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 出家十七年學到的超能力與神奇「咒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瑞典年輕人對人生意義感到懷疑後選擇在泰國出家,十七年後還俗。這段期間的精神修練讓他學到一種「超能力」: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超能力不是要像超人般飛行、奇異博士般轉換時空、X教授般能讀取並控制他人心智嗎?花這麼久時間所獲得的「超能力」會不會太平凡?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樂與自由,或許,這才是最珍貴的超能力,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

出家

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在二十六歲時就已經是個「成功人士」,再過兩個月將成為瑞典燃氣公司旗下子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財務長。但他感覺不到快樂,覺得一切沒有意義,便遞上辭呈去追尋,想要「成為可以與自己更自在相處的人、一個更欣然做自己的人、一個不會總是被自己念頭支配的人。有一天,甚至可以成為自己的好朋友。」
三十歲,他到泰國上座部佛教阿姜查森林修行派出家,那提科是他的法名,意思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出家生活不是隱居獨處,反而是種二十四小時的團體生活,沒有選擇室友的權力,每個月還會交換一次房間或小屋。那提科的爸爸第一次到寺院參觀、待了三天後,他問爸爸對他們生活方式的想法,他爸爸抽了口菸後這麼回答:「嗯,這就有點像童軍團,只不過它的道德性更強烈罷了。」
團體生活會遇到的問題,出家修行一樣會有,而且無法逃避。一樣會碰到討厭的人、或討厭自己的人。寺院鼓勵他們把自己想成是被沖上岸的小石頭,起初都是粗糙、有稜有角,在人生浪潮一次次打來、與岸上其他石頭摩擦碰撞後,會逐漸變得圓潤光滑,甚至還會反光、閃閃發亮。那提科有個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自己太反彈的小秘訣,那就是——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因為別人沒有我們的期待中的言行,就折磨我們自己;或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想討所有人喜歡,都太可笑且無意義。我們能做的,就是展現善意並盡力而為。

咒語

有一次,當時道場的住持、來自英國的阿姜‧賈亞薩羅在禪堂要傳授大家一句咒語,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泰國森林修行派的原則是屏除任何與魔法、神祕主義有關的事,認為這類事務不重要。阿姜‧賈亞薩羅平靜地說,下次當感到衝突醞釀,和他人關係快破裂時,只要重複這咒語三次,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如「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那咒語就是——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也就是本書的書名。
後來,那提科到英國寺院有一次和別人為了某事吵架,英國寺院的住持阿姜‧蘇西托看著他說:
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
我們往往認為自己很了解眼前事,也認定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期待進行,這樣的態度卻也是衝突、痛苦的來源。當我們「確定」事情一定是如何,就陷入單一觀點,失去開放的心。勇敢而謙虛的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更能覺察當下。我是個極度理性的人,面對社會上的許多「鬼扯」、「詭辯」往往會義憤填膺,這「咒語」對我很有用。我想引用魯米的話來提醒自己,也與你分享——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裏與你相遇。

放下的困難

那提科分享的一個故事也深具啟發性——
一名登山客在爬山時踩到一顆因下雨過後濕滑的圓石,滑跤後摔到懸崖邊差點跌下去,還好在千鈞一髮之際抓到一顆從岩壁長出的小樹,人就這麼掛著,隨時間流逝,逐漸失去力氣,他朝天空試探地問上帝能否幫他。沒想到天空真有聲音傳來,表明他就是上帝且可以幫助他,但登山客必須完全按照指示動作。登山客當然答應。
上帝於是說道:「鬆手。」
登山客想了想,然後說:「呃……上面還有其他人可以和我談談嗎?」
當我們陷入某種頑固信念時,正是這種感覺。會不想放下這念頭,因為我們是「對的」。放下的道理我們都懂,搞不好還很會說,但最難放掉的就是那個「千真萬確」的念頭!而且這最難放下的念頭,往往也傷害我們最深。不管是對別人的怪罪、認為事情應該如何進行、自己應該有所不同……
關於放下,森林修行派的創始人阿姜查是這麼說的:
身為森林僧人,就是要努力放下,然後九十%的時間又無法做到。
放下,真的很難,尤其是放下我們的念頭。但如果你願意努力練習,慢慢的,你將會得到這個超能力,不再相信自己的念頭。下次,當你感到內在或外在的衝突在醞釀,不妨問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然後默念「咒語」: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思哈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翻譯成用心學習或正念學習,Mindful Learning指的是不受限於單一觀點、脈絡,不被困在某種固定框架、類別,學習過程中不會變成自動導航般不知不覺的狀態。態度上保持開放、好奇,以「不知道的心」享受過程而非以結果為導向;實踐上則是不斷發現新東西,即使面對熟悉的人、事、物,甚至是痛苦。
雖然書名中有「learning」,但本書和一般談學習的書並不同,它更加深入本質,探討關於學習的迷思,有些想法甚至違反一般人的直覺。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你想清楚後認同,所獲得的啟發會很巨大。書名中的「Mindful Learning」,若不是怕造成混淆,其實也能翻譯成「正念學習」。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人生有沒有意義?我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如果有,該怎麼活出意義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是「無」,更確切地說,是「無我」。可是,明明因為「我」的存在,才有這個生命,才能感受到一切美好,無,怎麼會是生命最佳狀態呢?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不管翻譯成用心學習或正念學習,Mindful Learning指的是不受限於單一觀點、脈絡,不被困在某種固定框架、類別,學習過程中不會變成自動導航般不知不覺的狀態。態度上保持開放、好奇,以「不知道的心」享受過程而非以結果為導向;實踐上則是不斷發現新東西,即使面對熟悉的人、事、物,甚至是痛苦。
雖然書名中有「learning」,但本書和一般談學習的書並不同,它更加深入本質,探討關於學習的迷思,有些想法甚至違反一般人的直覺。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你想清楚後認同,所獲得的啟發會很巨大。書名中的「Mindful Learning」,若不是怕造成混淆,其實也能翻譯成「正念學習」。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人生有沒有意義?我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如果有,該怎麼活出意義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是「無」,更確切地說,是「無我」。可是,明明因為「我」的存在,才有這個生命,才能感受到一切美好,無,怎麼會是生命最佳狀態呢?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