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教養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在一個很吵鬧的班級狀態下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好。」

小女孩說了謝謝後就這樣拿走了削鉛筆機用,這時候又有另外一位小孩想要借削鉛筆機,老師卻因為忘記前面已經借給設計師的女兒,大聲的在罵說是誰拿了削鉛筆機沒有說,這時候小女孩很自然的跟老師說是他拿的,剛剛有跟老師說要借老師也同意了,但老師應該是因為太忙而且學生又吵鬧,已經完全不記得前面自己答應小女孩借他了,所以開始罵小女孩為什麼拿走東西都沒有說,批哩啪啦的就開始責怪小孩。

被莫名其妙責罵一頓的小孩頓時不知所綽,也無法好好回答老師中間問他的質問,老師這時候又加罵了一句話「你不會講話嗎?你是啞巴嗎?去後面罰站。」就這樣小女孩當天就被情緒遷怒的老師這樣給處理了,回到家後他在睡前小心翼翼的跟媽媽說自己今天在安親班哭了,整個故事的全貌才讓媽媽知道,然後隔天小女孩就留下了陰影不敢再去安親班。

設計師媽媽在這個事件的處理是非常及時的,首先打給安親班核對事實的經過與孩子的描述是否正確,這時候老師都還在跟媽媽提到班級的秩序以及一些其他不重要的事實,直到設計師媽媽質問老師

「你是一個老師,你會對學生說出『你是啞巴嗎』?」

老師徹底啞口無言,知道今天這位媽媽在意的是一個老師不應該這樣誣賴小孩、用不當的言語來管教小孩。

後來安親班的處置就很快了,因為媽媽立刻申請退費然後把小孩轉到了其他安親班,安親班也怕家長把事情鬧大所以立刻退錢,我開玩笑的說這個看似錯誤的結果,反而讓孩子離開一個壓力大、學習並不快樂的安親班,或許是個美麗的錯誤。

但我也好奇的反問設計師

「他從幼稚園到小二都在何嘉仁,他對那邊難道沒有感情嗎?」

設計師跟我說還真的沒有,他小孩聽到別的同學去的安親班都覺得比他自己在的安親班還要好。

其中小孩問媽媽一句話

「難道學習不能快樂嗎?」

我覺得有點殘酷的話,但換了環境後確實孩子告訴媽媽,這邊比以前快樂很多。

故事到這邊告一段落,為什麼標題會下拼教養呢?因為從這位設計師媽媽的身上我總是會想起藍佩嘉教授的「拼教養 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這本書,這個小孩的學習軌跡,完全反映了父母把自己當年所做不好的事情都投射再下一代身上,希望下一代彌補自己的缺憾。

做不好的是什麼呢?比如說英文。

很多次設計師都跟我分享英文的重要,他也知道我以前是做國外業務轉老師的,所以我們常聊到一些這塊的事,但當我問他英文學好了以後要做什麼?有什麼用?其實他回答不出來,他就只會跟我說反正這個世代學了就對了,大家都在學你不能不學,小孩從小就要學好英文很重要。

我跟他分享過,這是你把你們英文沒有學好的投射放在孩子身上,但他回答說沒有辦法,你不這樣做社會也都這樣做,這就是整體社會風氣、群眾社會下,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唯一選擇了吧。

然後昨天聊著聊著,設計師告訴我他跟他小孩溝通的內容,包括他說你現在問我小孩你的本分是什麼,小孩會告訴你學生本分就是讀好書,但我總覺得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我以前是國小生的時候我沒有認知這種本分,我覺得孩子會認知自己的本分其實是日積月累照顧者灌輸給他的念頭,設計師也跟我說他每天都要提醒他小孩你的本分就是唸書,做好本分就可以讓你做其他的事。

其實我無意做任何評價,我覺得設計師已經是少見的非常用心的家長,每天都會在睡前跟孩子聊天陪伴孩子成長,但聽聞這些故事後默默覺得果然,人所做的所有事情跟歷史都是有關係的,上面那個本分的事聊著聊著設計師說,就是希望小孩多讀點書以後才不用作勞務的工作阿(其實影射自己做理髮師的工作,自己並沒有認同這是一份好工作,在他的觀念中好工作就是用腦而不用勞力的工作。)。

聽著聽著就覺得,能夠放手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的家庭為什麼這麼困難,大概就是因為很多人都還是會被困在這個自己的人生中,自己的遺憾,自己的悔恨,然後就默默的投射給孩子,希望孩子不要有這些遺憾與悔恨,說起來也沒有不好,以設計師的家庭為例他們給了孩子非常多的資源,媽媽投入非常多的關愛,小孩也是開心的,但我心中不免還是有個疑問的種子「這個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嗎?」

所以是不是其實很多父母養孩子,最終還是那個習慣的路徑,你走我安排的路就好呢?這大概就是在社會中推行「讓孩子活出他自己」,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接受的原因吧?其實讓孩子活出他自己也意味著我們沒辦法把自己童年的遺憾,自己所想要投射給孩子的東西都給捨棄掉,嗯 .... 我覺得很難。

寫了落落長的一篇,我覺得這是很典型的體制內、安親班都會發生的事,老師的情緒管理不佳造成的語言管教不當,甚至嚴重一點就是體罰,今天有很明智的家長即時做出了判斷才讓孩子快速的恢復,設計師跟我說事發的幾天孩子都會跟他說安親班很可怕他不要去,他很怕被老師罵,可見社會情緒學習在教育裡面扮演的重要腳色。

