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魔咒「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以!」
「不行!」
「不要丟東西!」

不論從零歲到十八歲,你幾乎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天都會聽到以「不」開頭的命令語句,然而有趣的觀察或許是,你去計算這些「不」開頭的命令句究竟能產生多少效用?你可能會發現十之八九都是完全沒有效果的,然後當「不」開頭的命令句變的沒用的時候,接下來要嘛就是開使用吼的,不然就是直接棍棒伺候小孩了。

以前我剛開始養育孩子的時候,確實也會不斷的把不可以,不要丟東西掛在嘴邊,但慢慢的當我接觸「父母效能訓練」後練習我訊息,練習與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溝通後,我發現這個「不」開頭的命令句他確實效用非常低落,簡直像是大人拿來對自己安慰用的話語,所以慢慢的我體悟道當我們今天想要孩子不要去做某件傻事,不要去幹什麼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戒除的恐怕就是這個最沒用的「不」開頭的命令句。

然後我知道很多父母這時候就會說

所以你就是讓他去做,你這樣不會教小孩啦,小孩就是笨什麼都不懂。

我知道大多數的人都因為慣性,代間傳承的教養關係導致你的本能反應開始出現防衛的心態,我這篇文章想要談一部分就是這個如何去克服慣性,上一代的教養造成了這一代的你腦中誤以為「只有我爸媽教育我的這套教養方法就是唯一能用的方法。」,事實上拿掉「不」以後其實你還有千百種招數,只是你想不想學、敢不敢用。

江湖流派千百種,你今天想學哪一種?

當今天小孩想要拿石頭起來的時候,所有的父母反射性的思考大概都是如下「完了,他要丟石頭了,會打到人,會有人受傷。」然後下一秒脫口而出的就是「不可以丟石頭!」很經典的場景,我最近都還碰到自己的小孩丟石頭,然而這時候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你不能使用「不」開頭的句子,你會怎麼說?

這時候有一招叫做「我訊息」,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重新拆解剛才這個例子你準備脫口而出的「 (你) 不可以丟石頭。」你會發現句中省略的其實是你,換句話說是對方也就是你的孩子為開頭的句型,這種句型擁有強烈的責備、命令口吻,所以造成聽者反彈或者甚至故意唱反調,那如果我們改成我訊息處理,也就是開頭的我呢?

我看到你拿起石頭了,你是想要玩石頭嗎?

不誇張的是,當我們改成這個句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從命令直接變成了問句,而小孩也會因為一個問句而轉而困惑的停下手邊的動作,思考著你的問題可能會回答你「對。」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我知道你很想玩石頭,可是往這個方向會丟到人,你可以往另一邊丟嗎?
我知道你很想玩石頭,但是會丟到人,你往自己地上丟可以嗎?

我發現像這樣的「建議」對小孩非常有用,小孩會思考然後試著照著你的動作,而這樣的對話遠比你一開始的「不可以!」來的有用太多,慢慢的我確實的體悟道有太多太多東西我們比起開口就是「不行、不可以」,使用我訊息的方式孩子往往接受度要高的太多太多。

成人面對「不」的反應

不知道有沒有成人思考過,你會不會有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當別人告訴你不可以這樣那樣的時候,你心裡會很想要反彈很想要證明你自己,證明你是做的到的而別人假設你做不到這點是錯的,沒錯,這就是很典型的人類在面對質疑、否定的時候產生出來的對抗心理。

你為什麼要憑藉你的經驗來否定我的可能,也許我做的到。

好巧不巧的是這種心態卻常常造就了不可思議的成功,比如化學家在千方百計嘗試後試驗出的新結果,嶄新的創造,不可思議的想法往往都是再對抗社會主流中否定你的意見中出現,我認為這就是人類的本質,一種會不斷提昇自己突破自己的生物。

小孩也是這樣的生物,對他來說你的那句不可以,不可能正好是他想要實踐他自己的絕佳例證,既使他失敗了他還是會樂此不疲的挑戰,但是對大人來說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在挑戰自我的孩子,他們看到的多半是一個在挑戰大人的孩子,認為眼前的這個小小生物正在違逆自己,一種上對下的管理姿態就這樣開始壓迫小孩,使用暴力或者言語羞辱孩子,不但沒有幫助甚至還會造成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寫下這篇教養的魔咒「不要」的原因,因為我是真心想要告訴很多父母如果你能放棄「不要」的教養魔咒,這可能真的可以改變你的育兒人生,育兒經驗。

下一次,試著練習看看

(你)不可以挑食!
(你)不准看電視!
(你)不准吃零食!

