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爭論是民主制度的根本

在台灣,人們可以自由地談論任何議題,這跟民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民主模式之所以能夠運行,不只是因為它被制度性地保障;更重要的是,人們持續地爭論(對話)著。

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權

德國哲學家黑爾德(Klaus Held, 1936-)在《世界現象學》當中指出,對於民主制度來說,言論自由權可以說是它的根本。倘若沒有言論自由權,根本不可能有民主;擁有言論自由權,也就意味著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討論的課題。換句話說,所謂的民主制度,在根本上就意味著沒有什麼事情不能討論。當討論開始,人們會各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並因為觀點的不同而和他人有所爭論;而當民主制度保障著言論自由權,這就意味著所有公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意見彼此相歧的公民,自由地討論任何的議題。
意見彼此相歧的公民,自由地討論任何的議題。
爭論是民主制度的根本。我們可以想像,一旦人們再也不進行爭論,那似乎就沒有必要再強調言論自由權的重要性;而一旦言論自由權不被重視,民主制度幾乎可以說是蕩然無存。正是因為人們不斷地爭論,才形成了一個民主空間;倘若人們之間沒有任何的爭論,這種民主的空間將會逐漸削弱。正是因為爭論對於民主制度而言如此地重要,言論自由權才需要特別在民主制度中被保障。
人們不斷地爭論,才能形成民主的空間。

爭論的過程比「真理」更重要

自從柏拉圖以降的哲學家,不斷渴望著一種理想狀態,就是哲學家可以找到真理,因而停止爭論。然而,黑爾德駁斥了這種理想狀態,這是因為,在政治場域當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爭論本身。爭論的停止,意味著民主制度的衰弱。倘若我們渴望在民主制度下生活,鼓勵爭論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民主制度真正珍貴的地方就是:儘管彼此的觀點不同,但在理想狀態下,沒有任何公民的意見會被排除在爭論之外。人們展開爭論後,充滿對話的民主空間就出現,並形成了民主制度的基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