔憂就是擔心孩子在缺少了體制內的那些強迫書寫、排山倒海的寫字與閱讀練習,孩子的寫字與閱讀能力會與體制內的差距越來越遠,而這影響我想最主要還是回到了對於考試的擔憂。

我們都知道考卷這個東西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閱讀,且對於題目描述的掌握要求需求是很高的,當然離開了考試出了社會後就算你是使用電腦作業,大量的閱讀還是每天必備的,寫字雖然打字取代了傳統的書寫,但若是沒有基礎的認字寫作能力,在電腦上能發揮的恐怕也不多。

最近我剛好看完 <談閱讀> 這本書,由 Ken Goodman 所著的這本書對於這個議題有很深入的研究,這本書花了很多的篇幅與時間和讀者一一解釋作者的經驗與研究觀點,當然也包括非常多實例去佐證作者的理論,但綜合來說這本書想要表達的也許用白話一點來說就是【閱讀、寫作都是一個系統性的概念理解,而非像一般人直觀的判別是對單字、生詞、文法的掌握與否來決定閱讀、寫作的能力。】

換句話說,一般人認為寫作不好,一定要從造詞、認字下手,但是作者的理論驗證了人讀懂一段文字,讀懂一個標語,讀懂一個段落並不是因為他對這些單字的掌握度高,而是因為人在閱讀的時候腦中正在預測、猜測文字所寫的內容,所以腦會自動建構出一個你已知的世界去回應正在閱讀的文字。我也不確定自己寫的方式能不能讓閱讀的人看得懂作者的觀點,但我想更簡單的說法就是你是否會發現你在閱讀書的時候其實你就像在跟你自己對話一樣,事實上你是把作者的話拿來跟你自己的話經過反覆對話後去理解書中的知識,如果你們的話語相同那麼這段話就可以一次讀懂。

用這個觀點來看待寫作、閱讀的話你就會發現,如果我們把很重要的閱讀、寫作的【系統】給拆除掉,只著重在單一的字、詞來教的話是違反人體閱讀的理解理論的,因為當你的腦中無法去系統性的理解、回應眼前的文字時,在學習上也會變得更難以理解眼前的事物,我認為作者的這本書所談的閱讀的理論、方法操作,對實驗教育的課程設計有非常顯著的意義。

我一直算是相信只要透過大量閱讀,認字、寫字這些問題都會自然地學會,因為人寫作、閱讀最終目的不都是為了要理解、表達事物嗎?那麼培養孩子表達的能力,他就會自然地去發展寫作能力,如果培養孩子想要理解的能力,他就會自然去發展閱讀的能力,聽和說也是同樣的系統,所以在實驗教育課程設計中如果想要走出傳統的教學寫作、閱讀,我認為往上面的方向走是這本書給出的答案,也是這本書認為比起傳統教育的教法,這樣的教法其實孩子是可以學得更容易的。

avatar-img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