以上三句話是否可以換不同的方式對孩子說?

第一個案例的挑食也許有很多問法。

你是因為覺得這食物不好吃所以不吃嗎?
我看到你不吃了,你肚子不餓了嗎?
你是不喜歡這個食物的口感,所以不吃嗎?

第二個案例的不准看電視,也有很多不同的問法

我覺得你已經看很久了,是不是該休息了?
我覺得我們每次約定好看電視的時間,你都超過我很失望。
你可以告訴我你在電視中看到什麼嗎?我們聊聊你看的內容?

聰明的你是否有發現,以上這些換句話說的教養解法,他都提供了一個對話的空間給孩子,而原本的你訊息往往都沒有任何對話的空間,所以孩子自然也就無法回應只會造成衝突。

我想這是一篇很不討喜的文章,但這是我自己實行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孩子的教養下真心覺得受用的方式,希望能讓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夠一起一瞇瞇的感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Thumbnail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Thumbnail
以前的家庭教育常常使用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但現在的家長們知道,用溝通的方式會更有效........................
Thumbnail
以前的家庭教育常常使用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但現在的家長們知道,用溝通的方式會更有效........................
Thumbnail
滑到一則新聞: 新竹一位媽媽給不願意學習的小一兒體驗1日流浪漢。 孩子最後驚恐崩潰哭喊:「媽媽對不起啦!我下次不會了!我想要回我們溫暖的家。」 震撼教育的結局引發大眾熱議。 想知道朋友們,你們是怎麼看呢? 詳細的發生過程和孩子的家庭背景, 我不是這麼清楚。 如單純由新聞的敘述去理解, 我是替這個孩子
Thumbnail
滑到一則新聞: 新竹一位媽媽給不願意學習的小一兒體驗1日流浪漢。 孩子最後驚恐崩潰哭喊:「媽媽對不起啦!我下次不會了!我想要回我們溫暖的家。」 震撼教育的結局引發大眾熱議。 想知道朋友們,你們是怎麼看呢? 詳細的發生過程和孩子的家庭背景, 我不是這麼清楚。 如單純由新聞的敘述去理解, 我是替這個孩子
Thumbnail
常常聽到有人動不動就說「這樣我怎麼教小孩?」。很好,能夠覺察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確實許多人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他們所直覺採取的方式,根本是在摧殘小孩。好像除了物理及心裡的暴力手段外,沒有其他教育方法。
Thumbnail
常常聽到有人動不動就說「這樣我怎麼教小孩?」。很好,能夠覺察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確實許多人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他們所直覺採取的方式,根本是在摧殘小孩。好像除了物理及心裡的暴力手段外,沒有其他教育方法。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我常帶高年級和國中的孩子寫〈最不喜歡大人說的一句話〉這個題目。根據統計,「還不趕快去寫功課?!」榮登排行榜第一名。這學期的課程,我整理了八句學生筆下的「傷人金句」給孩子們看,他們深感認同。聊過以後,還沒結束,真正的重點才要登場!這也是我在這學期加進課程中,試圖帶領孩子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我常帶高年級和國中的孩子寫〈最不喜歡大人說的一句話〉這個題目。根據統計,「還不趕快去寫功課?!」榮登排行榜第一名。這學期的課程,我整理了八句學生筆下的「傷人金句」給孩子們看,他們深感認同。聊過以後,還沒結束,真正的重點才要登場!這也是我在這學期加進課程中,試圖帶領孩子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