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023Q1投資檢討

Photo by Colton Sturgeon on Unsplash
Photo by Colton Sturgeon on Unsplash
今年第一季即將結束,市場從去年「絕望」的狀態,到現在勉強算是「在半信半疑中成長」。這個週末參加了愛榭克的總經分享會,聽到不少有價值的觀點,剛好也可以對自己的部位做個檢討。
目前投資組合中美股的部分以VOO和QQQ指數型基金為主(約占整體資金2/3),其餘分配到科技股個股的長期投資,以及美國非消費品、印度和東南亞ETF中短期的戰略配置。另外有不到10%的台股主動交易。
如果以通膨今年逐步走向緩解,聯準會即將轉向的大趨勢來看,一月超出預期的通膨數據,和隨之而來聯準會偏鷹的立場、美元的反彈很可能都只是暫時的現象,我認為可以基於景氣循環成長期「穩定成長、波動性收斂」的特徵,來思考自己投資的主軸。
目前美股科技股佔比大約4成,除了被動指數的部分,個股也都是比較強勢的科技巨頭、半導體族群,這個應該不需要做什麼調整。
非必需品(VCR)目前績效稍微落後QQQ,但預計通膨走低後會有更好的表現,因此保持不動。
印度(INDA)和東南亞(ASEA)進場的時間點不太好(買完剛好遇到今年美元開始反彈,股價也隨之修正),但美元走貶後預計應該會重回漲勢,這個也暫時不動。
雖然去年第四季開始慢慢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台股關鍵點的主動投資,但目前比重還是增加得太慢,希望在接下來一季慢慢降低美股被動的部位,把台股主動增加到整體資金的10~20%。所謂「盤整出飆股」,今年以來台股比美股強勢得多,相對於權值股來說,中小型股也有比較好的表現,是適合關鍵點操作的市場環境。
同時也考慮降低美股指數的部位,將10~20%的資金配置於成長期受惠較多的金融(VFH)和健康醫療(VHT)產業。
※ 被動投資懶人包:《一份被動投資的地圖》 ※ 了解投資過程中常有的盲點與疑惑:《投資動動腦-關於投資的頭腦體操》 ※ 霍華.馬克斯經典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