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魔咒「不要」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以!」
「不行!」
「不要丟東西!」
不論從零歲到十八歲,你幾乎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天都會聽到以「不」開頭的命令語句,然而有趣的觀察或許是,你去計算這些「不」開頭的命令句究竟能產生多少效用?你可能會發現十之八九都是完全沒有效果的,然後當「不」開頭的命令句變的沒用的時候,接下來要嘛就是開使用吼的,不然就是直接棍棒伺候小孩了。
以前我剛開始養育孩子的時候,確實也會不斷的把不可以,不要丟東西掛在嘴邊,但慢慢的當我接觸「父母效能訓練」後練習我訊息,練習與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溝通後,我發現這個「不」開頭的命令句他確實效用非常低落,簡直像是大人拿來對自己安慰用的話語,所以慢慢的我體悟道當我們今天想要孩子不要去做某件傻事,不要去幹什麼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戒除的恐怕就是這個最沒用的「不」開頭的命令句。
然後我知道很多父母這時候就會說
所以你就是讓他去做,你這樣不會教小孩啦,小孩就是笨什麼都不懂。
我知道大多數的人都因為慣性,代間傳承的教養關係導致你的本能反應開始出現防衛的心態,我這篇文章想要談一部分就是這個如何去克服慣性,上一代的教養造成了這一代的你腦中誤以為「只有我爸媽教育我的這套教養方法就是唯一能用的方法。」,事實上拿掉「不」以後其實你還有千百種招數,只是你想不想學、敢不敢用。

江湖流派千百種,你今天想學哪一種?

當今天小孩想要拿石頭起來的時候,所有的父母反射性的思考大概都是如下「完了,他要丟石頭了,會打到人,會有人受傷。」然後下一秒脫口而出的就是「不可以丟石頭!」很經典的場景,我最近都還碰到自己的小孩丟石頭,然而這時候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你不能使用「不」開頭的句子,你會怎麼說?
這時候有一招叫做「我訊息」,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重新拆解剛才這個例子你準備脫口而出的「 (你) 不可以丟石頭。」你會發現句中省略的其實是你,換句話說是對方也就是你的孩子為開頭的句型,這種句型擁有強烈的責備、命令口吻,所以造成聽者反彈或者甚至故意唱反調,那如果我們改成我訊息處理,也就是開頭的我呢?
我看到你拿起石頭了,你是想要玩石頭嗎?
不誇張的是,當我們改成這個句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從命令直接變成了問句,而小孩也會因為一個問句而轉而困惑的停下手邊的動作,思考著你的問題可能會回答你「對。」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我知道你很想玩石頭,可是往這個方向會丟到人,你可以往另一邊丟嗎?
我知道你很想玩石頭,但是會丟到人,你往自己地上丟可以嗎?
我發現像這樣的「建議」對小孩非常有用,小孩會思考然後試著照著你的動作,而這樣的對話遠比你一開始的「不可以!」來的有用太多,慢慢的我確實的體悟道有太多太多東西我們比起開口就是「不行、不可以」,使用我訊息的方式孩子往往接受度要高的太多太多。

成人面對「不」的反應

不知道有沒有成人思考過,你會不會有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當別人告訴你不可以這樣那樣的時候,你心裡會很想要反彈很想要證明你自己,證明你是做的到的而別人假設你做不到這點是錯的,沒錯,這就是很典型的人類在面對質疑、否定的時候產生出來的對抗心理。
你為什麼要憑藉你的經驗來否定我的可能,也許我做的到。
好巧不巧的是這種心態卻常常造就了不可思議的成功,比如化學家在千方百計嘗試後試驗出的新結果,嶄新的創造,不可思議的想法往往都是再對抗社會主流中否定你的意見中出現,我認為這就是人類的本質,一種會不斷提昇自己突破自己的生物。
小孩也是這樣的生物,對他來說你的那句不可以,不可能正好是他想要實踐他自己的絕佳例證,既使他失敗了他還是會樂此不疲的挑戰,但是對大人來說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在挑戰自我的孩子,他們看到的多半是一個在挑戰大人的孩子,認為眼前的這個小小生物正在違逆自己,一種上對下的管理姿態就這樣開始壓迫小孩,使用暴力或者言語羞辱孩子,不但沒有幫助甚至還會造成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寫下這篇教養的魔咒「不要」的原因,因為我是真心想要告訴很多父母如果你能放棄「不要」的教養魔咒,這可能真的可以改變你的育兒人生,育兒經驗。

