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藥 (JUNK) 讀後感 - 那些青少年的吸毒犯罪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參加貓頭鷹協會的全方位朗讀故事班,其中一本指定閱讀就是標題這本嗑藥,覺得算是蠻有趣的一本書,應該說過去在講青少年毒癮問題,學校的老招就是宣導毒品是不好的,用各種負面觀點來讓學生遠離毒品,或者另外一種就是讓你看吸毒者變成的樣子,以及他們的人生常常變成怎麼樣的下場,但真正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寫成的這類小說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觸,先說結論吧!我蠻推薦這本書的,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父母可以借鏡的。

毒品的滋味到底是什麼?

先推薦一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cYcSak6nE ,這部影片在講成癮這件事,其中講者教授談到他訪談過很多吸毒的人,問他們吸毒的滋味到底是什麼?這些受訪者告訴他「母親的懷抱 」(Mother's Hug) ,我當初看到這個回答的時候非常震驚,可是因為對心裡學也開始有所涉獵所以我又覺得可以理解,因為所有這些誤入歧途的靈魂不都是來自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嗎?所以核心的關鍵或許還是「愛」。

在『嗑藥』這本書中的主角與女主角也源自於相同的問題,男女主角家庭的組成可以說有很大的差異,女主角的家庭更可以說是很一般的家庭,但在一個看似家庭失能跟正常家庭之下的孩子,為什麼同樣都會面臨感受不到「愛」的問題?或許差別在於,「愛」給予的方式不同,有一種是舒服令人自在的愛,也有一種是讓人窒息的愛,而這正是女主角家中所給予的令他窒息的愛,導致他選擇了離家出走這一條路。

回到上面的影片,我記得講者最終提到的就是,想要減少毒品的這些社會問題,藥物成癮的問題,很簡單阿,家庭裡從小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就夠了,因為只有缺乏愛的孩子才會在青少年時期後開始為了追尋小時候所缺乏的愛,而開始進而追求其他的體驗刺激希望重新找回那種愛,而毒品給予的那種「母親的懷抱」讓他們徹底感受到被愛。

失學家庭

過去我因為當替代役的時期在基隆的某一間國中服教育替代役,執行春暉專案的身分讓我意外的接觸到了不少「飛行少年」,對於才24歲左右的我來說其實是很驚訝的,原來在台北市以外的地方有這麼多三餐都是問題,有這麼多弱勢家庭,原來飽餐溫飽對很多家庭來說可能不是「基本需求」,然而仔細去看待每一個個案後我也注意到,這些出了問題的孩子清一色家庭都有很大的問題。

舉凡像是:單親、犯罪者、欠債、吸毒 ... 等各式各樣的父母。

絕大多數已經走上岔路的孩子,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的主要照顧者要嘛就是長輩,不然就是親戚,和父母之間的疏遠都和一般家庭呈現很大的落差,所以每次去找這些孩子的時候難免也覺得,這些照顧者也是夠辛苦了,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是有能力拖垮一整個家庭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也包括了上一代,而嗑藥這本書中當然也有類似的問題描述存在。

在教育現場我始終相信「只要一個家庭是健全且運作良好的,那麼我對孩子都非常有信心。」因為孩子就是吸收生活中的所有養分,如果養分充滿營養都按照三餐澆水,我們又怎麼會擔心植物會長不好呢?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另外我喜歡這本書的一部分原因是,書中很有趣的用了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描寫故事,而且用的是每一章節就換一個人的視角的方式,這種視角寫出來的文字相對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讓你把置身套在角色的身上去體驗相同感受,雖然對於成人來說第三人稱的視角我覺得更細緻,但給青少年看的小說我覺得反而恰當好處,我認為作者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也是故意使用這種視角描寫,要讓你去看見每一個角色的眼中怎麼看待其他人的行為,自己的心理狀態,這其實非常符合青少年們之間的相處模式。

書中女主角的家庭我覺得是很典型的一般家庭的說寫,為了保護孩子,為了希望孩子變成社會理想的樣貌,進而不斷的給予孩子限制、規範,反而讓呵護孩子的這份愛出現變質,他的確有傳達一部分給孩子,這點從書中的這些孩子都還是會打電話與家人聯絡可以看出端倪,人與人的連結並沒有完全中斷,但也僅止於沒有完全中斷,因為實際上已經微薄到會出現問題,而這剛好也是教育中我們常常談的 SEL 情緒問題,你可以看見書中描述的這些家庭之間的問題,他跟學校沒關係,但是卻對孩童的成長大有關係。

我自己在看待這本書的過程中覺得作者確實很厲害,精準的抓出了每一個不同角色的心理層面,透過角色的切換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不同角色之間心靈的成熟度,我覺得這也是十分適合與青少年探討的心裡層面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心靈到底是否健康?是否健全?我們能夠探索自己內心的情緒嗎?

最好的教育就是 - 故事

我們都討厭說教,討厭曉以大義,討厭拐彎抹角的被要求做某些事,但幾乎沒有人不喜歡故事,YOUTUBER 裡面很多人都是說故事的高手,台灣有 Cheap這些人,在中國有老高,還有我自己很喜歡聽的自說自話的總裁,在這些故事裡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訊息,但是我們卻幾乎不會去反彈說我不想學這些,而是因為故事的精彩而好奇的繼續聽下去,順便也多學了一些東西。

閱讀嗑藥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聽一段精彩的教育故事,書中沒有人會對你說教告訴你毒品不好,但你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你會注意到社會對毒品的觀點,吸毒者自身對毒品的觀點,上癮者的觀點,各式各樣的觀點綜合起來可以讓你反思自身的觀點,進而產生出新的架構去認識吸毒嗑藥這件事。

我認為這本書拿來作為讀書會討論,甚至可以討論一整個學期,從家庭中的關係、青少年間的交友關係、社會圈的關係這個層面都可以作無數的討論,書中用的結構、句子又都很淺顯易懂,真的是十分適合青少年的一本小說,推薦給大家如果對青少年犯罪、毒品問題希望跟孩子有場精彩的討論,那麼這本書非常適合。

最後說個故事,在「會玩才會學」這本書中提過,調查團隊發現古老的部落,古時候的人們要如何將具有教育意義的事情傳授給下一代,比如說深山是很危險的不要獨自前往,比如說獅子是很凶猛的動物碰到要如何處理,最後得到的答案就是故事,在沒有文字的種族中只要不斷的讓故事流傳下去就能達到最好的教育目的,我自己也實在是太愛故事了,多麼希望我能成為「能說出精彩故事」的人啊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2023/04/08
快要一年前,當我還台北某一間實驗教育機構兼課的時候,我接到了政大實驗教育的工作同仁的電話,關心我目前工作場域中的一些狀況,那時候我依稀記得同仁問我既然場域現在的狀況如我所說,那麼我有沒有機會「翻轉」?那時候的我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期盼我去翻轉場域,我也無法理解培育出來的這些實驗教育工作者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一直到徒步環島回來後,總算快把這本書看完了,發覺差點錯過了一本寶藏,
Thumbnail
一直到徒步環島回來後,總算快把這本書看完了,發覺差點錯過了一本寶藏,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要不要寫這篇《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的心得我猶豫了一週,因為兩週前讀完後我非常之糟糕。
Thumbnail
要不要寫這篇《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的心得我猶豫了一週,因為兩週前讀完後我非常之糟糕。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