回到國小課業,我記得我小五以前每次考試幾乎都是 100 分,真正的分野也要到小五、小六以後才開始出現,那為什麼這些父母拼了命要讓小孩從幼稚園就不斷的學習超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語大家都聽過,但在這個拼教養的世代 ... 我想已經沒人在乎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欸!爲什麼有班級全班被廣播到學務處呀?是誰的班呀?」同事問我。 「XX的班,這個班級聽說非~常~的活潑。」 「唉~你會不會覺得我們學校的老師好辛苦,下課常看到老師站在班級外走廊,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勸說。」 「XX老師我看他就很少回辦公室休息,⋯真累~」 同事邊說邊抽兩張衛生紙給我,示意該去洗手間上個
Thumbnail
「欸!爲什麼有班級全班被廣播到學務處呀?是誰的班呀?」同事問我。 「XX的班,這個班級聽說非~常~的活潑。」 「唉~你會不會覺得我們學校的老師好辛苦,下課常看到老師站在班級外走廊,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勸說。」 「XX老師我看他就很少回辦公室休息,⋯真累~」 同事邊說邊抽兩張衛生紙給我,示意該去洗手間上個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打工人主觀心情感受
Thumbnail
打工人主觀心情感受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想記錄一件小事。從中極大程度地反映了「教育」這一回事。 昨天早上,安親班的老師傳簡訊給我,大意是她發現地板上有用彩色鉛筆塗畫過的痕跡,這是不能用來畫畫的地方,她希望作畫的同學,能夠主動來跟老師坦承錯誤。 結果那個人,就是我5/1的小女兒。下課後,女兒跑去找老師,告解說,這是她畫的無誤。
Thumbnail
想記錄一件小事。從中極大程度地反映了「教育」這一回事。 昨天早上,安親班的老師傳簡訊給我,大意是她發現地板上有用彩色鉛筆塗畫過的痕跡,這是不能用來畫畫的地方,她希望作畫的同學,能夠主動來跟老師坦承錯誤。 結果那個人,就是我5/1的小女兒。下課後,女兒跑去找老師,告解說,這是她畫的無誤。
Thumbnail
自從女兒在幼兒園升上小班後,開學沒多久便收到了一張才藝班的單子,雖說早有心理準備,但真的拿到的當下還是不免心裡嘀咕:「該來的還是來了啊!」
Thumbnail
自從女兒在幼兒園升上小班後,開學沒多久便收到了一張才藝班的單子,雖說早有心理準備,但真的拿到的當下還是不免心裡嘀咕:「該來的還是來了啊!」
Thumbnail
每每回想起她,總是讓我心痛不已。 她第一次踏進我的辦公室,是被導師領著來的,在她翹課多天再度回校時。一頭染壞的稻草頭髮,緊抿著雙唇,雙眼看著地板,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我知道她心裡一定滿肚子的不滿,畢竟班級導師是學校眾所皆知,極重視各項競賽成績,要求全勤,不容許異議的老師。 其實導師從她第一天缺課到找到
Thumbnail
每每回想起她,總是讓我心痛不已。 她第一次踏進我的辦公室,是被導師領著來的,在她翹課多天再度回校時。一頭染壞的稻草頭髮,緊抿著雙唇,雙眼看著地板,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我知道她心裡一定滿肚子的不滿,畢竟班級導師是學校眾所皆知,極重視各項競賽成績,要求全勤,不容許異議的老師。 其實導師從她第一天缺課到找到
Thumbnail
老師,家長們上午好! 我是*君的媽媽,很榮幸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感想,如果說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我小學的時候,我媽讓我學習,我賭氣說,我才不要幫你學呢,我媽就笑了,說,啊?你是幫我學習的呀?對!我那時就這樣想的,我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 我兒子二年級的時候,有次我們經過一座高樓,高樓窗外吊
Thumbnail
老師,家長們上午好! 我是*君的媽媽,很榮幸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感想,如果說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我小學的時候,我媽讓我學習,我賭氣說,我才不要幫你學呢,我媽就笑了,說,啊?你是幫我學習的呀?對!我那時就這樣想的,我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 我兒子二年級的時候,有次我們經過一座高樓,高樓窗外吊
Thumbnail
藍佩嘉教授認為親職不會單純的複製階級結構中的既有模樣,而是父母會「把自己的生命經驗當成對象來看待與反省,從而定位自己的教養態度與實作」,建立自己的「親職認同」並「想像孩子的未來」。而每位教育工作者勢必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教職敘事」。
Thumbnail
藍佩嘉教授認為親職不會單純的複製階級結構中的既有模樣,而是父母會「把自己的生命經驗當成對象來看待與反省,從而定位自己的教養態度與實作」,建立自己的「親職認同」並「想像孩子的未來」。而每位教育工作者勢必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教職敘事」。
Thumbnail
每個親子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可是說到我家女兒,夫妻倆都會不約而同的浮出一幅畫面,就好像進入了回憶的密室,喀嚓將燈泡點亮,昏黃的光線緩緩照亮塵埃中的記憶片段⋯
Thumbnail
每個親子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可是說到我家女兒,夫妻倆都會不約而同的浮出一幅畫面,就好像進入了回憶的密室,喀嚓將燈泡點亮,昏黃的光線緩緩照亮塵埃中的記憶片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