下一次,試著練習看看

(你)不可以挑食!
(你)不准看電視!
(你)不准吃零食!
以上三句話是否可以換不同的方式對孩子說?
第一個案例的挑食也許有很多問法。
你是因為覺得這食物不好吃所以不吃嗎?
我看到你不吃了,你肚子不餓了嗎?
你是不喜歡這個食物的口感,所以不吃嗎?
第二個案例的不准看電視,也有很多不同的問法
我覺得你已經看很久了,是不是該休息了?
我覺得我們每次約定好看電視的時間,你都超過我很失望。
你可以告訴我你在電視中看到什麼嗎?我們聊聊你看的內容?
聰明的你是否有發現,以上這些換句話說的教養解法,他都提供了一個對話的空間給孩子,而原本的你訊息往往都沒有任何對話的空間,所以孩子自然也就無法回應只會造成衝突。
我想這是一篇很不討喜的文章,但這是我自己實行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孩子的教養下真心覺得受用的方式,希望能讓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夠一起一瞇瞇的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作為一個瘋狂動漫迷,這幾年來比較有名的幾部作品我算是都有跟上,從「你的名字」開始就讓我對日本的動畫電影多少抱著期待,鬼滅之刃、咒術迴戰、FATE STAY NIGHT到三月初的鈴芽之旅,這次好朋友邀約再衝一波就決定在進場支持了,不同於前面幾部作品我基本上要嘛是對作品本身很熟,不然就是有被某些工商頻道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關於實驗教育到底希望學生變成什麼樣子?我的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 ...
今年我給了自己一些目標希望繼續進修自己,其中一個是希望我能在閱讀、寫作這一塊的教學有所進步,剛好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全方位朗讀課從三月開始,早在半年前朋友就推薦我的課程,這次就硬著頭皮決定把學費花下去,好好充實一下自己,透過這邊的紀錄也整理一下自己的學習筆記好了。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作為一個瘋狂動漫迷,這幾年來比較有名的幾部作品我算是都有跟上,從「你的名字」開始就讓我對日本的動畫電影多少抱著期待,鬼滅之刃、咒術迴戰、FATE STAY NIGHT到三月初的鈴芽之旅,這次好朋友邀約再衝一波就決定在進場支持了,不同於前面幾部作品我基本上要嘛是對作品本身很熟,不然就是有被某些工商頻道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關於實驗教育到底希望學生變成什麼樣子?我的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 ...
今年我給了自己一些目標希望繼續進修自己,其中一個是希望我能在閱讀、寫作這一塊的教學有所進步,剛好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全方位朗讀課從三月開始,早在半年前朋友就推薦我的課程,這次就硬著頭皮決定把學費花下去,好好充實一下自己,透過這邊的紀錄也整理一下自己的學習筆記好了。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暢銷經典版) 含有布可能量:100
如果哪天做了一些事情 吐口水啦 罵髒話啦 亂停車啦 不是說什麼默以善小而不為 默以惡小而為之 什麼的 後果怎樣大家都知道為啥要做不做的 因為很爽啊 離題 回來 有人會說你這樣我怎麼教育小孩 左思右想 記住啊 先想一下這個人會不會惱羞 如果會 看下會不會被打 總而言之 言論自
Thumbnail
升小三的Q寶,在下課時間外送餅乾去給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弟弟,他是如何學習到這些照顧人的方法呢?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五歲的他非常有自己的主見,會用任何自己想得到的方式跟我對抗他不想做的事,最常使用的招式就是拖延。
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協助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且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貌,並無條件「信賴」孩子給予勇氣。不干涉、不教養,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後援。幫助孩子「自立」,肯定他的「貢獻」與價值,就能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因此,從「孩子好好活著」開始為孩子加分吧!(可以參考
Thumbnail
作者原是一名科學記者,在一次進入墨西哥的馬雅小村莊採訪時,發現馬雅人的教養方式與生活在舊金山的她非常不同,甚至相牴觸,但瑪雅孩子看起來平穩且樂於助人,這使身陷教養地獄的她大感驚奇,轉而開始研究各地原住民的教養智慧。書裡紀錄了作者探訪墨西哥馬雅人、北極因紐特人和東非哈扎比人如何帶養孩子的發現與心得..
Thumbnail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暢銷經典版) 含有布可能量:100
如果哪天做了一些事情 吐口水啦 罵髒話啦 亂停車啦 不是說什麼默以善小而不為 默以惡小而為之 什麼的 後果怎樣大家都知道為啥要做不做的 因為很爽啊 離題 回來 有人會說你這樣我怎麼教育小孩 左思右想 記住啊 先想一下這個人會不會惱羞 如果會 看下會不會被打 總而言之 言論自
Thumbnail
升小三的Q寶,在下課時間外送餅乾去給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弟弟,他是如何學習到這些照顧人的方法呢?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五歲的他非常有自己的主見,會用任何自己想得到的方式跟我對抗他不想做的事,最常使用的招式就是拖延。
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協助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且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貌,並無條件「信賴」孩子給予勇氣。不干涉、不教養,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後援。幫助孩子「自立」,肯定他的「貢獻」與價值,就能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因此,從「孩子好好活著」開始為孩子加分吧!(可以參考
Thumbnail
作者原是一名科學記者,在一次進入墨西哥的馬雅小村莊採訪時,發現馬雅人的教養方式與生活在舊金山的她非常不同,甚至相牴觸,但瑪雅孩子看起來平穩且樂於助人,這使身陷教養地獄的她大感驚奇,轉而開始研究各地原住民的教養智慧。書裡紀錄了作者探訪墨西哥馬雅人、北極因紐特人和東非哈扎比人如何帶養孩子的發現與心得..
Thumbnail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